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的含义极其深刻,常有题外之旨。从人类直立行走、结绳记事起.生存已不再是第一命题。人类生命的延续、物种的澎湃,似乎追求更为悠远而长效的手段.什么样的人类行为可以光大人类本身?人无长物,力不及猛兽.命难敌神龟。唯有精神,可以弥漫整个宇宙。当人类意识到有一种行为可以使他们的精神壮大,他们就理所当然地去选择这种行为作为人类自身延续发展的有力武器——这就是教育。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承载我们的心灵飞升的载体,历史与文学,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历史的学习,是增进个体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在人类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刀光剑影、生离死别、血腥与暴力、眼泪与欢笑,以及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的艰辛与曲折,一曲曲的喜剧、悲剧、闹剧竞相上演,令人目不暇接。这种丰富性的本身就有着…  相似文献   

3.
“人情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真髓,“人教育”是人类的觉醒和期待,而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却存在着着马克思“人关爱”的空场与疏漏。要进行人教育必须完成两个转变:知识性到思想性的转变;物到人的转变。这样才能有“人精神”之弘扬,“真善美”之实现。  相似文献   

4.
莎菲情结的悲剧性体现于莎菲灵与肉冲突的悲剧心态及其个体人格与社会秩序冲突的悲剧精神之中,其表现形态是苦闷意念的内显和狷傲性格的外露,蕴含着斑斓多彩的悲剧美质和丰富深广的时代、社会内容。莎菲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类心灵的悲剧。  相似文献   

5.
所谓“悲剧精神”,就是对苦难的抗争与对生命的超越精神。语文教育中的“悲剧精神”是指一切具有进取、豁达、执著、坚韧及抗争的精神。运用有限的语文课堂进行悲剧教学,称之为悲剧美教学。在这个乐感文化充斥的时代,运用语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悲剧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如何把握悲剧作品的特点、挖掘悲剧作品的内涵和根据悲剧作品体裁的特点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利用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悲剧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作为当代青年,既是人类物质生活的生力军,又是人类精神生活的生力军。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关注当代青年问题,不能不关注当代青年的精神教育问题。一、实施精神教育的必要性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人类物  相似文献   

7.
悲剧的灵魂并非依附于作品,而是存在于作家的意识中,但更多的,悲剧是人类的“百年之梦”,是人类社会的“原始意识”。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F0004-F0004
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一直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精神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总是在字里行间渗透人类最美好的恩想情感,以丰富的诗意与情意对人的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对人类精神领域进行净化、升华和拓展。在人文主义之光的照耀下,纯技术主义的语言训练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质疑,文学教育成为国际教育的大势所趋,备受各国母语教育的普遍推崇。  相似文献   

9.
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是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而不是控制学生的思想和精神。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承载我们的心灵飞升的载体,历史与文学,对于拓展我们的精神空间,丰富我们的内心感受,对抗我们精神的平庸和堕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历史的学习,是增进个体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和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因为,“人是什么,只有历史才能告诉你”(狄尔泰)。在人类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刀光剑影、生离死别、血腥与暴力、眼泪与欢笑,以及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的艰辛与曲折,一曲曲的喜剧、悲剧、闹剧竞相上演,…  相似文献   

10.
谈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中的“价值”是属于哲学层面的普遍概念。价值是指事物(包括观念形态存在的精神客体)结构、功能、属性在人类社会系统中所具有或所获得的体现人类生命本质或有利于人类或个体生命存在发展的功能、属性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活动必定与外界物相互关联,那么就伴随着价值问题,这就决定了人在反复的与外界物相互联系过程中,必然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即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李少咏 《语文知识》2013,(3):11-12,30
墨白的中篇小说《寻找乐园》写出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孤独与漂泊。小说中的食堂哥等人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人类悲剧。由于缺乏清醒的自我意识,当他在寻找乐园时,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走在了一条布满荆棘和卵石的解脱孤独之路上。  相似文献   

12.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日身体之能力。一日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即意育)、美育(即情育)是也。  相似文献   

13.
生成式人工智能创造与已经存在之物并不相同的创造之物成为一种突出的教育景观和社会事实。创造发生关系性共在与意识性交互的人机创造主体、具身文明削减与数字文明增加的创造内容、机器将人作为辅助工具与助手的创造模式的系统性革新,我们正在从人类创造时代迈向机器创造时代。机器创造可能引发机器外脑挤压人类内脑的创造之生物学基础危机、机器主体挑战人类主体的创造之人的主体性危机与机器文明冲击人类文明的创造之文化与文明危机。从机器创造反思人类创造,人类创造应实现人类双驱动创造对机器单驱动创造的超越、人类意识流创造对机器数据流创造的超越、人类颠覆式创造对机器模仿式创造的超越。以创造力培养为指向的创造力教育为人类创造危机纾解提供了现实可能,创造力教育基于人类关怀与自我超越、机器他性与人机共生、生命特质与个性发展培养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奥尼尔的《毛猿》所展示的人类悲剧精神,与传统悲剧中所展示的人类悲剧精神,不仅在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而且在表现状态上也存在不同之处。由于悲剧主体自我意识的逐步丧失,使作品呈现出人类悲剧精神不断下降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作品具有存在主义悲观思想。这种消极思想并不是剧作家有意设下的陷阱,而是从另一个侧面,促使人类对自身前途命运做更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吕妍 《小学生》2011,(6):7-8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宗旨,通过对传统教育的扬弃,探索和构建一种新的教育理论与模式,并使之逐渐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教育名言     
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蔡元培 把自己最美好的品德和最擅长的技巧无私地传承给需要它的人,这种人类的美德比任何作品都永恒。 ——崔浩 教育的宗旨何在 ?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己。何谓完全之人物 ?谓使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王国维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的最大秘诀是:使身体锻炼与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卢梭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判断…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思想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意蕴.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再到"作为教育家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攀升.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用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教导人类实现自我解救与生命力量的丰盈;作为教育家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用诚实、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教导人们要"成为自我",而查拉图斯特拉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智慧,培育超越于现实人类、具有超强意志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超人".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家园中的两根基柱,是人类进步之车的左右两轮。凸显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精神“流失”、“阵痛”和曲折发展后的时代呼唤。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更是高等教育发展创新之必然。因此,我们要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育贯穿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之中,渗透于每一门课程教学过程之中,纳入到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之与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为人处事”相互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从孩子抓起。新时代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振奋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中学生的精神之需、精神之钙、精神支柱,是学校工作的教育之魂,是教学工作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原野》深刻的悲剧内涵在于人类精神最深刻的矛盾和最对立的状态——人类与生俱来的原始野性与社会理性文明之间的冲突,人类强大的、鲜活的原始野性在社会中受到精神异化的压迫后反抗、挣扎,最后成为玉石俱焚的悲剧动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