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文轩以悲悯的人文关怀及优雅的创作意境响彻文坛,其儿童文学语言风格富有特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本文以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中的语言为例,以语言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为工具,将文学评论和语言学的理论相互结合,进行了一次对儿童文学小说中语言特色的研究探索,以期为文学语言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进行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从一个较为独特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新时期女性文学语言风格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因素和文学主题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新时期女性文学语言风格主要可分为"典雅感伤"、"通俗温情"、"直白宣泄"、"嘲讽辛辣"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徐坤小说语言的变异给文学语言注入了活力,扩大了文学语言的张力.这种文学语言的变异一方面受20世纪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作家自身的女性、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对徐坤小说语言的"文本外语境"和"文本语境"的解读,可以探析其小说语言变异产生的独特文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讨论的文学语言是狭义的,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是经过作家加工的旨在创造艺术形象、表情达意的语言形态,是创作主体情感表达的媒介。在文学作品中,通过文学语言来表达创作主体的情感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直率表情法和蕴藉表情法。  相似文献   

5.
个性是文学风格内在的质的规定。五四时期高扬主体、标榜个性的潮流 ,唤起了作家风格意识的自觉 ,引发了文学风格的现代转型。在“人的解放”的背景之下 ,悲剧与崇高交织互动 ,成为贯穿 2 0世纪的风格主调 ,并与优美、幽默等形态共同构成时代风格的丰富多样。现代文学风格的演变表明 ,张扬个性是风格繁盛的前提 ,丧失个性则导致风格的单一和贫弱  相似文献   

6.
文学风格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是作家的思想修养、审美意识、艺术情趣、艺术素养和语言特质构成的艺术个性在文学作品中的集中反映。风格的重要性要求译者必须尽可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原作者的风格应通过译者的风格来表现,而译者的风格又应以作者的风格为归依。  相似文献   

7.
地人关系即环境伦理对文学具有深刻的构成性影响。陕西三大代表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其人其文在气质个性、创作理念、叙述主题、人物形象、文本风格等方面所凸显的种种歧异性,均可从他们所成长的不同微观文化环境,即自然地理分野与精神气候差异两方面找到原因。相反地,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学文本又证明了乡土文学文化构成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并使它与都市叙事中千篇一律的西化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以语言为本。随着西方语言哲学以及结构主义、分析哲学、解释学等学说进入中国,中国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也开始了自觉意识的文学语言学研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笔者试图从文学语言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对文学语言的特性和发展走向进行总结、归纳,以期能够推动文学语言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水浒》运用民间语言的艺术成就,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也许只仅次于《红楼梦》。由于对民间语言的精确而广泛的运用,形成了这部巨著独特的语言风格,也加深了人物的典型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文学语言最主要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语言。古今中外的杰出作家,总是努力向民间学习语言的。高尔基在《我怎样学习写作》一文中说:“语言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我们把语言分成为文学的语言和人民的语言:这只是说语言中有‘未经加工’的语言,和由巨匠们加工改造过的语言。”《永浒》所运用的民间语言,如谚语、成语、歇后语、方言土语以及民间行话等等,它们中有些本来就是历经群众千锤百炼、广为流传,具有精譬形象特点的,如某些谚语、成语,这是可以直接“引入”作品中去的;有些则只是作为文学语言的“毛胚”,尚须经过加工才能成为构造艺术形象的精金粹玉。但是,民间语言不论是否可以直接“引入”作品中去,对作家来说,都有一个进一步锤炼与选择的问题,都同样要凝注艺术的功力。下面,我们就《水浒》对民间语言的运用,略述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印尼是个拥有多种民族方言的国家,约有二百多种方言,印尼华人华侨约七百万人,占印尼人口4%,仅是印尼的一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因而汉语也是一种少数民族的语言,在印尼语言格局中占一定的位置。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是以汉语为主体的,它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从具有浓厚的华侨色彩的文学语言,逐步走上本土化、现代化的文学语言,尽管其间受到排华政策的干扰,然而印华文学语言终究还是在不断发展中,日臻完善。 本文着重探索印尼华文文学语言形式的形成发展及特点,指出印尼华文学语言形成及发展的艰巨历程,揭示印尼华文文学语言既有汉语固有的民族传统,又有印尼的地域特征,同时还有现代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欧内斯特·海明威在美国文坛上享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不仅是一个经历了特殊战争时期的普通人,也是一个接触了文学,善于进行创作的额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很善于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来表达写作的意图,他的语言虽然简洁,但是却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对他的一生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他的代表作品《丧钟为谁而鸣》中人物的语言风格进行解读,以了解海明威创作过程中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2.
对张洁、王安忆、方方、徐刊等几位当代女性文学大家的语言进行探寻,既可以帮助读者深入解读不同女怀作家的作品并准确把握其内涵,又有助于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来分析千差万别的女性文学创作个性,还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当下不同阶层类型女性的生存境遇和内心生活.  相似文献   

13.
语言风格是由言语作品表现出来的作家运用语言成熟了的标志。作家的创作一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后,必然具有如下特征,即:一方面具有独特的语言表现特征,有多少个“家”,就有多少种风格,其异如面;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生活的要求和写作题材的选择以及作家对语言技巧不断探求、升华,一位语言大师又会兼有几副笔墨,从而形成风格的“别体”,这恰是文学艺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了的标志,我们更应珍爱和鼓励,使之阔步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小说文本的语体,也即其风格特色的生成是由其叙述话语在语音、词汇、语调、语境等多方面的特点共同构成的。要辨认和确定作家的语体可以从其语言类型的选择、叙事语式、语言的审美变异、节奏调控、语境审美蕴味的生成等方面来考察。本文试从海明威作品的口语化叙述、用对话来反映主题、省略直接信息、象征的隐喻、反讽的张力等几大方面的写作特点为例来阐述作家独特语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每一位作家的作品都体现着自己的风格特色。陕西作家的作品,语言特色尤为突出,其中又以陈忠实的《白鹿原》为代表。陈忠实在《白鹿原》中,使用了原味十足的本土词汇,具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使语言、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特色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6.
语言文字是构成文学作品的物质材料,是作家塑造文学形象的物质手段,文学语言的模糊性是作家对语言艺术处理的结果。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文学翻译中模糊语的审美差异,实现文学文本翻译的审美转向。  相似文献   

17.
黄玲 《职大学报》2008,(2):38-41
董秀英的小说被称为是佤族作家文学敲响的第一声木鼓,她以中篇小说<马桑部落的三代女人>和长篇小说<摄魂之地>等作品奠定了在佤族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地位.她的语言以和正规汉语表达迥异的方式呈现出全新的视角和语感,形成个人独特的风格.她的文学文本因此而成为独具特色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手机文学是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异军突起的新兴文学,它以其独有的诙谐风格、新潮语言以及深刻蕴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从语言学角度来看,其最有代表性的语言特色就是其丰富多彩,形式迥异的修辞手法。本文拟从手机文学中较有特点修辞手法切入,探讨手机文学的语言修辞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塑造艺术形象重要材料的文学语言 ,它不同于日常使用的常规语言 ,它是作家有目的地对常规语言进行别具一格的改变 ,给读者以不平常的感觉。本文就文学语言中通过对字、词的超常应用使作品增辉的创作方法进行的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在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甚至对立,但二者在法国作家莫里亚克那里却得到完美统一,因为他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传统典范的语言和现代主义的注重心理真实、心理时间等,完美地结合在中篇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