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期声,泛指使用摄像机在摄录画面时,同步录入的声音。我这里所说的同期声,专指的是现场采访时,同步录入的人物的语言。使用同期声,是电视新闻的一大特点。但我们的一些记者在使用同期声时,却进入了误区。一、把同期声作为一种点缀在一些综合性的报道中,我们往往可以看到一个领导大段大段地介绍当地的政策。或介绍本地区、本部门所取得的成绩,最后表一表决心,说下一步将如何如何。实际上这些东西应该出现在文件里,完全没有必要出现在新闻上。有的东西即使要说,使用解说词也是几句话就能讲明白。有的记者却让领导在屏幕上讲它几分…  相似文献   

2.
图书市场不乏这样的情况,有的图书刚上柜销售,读者便纷纷购买,以先睹为快,图书一版再版;而有的图书一再削价,却无人问津。这些情况表明,凡是适应读者需要的图书,就畅销,就有竞争能力,反之亦然。因此,研究读者需要,从客观上把握读者需要的变化、发展趋势,并及时满足、发展读者需要,是使出版部门在当前图书市场激烈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战略措施。当代读者需要有以下十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正半年以来,我馆的景况就一天不如一天了,读者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室少到每天平均只有三个读者借阅.图书馆的萧条景象,不由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4.
读者之声     
这一期,我们集中选编了一组读者来信。许多来信中肯地指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有的来信是向我们提建议的,字里行间包含着读者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当然也有赞扬之声和溢美之词,我们理解为读者的鼓励。我们选编这组读者来信的目的,意在加强我们之间的沟通,使编者、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更贴近些,使这本新闻刊物能更好地为广大的读者服务。因此,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继续来信来稿,帮助我们把《新闻记者》编得更好。  相似文献   

5.
8月18日,长相酷似外公毛泽东的孔东梅一出现在上海书展,就被众人认了出来。在数十名保安维持下,孔东梅为上百位上海读者签售《毛泽东箴言》。在等候签名的队伍中,不少爷爷奶奶级书迷手捧着五六本书,有的拿着相机不停拍照,有的摩拳擦掌想来个合影……盛情难却的孔东梅悄悄嘱咐工作人员,务必让每一位排队的读者都能够得到签名,她也因此缩短了自己的开篇演讲。  相似文献   

6.
孙于麟 《新闻世界》2023,(11):113-116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向导》周报开辟了“读者之声”栏,呈现了《向导》周报的编读往来,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思想提供了独特窗口。编者与读者以“读者之声”为阵地,就中国革命对象、动力、目的等问题作了积极探讨,起到了化游弋读者为忠实粉丝、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推进中国革命进一步发展的作用“。读者之声”作为《向导》周报的特色专栏,为编者和读者交流提供了平台,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超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受众意识新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编辑的读者意识,有诸多文章论及.有的提出要"强化图书编辑的读者意识";有的提出编辑要做到"心中有读者 ,眼中有市场"; 有的专门分析"读者意识的层次结构及内涵";有的干脆提出了"创造读者"的观点.其实,影响图书销售和出版业发展的不仅仅是读者,更重要的是受众.编辑要有读者意识,更要有受众意识,甚至有编辑提出了"受众第一"的原则.因为,编辑活动追求的是出版物的最佳传播效果,其标志是获得最大限度的受众.出版物的文化价值越高,传播效果越好,获得的受众就越多,相应地,出版社取得的经济效益就越大.因此,受众应该是编辑活动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8月18日,长相酷似外公毛泽东的孔东梅一出现在上海书展,就被众人认了出来。在数十名保安维持下,孔东梅为上百位上海读者签售《毛泽东箴言》。在等候签名的队伍中,不少爷爷奶奶级书迷手捧着五六本书,有的拿着相机不停拍照,有的摩拳擦掌想来个合影……盛情难却的孔东梅悄悄嘱咐工作人员,务必让每一位排队的读者都能够得到签名,她也因此缩短了自己的开篇演讲。  相似文献   

9.
如今,读者对报刊上每每出现的差错,多有微词(有的甚至是责词),谓之“多发病”“常见病”——似“感冒发烧”般,好了又复发,实难根治。差错有的出在文内,然有的报刊却出在标题,我就看过“××厂效益斐然”,错成“郊益斐然”。这影响的不良,无须饶舌。更奇的是有的新闻稿,本报错了,读者纠正了,本报发了更正,但文摘报尔后转载的却是错稿,尔后只得又转载更正,如此更正又更正的折腾,据我所知,近年来就发生过几起,致使读者“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上出现了学文化用科学的热潮,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许多公共图书馆举办了多种类型的读者进修班,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但是,也存在各种不同看法,众说纷纭。有的说:这是图书馆读者工作中的一项改革,是发挥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作用的新途径;有的说:图书馆举办读者进修班是赶浪头,不务正业,是一切向钱看的产物;也有的持冷漠、观望态度,既不提倡,也不反对,偶尔也挑点毛病。本文仅就抚顺市图书馆几年来举办读者进修班的实践,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逆反心理。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新闻报道中,违反读者自尊心、自强心、自信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反感情绪。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情感、意志和意识,都有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评判是非的价值标准。外界信息的传入,他们会自己做出抉择,表示赞同的,在心理活动上就产生了顺向效应。有的新闻,读者看了产生怀疑、厌烦、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的开端,千变万化。有的开门见山,有的迂婉引入;有的从环境描写开始,有的着力渲染气氛;有的平铺直叙,有的倒叙插来,有的象说闲话一般,自然而然地将读者引入艺术境界;有的则一开场就拉开架式,给人以深刻印象。怎么写都可以,但开端总是在引领读者起步,进而踏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作品的开端,不仅包括着作者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提炼的过程,而且强烈地表现着作品的艺术风格。报告文学的开端也不例外。简略地说,报告文学的开端有以下常见的几种——一、“序言式”。序言,本指写在某部著作之前的文章。这样的  相似文献   

13.
《读者之声》版应加大信息量《绵阳日报》曹代义《读者之声》是刊登人民群众愿望、呼声、意见、要求的版面,由于它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而深受读者的欢迎。《绵阳日报》近几年来在扩大《读者之声》版信息量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一定效果。(一)多开设贴近群...  相似文献   

14.
漫谈平庸书     
记得年少时,书对我们是很神圣的,其中的每句话都是千真万确,不容半点有疑。无论怎样与人争论得面红耳赤,只要有人说声书上说了……,争论马上偃旗息鼓,心目中对著书立说者的崇敬就更不用提了。后来,接触的书多了,才知道书也有个品格问题,有的高雅,有的低庸,有的庄重,有的轻佻,有的深刻,有的浮浅,……。日久天长,平庸书一词渐入脑中,偶尔也敢妄论几句。  相似文献   

15.
有关爱心救助的报道,常常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也是媒体经常会碰到的事,媒体担当社会责任、弘扬道德价值也常常能从中得到体现。但这一类题材的报道,有的反响大,效果较好,有的则不了了之。为什么有的时候读者反响不大呢?原因就在于对爱心引导和激发不够。读者的热心也好,同情心也罢,是需要媒体加  相似文献   

16.
陈健兵 《新闻前哨》2000,(12):26-27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看报看题,看书看皮”。可见标题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在新闻实践中,为什么同一条新闻或同样内容的新闻,有的引起了读者的关注,有的却没有引起读者的注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标题制作不一样。县市报作为报纸家族中的一员,在众多媒体特别是各类报纸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如果标题能够出奇制胜,富有特色,就可以增加可读性,抓住读者。近年来《汉川报》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就是让标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县市报标题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是基于如下几个方面决定的。其一,县市报的地域性。就目前而言,…  相似文献   

17.
时事版面,在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际国内重要新闻方面担当主角,是读者了解大干世界的一扇“窗口”。然而同样一则新华社消息,有的媒体处理得苍白无力,有的媒体的报道却使读者觉得历历在目。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要的是编辑在处理时事新闻时是否投入了真挚的情感,是否在其中再现了人类永恒不变的情感因素,用以诱发读者阅读兴趣,使其在品味的同时被新闻中所蕴含的真情所感动。如若没有,只是一味关门办报,就难免会给人以冷淡的感觉。你冷淡了,自然读者也难以投入热情。这不仅影响时事宣传效果。也不利于报纸形象的树立。  相似文献   

18.
在出版界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声浪,有的惊呼:"传统出版已经遭遇了难以匹敌的对手--网络出版";有的扬言:"未来将不再是纸与墨的时代,而是屏幕时代,今天的出版商,明天只是信息供应商".这些认识有其一定的客观事实依据.比如,我见到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一份读者调查报告中,就分析过我国期刊市场近年疲软的原因,在于读者阅读热情有所降低,因为更热衷于上网了.  相似文献   

19.
如今,读者对报刊上每每出现的差错,多有微词(有的甚至是责词),谓之“多发病”“常见病”——似“感冒发烧”般,好了又复发,实难根治。差错有的出在文内,然有的报刊却出在标题,我就看过“××厂效益斐然”,错成“郊益斐然”。这影响的不良,无须饶舌。更奇的是有的新闻稿,本报错了,读者纠正了,本报发了更正,但文摘报尔后转载的却是错稿,尔后只得又转载更  相似文献   

20.
我看到人民日报经常在第八版(?)刊上,刊登“读者、作者、编(?)”小专栏。最近我又看到上海各(?)像解放日报、上海青年报、劳动(?)等,也都纷纷开辟了类似的小专(?),虽然它们的名目以及所刊登的地位不同,但内容大体都一样。在这些小专栏里,有读者对报上某一报道的表扬或批评,也有的是读者对报纸提出的建议和要求,也有的是读者对某篇报道或文章的读后感、心得和体会,也有的是读者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