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我们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进行追求,并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2.
王真 《华章》2010,(2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设想.本文从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出发,阐明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奋斗目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我们必须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进行追求,并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现代化不断提速,我国社会正从同质单一性社会向异质多样性社会转型.如何提高社会公民的整体素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摆在社区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社会考试与人的发展的探讨,提出人的发展是社会考试必须关注的核心内容,社会考试的发展以及走向成熟的前提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考试只有坚持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这一理念,才会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算法推荐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以往高校意识形态传播的格局,算法推荐内容的低俗化以及逐利性导致大学生情感错位与信仰失落,不断削弱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同时,我国正处于重要的历史交汇期,西方敌对势力不断调整意识形态的渗透策略,渗透方式从原本宣教式的强势灌输到弥散式的徐徐演进,表现为“学理化”渗透、“炒作式”渗透以及具象化渗透;渗透的内容从政治领域蔓延到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制度层面,高校意识形态治理仍存在内容模糊、交叉不明等局限,亟需高校基于战略层面重视和落实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从理论阐释、价值引领、制度体系三个方面展开全面审视,并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从而做好意识形态治理这一项铸魂、固本工程,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使得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当今时代 ,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 ,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 ,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基,它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审美品位、创新激情、责任追求等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浙江省杭州市娃哈哈小学通过与校史、课程、环境的三重对话,凝练美育理念,实施美育课程,创建美育环境,构建了“博雅尚美”的学校文化,探索出“以美育人”的新样态,有力助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马克思提出人的全面发展到现在,达成共识的现点就是要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着眼于未来、面向世界来教育。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依赖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必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我们提倡学习型社会的概念,实际上就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我们描绘了未来教育中人之发展的全面性和自由性的理想蓝图。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与可能,但也因其算法的智能削弱了人的主体性,使其置身于技术规定的场域之中。过度追逐算法驱动的精准教育而产生背离人的全面发展的风险也不断受到教育研究者广泛关注。追本溯源,算法本身的“内生性风险”及其产生的“应用型风险”不仅可能导致轻忽人之发展的全面性,还会剥夺人之主体发展的自由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从社会层面为算法主体自身的不足以及算法实践中人文价值被漠视的问题给予了解决路径;马克思哲学认识论从个人层面为教育主体正确认识算法并规避其产生的信任危机指明了发展方向。基于此,算法促进教育实践过程需注重技术与制度建设的双向促进,算法信任应以知行合一维系人之主体性及其在算法实践过程中推动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的规避策略,进而实现智能算法的实践应用与教育育人的全流程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育中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两型社会的建设在其本质、内容及目的上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试从它们提出的背景、相互关联以及转变与建设的途径等阐述了其提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的一项基础性原则,也是现代刑法人权保障价值的集中体现.罪刑法定原则如何在一系列的价值理念和机能相冲突的情况下寻求一种平衡,直接关系到这一原则的发展与刑法功能的发挥.因此,司法人员正确理解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价值,从社会发展的需要赋予它新的历史涵义,才能使这一原则得以继续坚持与发扬,捍卫刑法基本的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借鉴世界发展理论,并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的创新型发展理念。和谐社会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新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必须依靠正确的发展理念才能解决。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二者在目标和内容上的统一,决定了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全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格式合同的产生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结果,但格式合同却不可避免的造成合同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影响合同自由的实现。为了尽量消除格式合同的弊端,合理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该对格式合同采取立法规制、行政规制、司法规制以及社会规制等手段进行综合调整,才能使格式合同制度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这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中突发事件的再认识——以公共危机管理为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存在许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突发事件的风险越来越大.在这样一个风险社会,如何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提高对风险社会中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危重性、复杂性、关联性、广泛性、政治性、不确定性和基于新时期风险社会中突发事件形式多元化、规模扩大化、形态群体化、目标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全国共同的、统一的发展目标,发展起点不同且发展很不平衡的不同区域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这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区域发展模式。模式的生成、模式的体征及其生命力、模式的变化与升华显示出它鲜活的生命力。对它的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种模式理论:模式生命论。  相似文献   

17.
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伦理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约型社会需要与之对应的文化伦理的转型,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基础应当是对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彻底反思基础上的发展伦理。发展伦理认为,传统发展模式是以挥霍性消费为前提的增长,本质上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的挥霍性经济、非节约型经济,是与可持续发展相冲突的。发展伦理立足于人类的整体利益、生存利益和长远利益,将自然纳入伦理的调整范围,并通过“人为自己立法”的积极行动,实施有约束的发展模式,从而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剧,交往实践便成为全球化的实践基础。交往实践作为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便凸显出来。交往实践具有双重结构性、系统性,差异协同性、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人类交往实践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获得某种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间性”和客观性,而在于它与人的存在、发展和最终获得解放密切相关。人们在交往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个人的完整性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之一,其本身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发展再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政府人一方面具有"经济人"所具有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道德人"所具有的特性,是"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只有合理定位政府"经济人"的社会角色,切实体现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适时转变政府"经济人"的行为模式,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和整体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