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组诗《鹰的话语》是西川于1998年创作完的。这组诗被西川认为是他九十年代最重要的作品,同时也被认为是流露出了他的“精神隐私”的作品。诗人在这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他对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的独特认识。同时《鹰的话语》堪称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作品从古今中外广阔的文化背景取得借鉴,面向历史和现实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的反讽式观照。诗人西川通过这组《鹰的话语》,以奇形古怪的语言、散文化的风格、趣味性的叙事倾向、强烈的荒诞感向我们晦涩地讲述了他的“精神隐私”。  相似文献   

2.
《读山海经》十三首是陶渊明重要的组诗。自从鲁迅先生把组诗中的“精卫衔微木”誉为“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人们便常把它与《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作品并尊为表现诗人“不屈的意志”的咏怀诗。如有一部文学史认为:“‘猛志固常在’,说明诗人心中永远燃烧着一股不熄的火。”一部影响广泛的陶渊明论著亦指出:“陶渊明‘火气’十足的作品,还有《读山海经)组诗(十三首),……诗中借神仙荒怪之论,发其悲愤不平之  相似文献   

3.
《鹰的话语》是西川"综合创造"的代表作,他运用大量具有象征性和哲理性的意象进行诗歌创作。意象之间具有一致性,透露出诗人关于死亡、孤独、道德、真实和存在等方面的独特观照———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探索,真实和存在的灵的感悟,命运的神秘不可捉摸,人类自身的价值应当由自我去建立。  相似文献   

4.
沈在龙是近几年来贵州文坛上崛起的青年诗人,作协贵州分会会员.著名作家李宽定和我省著名诗人、诗评家黄邦君等均撰文对他和他的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贵州日报》、《今日文坛》、《贵州当代文学概观》等都有研究他诗作的文章。他的组诗《岩和鹰的传说》1985年问世后,立刻引起了文坛注目。他的叙事诗《女人与狗》于1986年获《广西文学》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1988年,《哦,部长》和《童心》又双获《湖南文学》举办的“丁玲杯诗歌大赛”优胜奖,紧接着朗诵诗《位置》1989年又在以著名诗人贺敬之担任评委的“全国教师文学创作大赛”中获三等奖。此外在《花溪》、《山花》、《贵州日报》、《青春》、《广西文学》、《诗人》等刊上又读到了他的不少作品。今就诗人的几首获奖诗谈谈自己读后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4 0年代 ,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 ,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 ,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 ,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 ,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们纪念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发表一百周年,考察这篇有关国民性话语的早期文本,是为了显现国民性赖以呈现的特殊语境,以暴露它的混杂性、临时性和不确定性。从表面上看,王国维所提出的国人之精神是“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是缺乏悲剧精神的,恰与西方文化构成对立的二元,而实际上他又通过对《红楼梦》及《窦娥冤》、《赵氏孤儿》这些可与世界悲剧相媲美的作品的充分肯定,在不经意中打破了这一中西二元对立的绝对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王海艳 《现代语文》2006,(3):120-120
《一个观念》见于闻一多的诗集《死水》,它最初发表于1927年6月2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一直以来这首诗都被看作是闻一多爱国诗篇的代表作,这样解释未尝不可。但我个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讴歌及立志于坚守、拥抱这种东方文化的决心,并且从中折射出了诗人的性格哲学。闻一多曾在《〈女神〉之地方色彩》一文中将自己的爱国之情与郭沫若的相比较,他说道:“《女神》之作者爱中国,只因他是他的祖国,”而“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他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这种“可敬爱的文化”在《一个观念》这…  相似文献   

8.
海子生前的好友、诗人西川曾回顾说:“海子没有幸福地找到他在生活中的一席之地,这或许是由于他的偏颇。在他的房间里,你找不到电视机、录音机,甚至收音机。海子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海子在献身诗歌事业的同时是以牺牲尘世的日常生活为代价的。这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海子死前的恋歌月。在诗中诗人终于开始拟想尘世的幸福生活。在第一节中,诗人勾勒的是想像中尘世的幸福生活,“喂马,劈柴”以及“我有一所房子”都有一种拟想性。第三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爱心,…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要将诗人赶出“理想国”,源于他的如下观念:诗人的创作意味着摹仿、虚构和撒谎,从而违背真理。但通过对柏拉图本人作品的细读,我们发现,诗的这些“罪状”同样存在于哲学话语中,它们是内在于语言的修辞行为。柏拉图认为诗因其提供快感而败坏道德,是个更值得重视的批评,与娱乐至上的大众文化不同,“地下文学”以其不可化约的自由精神和抵抗精神找到了安身立命的道德根基。  相似文献   

10.
关于屈原的身份、思想及地位 ,历来颇有争论。有的人贬低屈原 ,说他是“文学弄臣” ;有的人虽认为屈原是“爱国诗人” ,但给他戴上“忠君爱国”的帽子。对这两种观点 ,闻一多都持异议。闻一多从屈原的身份、思想以及他的《离骚》等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充分论证了屈原是“真正的人民诗人” ;同时 ,他用新观念和新方法对《楚辞》作了别开生面的研究 ,提高了一个时代的《楚辞》研究的新水平 ,其贡献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11.
陆游诗歌中“梦”意象出现的频率在宋代文坛上是首屈一指的。梦作为一种从白昼延续到黑夜的精神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梦”意象无疑为研究者探寻诗人溶注在意象中的情感流程、内心隐衷提供了—个独特的视角。陆游的记梦诗历来都是研究的焦点之一,但研究者大多缺乏全面统计和观照。文章主要考察了陆游诗词中记梦诗的具体篇目,钩沉了全部“梦”意象,统计并分析诗人人生旅途上不同时期梦意象的分布情况及其展现出的诗人对其生存境况和精神追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谢灵运<<拟邺中集八首>>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诗为六朝诗坛一种极其重要的现象。同时,由于拟诗作者的心态、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这种现象也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形态。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八首》就是其中一种特殊类型的代表。本文通过考证、推论,认定谢氏《拟邺中》诗并非一般的模仿、拟言之作。他假借拟体却不是着意于对前人创作范式、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的模仿与学习。其真正的目的却在于仿拟前人之境,借前人之境来抒发自我之情。实为述怀、言志的立言之作。  相似文献   

13.
杜甫的叙事诗在现实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汲取了《诗经》、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现状作了真实写照,开创了把现实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新风格;“三吏”、“三别”是其叙事诗的代表作,诗人在这组诗中通过典型化、寓情于物、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景物描写叙事化这些艺术手法写出了时代的悲剧、人民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废名将《诗经》定性为“古代的人民文艺”,他以文学为立足点,特别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一方面把诗看成是对生活的写实,另一方面又证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经验。讲解诗歌,既参考前代注家成果,又抱着批判继承的态度,通过辨析,取精用弘,多有自己的独得之见。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一个更广阔、更新颖的角度解读李贺及其"神鬼诗",从修辞功能的三个层面——修辞技巧、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采用分点论述、逐层深入的方法,对李贺"神鬼诗"从话语建构到文本建构最后到精神建构进行梳理阐释。这对于深入研究李贺诗歌修辞艺术及探寻其精神世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皎然一生深受如来清净禅的影响。皎然诗的诗味在于指向诗歌内在的禅意的悠远的心境,从而在整体风格意境上表现出清悠的特点。受如来清净禅影响,皎然为中国诗史创造了一个新的意象,即表达禅意的悠远的心境的月,这一新的月意象的出现在视境和心境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月意象所隐含的"感物(事)"模式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柳笛集》源于作者刻骨铭心的体验,其中《山村竹枝词》尤为广大读者所推崇;七绝所占比例最大,特色也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娇女诗》是左思现存诗中一块温婉的美玉,辞藻壮丽,又清新自然。在关于儿童题材的古诗中也是卓然独异,如一颗璀森的明珠。《娇女诗》的意义在于塑造了两个健康、生机勃勃的儿童形象。从心理学角度看,她们对工作和周围环境的热爱。体现了心理的健康。作者的个性、时代的风格——崇情尚性——无意中触及了儿童精神的本质,造就了她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在他一生创作的近百首诗词作品中,有三首写爱情且都是为杨开慧而写,其时间跨度达三十六年之久。文章通过对这三首作品的情感及风格发展变化的分析,认为毛泽东的爱情观是既要同"情"又要同"志",情同志同才能有真挚长久的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