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律》共同犯罪的立法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律》中共同犯罪的规定极为详尽,是历代封建统治立法经验的总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影响延续至今,对我国现行刑法共同犯罪的立法完善仍有可贵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单一正犯体系。和以德、日为代表大陆法系国家的正犯与共犯区分体系不同,我国刑法采取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分类。通过对H省100份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刑事判决深入分析发现,在我国主犯-从犯体系主导下,共同犯罪处理存在着重量刑、轻定性的共性问题,但也存在罪刑不均衡的现象。这些问题具体体现为犯罪行为认定模糊、主从作用区分的标准和从犯的界定不清等。因此,我国共同犯罪司法裁判应当以各犯罪参与人行为类型为基础、坚持犯罪构成要件定型性,进一步确立主要作用标准、厘清界定从犯的范围,确保共同犯罪量刑均衡。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社会各朝统治者均把惩治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其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唐律作为我国古代法律的集大成者,尤其把贪污贿赂犯罪作为吏治立法的重点进行了严密而科学的规定。本文从一类犯罪入手,对唐樟中有关官吏贪贿犯罪进行了详尽的解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并存时就产生了所谓的“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我国目前的犯罪中止理论是就单人犯罪而言的,实践中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往往引发颇多争议。文章通过借鉴和吸收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折衷主义等国外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的优点,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对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论争议,分析了传统的将片面共同犯罪定为他方共同犯罪的不足之处,从两个方面重新界定片面共同犯罪:在内涵上,包括两方主体的行为;在处理上,对有片面共同犯罪故意一方也定为单独犯罪。  相似文献   

6.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并存时就产生了所谓的“共同犯罪的中止”问题。我国目前的犯罪中止理论是就单人犯罪而言的,实践中关于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往往引发颇多争议。文章通过借鉴和吸收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折衷主义等国外共同犯罪中止理论的优点,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在刑法实践中还是在刑法理论中,共同犯罪均是一个处理起来比较麻烦的问题,各国对共同犯罪的定义也都不尽相同,如我国只认为共同故意犯罪才是共同犯罪。不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它强调的都是犯罪主观方面的问题,故意的内容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在过失中也就不过于看重意志因素。同单独犯罪一样,共同犯罪也会出现认识错误的问题,共犯的认识错误较单独犯罪的认识错误处理起来更为复杂,而且这一领域仅限于理论研究,在刑法实务上尚没有定论。试结合德日研究理论和我国刑法实践提出解决方法,以期对实务处理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8.
《唐律》是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国家法律,在巩固君主专制的统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观全,可知孝治思想是其各项法令条的指导核心和根本依据,统治阶级利用手中的权力,将宗法家族内的孝亲伦理思想发展为国家政治领域的忠君思想,并且使之法典化。同此而来,以孝治天下借助了法律的强制力而得以推行开来。  相似文献   

9.
唐律直接以血缘关系主体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条文有 77条 ,涉及唐代行政、民事、婚姻、家庭、继承、刑事、诉讼等各个方面 ;其他法律关系主体如凡人、奴婢、良人、皇帝等也是以血缘为依据确定的 ,因此唐律的血缘主义特征是比较明显的。血缘关系与法律关系的融汇 ,是中华法系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成立犯罪中止,我国现行刑法典中没有明确规定,刑法理论界和司法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共同犯罪中止认定的条件进行阐述,力求进一步完善共同犯罪中止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浅论单位共同犯罪及其构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犯罪既可以表现为单位单独进行的形式,也可以表现为共同犯罪的形式。所谓单位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单位或单位与自然人共同故意犯罪。本结合刑法规定从主体、主观方面及客观方面对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迅速增加、犯罪率日益攀升的严重现状,分析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探讨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构成要件中规定了构成要件行为和结果的犯罪,与犯罪停止形态没有直接关联,立法规定结果犯体现了结果无价值的倾向;我国刑法理论的结果犯是指结果发生为犯罪成立标志的犯罪,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犯罪类型。结果犯的结果,有的根据法规范特征可以得到简明判断,有的需要进行实质的犯罪论解释。结果犯作为行为犯相对应的犯罪类型,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之分。  相似文献   

14.
共同过失犯罪能否构成共同犯罪,理论上尚存争议。然而,从共同犯罪成立的主客观相统一的构成条件来分析,共同过失犯罪显然符合这种条件。尽管共同过失犯罪存在多种学说,但实际上它与共同故意犯罪的构成条件是一致的,因此,共同过失犯罪同样是共同犯罪的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以数额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犯罪中,往往存在个人犯罪与单位犯罪定罪量刑标准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引出在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的场合,以个人标准为准还是以单位的标准为准的问题,这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点。对此,理论界争议也较多。本文在分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法律相关规定的适当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刑法增设侵占罪的规定以来,对于侵占罪的认定在法学界和司法界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对于侵占罪认定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对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认定和对侵占行为的认定,作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在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方面界定了何为“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和“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在侵占行为的认定方面主要界定了“合法持有”,“非法占有”,“拒不退还”或“拒不交出”等行为。  相似文献   

17.
《商洛学院学报》2018,(2):80-84
在MIMO技术中分层空时编码(BLAST)能获得信道容量较大,且随发送天线数的增加其频带利用率呈线性增加。由于大气衰减、光强闪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BLAST系统在传输时系统误码率增高,不能满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安全可靠通信的要求,因此将LDPC码与分层空时码级联来解决这一问题,构成LDPC-BLAST系统,并采用BP译码算法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化。实验结果表明:级联LDPC码的分层空时码能抑制大气湍流效应,使系统误码率降低,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核心问题是不作为与作为的等置性,即对存在结构上不同的两种行为样态适用同一个构成要件进行评价。正是基于等置性,才承认特定的不作为可以成立通常以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所以,只有解决了将二者等置评价这一基础问题,才给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成立和对不作为者的定罪科刑提供正当性。等置性如何贯彻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即等置性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体系地位如何?梳理若干重要的关于等置性体系地位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地分析成立不纯正不作为犯所要求的等置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