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前驱,他高唱“汉魏风骨”,反齐梁,复汉魏,在诗歌内容上要求抒发真实情怀,关心社会现实;在形式上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风,继承风骨而不守旧,接受声律而不拘泥,并且在创作上,也努力实践自己的革新主张,创造风骨,声律兼备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2.
“声律风骨始备” ,即盛唐诗歌最重要之特征。四杰四友为唐代诗歌蓬勃发展之前奏。陈子昂高举反齐梁轻艳、复汉魏风骨大旗。张说和张九龄继承陈子昂。盛唐诗有山水诗和边塞诗两大流派。李白与杜甫承前启后形成风骨特征 ,将唐代诗歌推至艺术之巅。“永明体”平仄格律已初具雏形。“宫体诗”推动律诗形成。上官仪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唐玄宗倡导“文章革旧新”、重视声律。政通人和、国泰民安。诗人思想空前解放、创作领域空前广阔。  相似文献   

3.
自刘勰《风骨》篇中提出的"风骨"的理论之后,初唐诗人陈子昂大力提倡"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齐梁颓靡诗风;盛唐时期,李白"雄浑"、"劲健"、"豪放"的诗歌和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又对"风骨"理论加以阐释。总之,唐代诗人始终推崇风骨,初唐重刚健、盛唐重气质,构成了初盛唐时期风骨诗论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唐初诗坛弥漫着齐梁余风,诗歌内容空虚而贫乏,形式上片面讲究词藻、对偶、声律,风格柔靡不振。陈子昂则是有意识地扫除六朝以来绮靡之风,标榜“风雅比兴”、“汉魏风骨”的传统,在复古中实现革新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齐梁陈隋时期诗坛上存在着古今两种体制的情况,这种古今体分流是唐代古近体分流的前期形态。诗歌体制上的古今分流现象,晋宋诗歌中已经有所表现,在齐梁诗坛上变得更加突出了,并且有了新的内涵,即齐梁声律俳偶、绮靡咏物之体为今体,而汉魏、晋宋之体为古体。在绮艳体中也存在着古体与近体的问题,其中"古意"一类为古体的核心,其创作的基本宗旨在于拟古,可以说是唐代陈子昂、张九龄、李白等人创作古风体的前驱。  相似文献   

6.
声律是中国古代对诗或骈文在音韵、声调、格律方面的要求,从而提高诗文表达效果。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诗歌在艺术形式与技巧方面有重要进展,齐梁年间的永明体强调诗歌声律,自觉追求声律。南朝永明声律之说传到北朝,北朝诗歌声律有了一定的变化,直至北齐北周完全接受了永明声律说。本文主要从北朝诗歌声律的发展过程入手,探讨北朝诗歌声律结构规律。  相似文献   

7.
殷璠声律说之所以有很多费解之处,是因为他的声律说的内容比较复杂。他确实反对齐梁声律,认为不必严格遵守近体诗律,但又注重声律,事实上接受了近体诗律。他的声律标准,一是雅调,讲声调之雅特别是格调之雅,声律依诗的雅调兴象而随任自然;二是兼容并包,既闲新声即熟悉近体诗律,复晓古体即通晓齐梁体之前的古代声律;三是词与调合,即声律要与高雅格调相合,要随诗的内容格调而变化,根据其他具体情况处理声律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高度评价不合声律的刘虚诗声律宛态,无出其右。  相似文献   

8.
初唐陈子昂在《修竹篇序》中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这一说法不能成立。郭璞是东晋人,其《游仙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汉魏诗歌相近,其诗歌精神实质是坎壈自伤,运用的表现手法是比兴寄托,抒情风格表现为激烈悲愤,这几个方面是对汉魏风骨继承与发展。《游仙诗》具备汉魏风骨特征。  相似文献   

9.
钟嵘的《诗品》是齐梁时期中国诗学的集大成之作[1]。钟嵘以理论家的敏锐和胆识,对汉魏至齐梁五六百年间的诗歌作品进行考察研究,指出当时文学的主潮是五言诗,诗歌的本质在"吟咏情性",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已尽而意有余"的诗歌美学意蕴,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声律是桐城派文论的一个理论范畴,桐城派古文家论述颇为丰富,姚永朴的文学批评对桐城派声律论有所总结。其在对照齐梁声律论与历代音韵学的基础上,熔铸唐宋古文家及桐城派以气势声调为要点的声律论,讨源于经学,勾勒其历史,区判自然的声律与人为的声律,为文章声律论敷理举统,具有一定的学术史意义。桐城派多以文章声律论来评析诗歌声响,在文的声律与诗的声律上有些缠夹,姚永朴的诗歌声律论也有这个倾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声律、风骨、兴象三个方面,对活跃于初盛唐之交的“文章四友”这一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伤进行考察,论述了他们对“盛唐气象”形成所作的贡献。四人近体诗五七言兼备、长短体威宜,平仄调谐,粘附切合,已臻成熟境地,在审美内涵方面,已经突破了梁陈浮靡诗风,表现出明快跳荡、境界宏阔的风貌,应制之作大都气象高华,典丽精工,表现出对盛世的由衰赞颂,与齐梁应制诗言不由衷的阿谀异趣;边塞诗描写边塞风物,发建功立业豪情,立足现实而充满惶憬,偶有 怅而仍明快,已见盛唐端倪,在诗歌意境-“兴象”创造方面,一些佳作高远的情感基调与和谐声律完美融合而形成“格高气畅”的诗境,更显盛唐风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的。陈子昂———唐诗之祖陈子昂以"风骨"、"兴寄"矫正齐梁时期遗留下来的靡靡  相似文献   

13.
整体把握 1.教材解读 “盛唐诗歌专题”选了盛唐时的6首诗来具体展示盛唐诗歌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意境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初唐前期,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沿袭宫体。"初唐四杰"探索新道路,改造宫体诗,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四杰"的作品未能完全摆脱齐、梁浮艳诗风的影响。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大力倡导诗歌革新。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要有风骨。陈子昂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超越了"初唐四杰"。  相似文献   

15.
1.1.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古代格律诗和诗歌格律形成的时期,当时一大批诗人热衷于探索和倡导诗律,利用字声平仄的交互应用而构成了一种自别于古风的新的诗体,即永明体,或称齐梁体.这种诗体若从声律结构上细加分析,则可归纳为三类:即粘式结构、对式结构和粘对混合式结构.其中的粘式即是后来所说的近体诗的声律结构,古人是将它包括在齐梁体中的,例如日僧弘法大师在《文镜秘府论·天卷》中曾撰有“齐梁调诗”一节,所举诗例就包括了粘对合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者 ,他的诗歌思想以倡导“风骨”“兴寄”为核心 ,标举风雅 ,宣扬诗教传统 ,推崇汉魏雄健沉郁的风骨 ,纠正唐初文风 ,成为初唐诗苑中的古雅派  相似文献   

17.
齐梁以来,诗歌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作品大都不脱轻艳之风。隋朝时期,南北两种文风并存。初唐时期,南北文风逐渐融合。在当时,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士人精神风貌和创  相似文献   

18.
论李白的诗歌美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是站在唐代诗坛的峰巅,彪炳千秋的浪漫主义大师。研究李白诗歌创作的美学观,不但可以准确地把握住他鲜明的艺术个性,加深对其作品的认识,而且可以借此窥见当时诗坛上的时代精神,有助于对唐诗兴盛之因的研究。李白一生没有留下诗歌理论的专著,他的诗歌美学观点主要融汇在他震古烁今的作品中。要探讨和评价李白的美学思想,就不能不结合他伟大的创作实践和不朽的艺术成就,唯其如此,才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力主清新刚健的风骨美 初唐时代,天下大治,国力鼎盛,社会呈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诗歌方面,当时还泛滥在诗坛上的齐梁形式主义的颓波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诗歌革新成了历史的必然。陈子昂应时而起,高张复古旗帜,标榜汉魏风骨,横制积弊;李白更以风骨为诗歌的审美原则,力主诗歌清新刚健的风骨美。李白对风骨的倡导,取决于他恢宏高远的政治抱负和独立不迁的傲岸性格。这位耿介诗人,自称“天为容,地为貌,不屈己,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他的政治抱负是“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正因为此,他把诗歌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利作  相似文献   

19.
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在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诗歌发展到唐代达到了它的高潮,而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则是在盛唐时期,即从唐玄宗开元年间至唐代宗大历初年.所以,殷璠在他的<河岳英灵集序>中,认为唐诗是在开元十五年后,才达到了声律和风骨兼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