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弦是台湾现代诗坛上一位重要作家,其诗语风格鲜明,多为诗人学者称许,具有口语化、谐趣美、散文美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纯诗体是指20年代到30年代在诗坛上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式,是中国纯诗运动的成果。纯诗体受西方现代唯美主义文化的影响,认为诗歌的本质是美,诗歌是超功利的;在创作上注重形式与技巧,并和本土的艺术观念加以调和,形成了纯诗体的内外兼美的艺术品质。在诗歌的节奏上,纯诗体注重诗歌的节奏美;在表达技巧上,纯诗体讲究语言的"音"、"色"等元素的表现能力;在意象的组织上,纯诗体主张一种特别的逻辑"诗的思维术"、"诗的逻辑学"。纯诗体对现代诗体的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看大学语文课本,读到徐志摩笔下的《再别康桥》,语言优美洗练,舒缓有致,富于节奏感和旋律美。本诗又将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融为一体,从而使此诗在诗坛上经久不衰,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香港诗人余光中在当代诗坛中享有盛誉。本文试从其《苦热》、《乡愁》和《珍珠项链》三诗探讨其艺术特色。笔者认为余氏的诗感情真挚,诗艺精湛,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善于在现实中捕捉新意泉,创造诗的意境美、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古今中外派”,“废名圈”诗人群的新诗语言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进行了有效地融合,在追求诗歌语言浅白易懂的同时,将古典雅韵纳入其中,创作了一大批智性诗,在三四十年代的新诗坛上是极具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9.
一、台湾诗坛女旋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大文豪苏城以“味摩法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来高度评价王维,以此盛赞王维的诗作富于构图美、色彩美,善于运用绘画的技巧入诗,从而创造出“诗中有画”,具有永久艺术魁力的意境。在当代台湾诗坛上,也有这么一位女诗人,将诗、画巧妙地融汇贯通,以画人诗,以情景交融的画面构成雅丽清幽的诗画意境,使诗的形象鲜明感人,独具~格,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风采,其诗作从80年代至90年代初一度风靡台湾、大陆两岸,掀起一股又一股抢购其诗集的热潮。她,便是人称“台湾诗坛女旋…  相似文献   

10.
徐敬亚同志的《崛起的诗群》(以下简称“诗群”)一文涉猎的范围甚广,鉴于目前文艺界对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若干重大的原则问题已经全面展开讨论,本文仅就现实主义问题与徐敬亚同志商榷。《诗群》一文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取否定的态度,力图以“现代倾向”诗歌取代现实主义诗歌和其他流派诗歌,并且把“现代倾向”诗歌确立为独霸我国当代诗坛和将来诗坛的唯一的诗歌流派。这确实关系到我国文艺发展的方向、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诗群》在这一重大原则问题上存在着令人遗憾的严重的观点上  相似文献   

11.
胡适当年为之奋斗的中国新诗如今也像美国新诗一样,占了主流位置,但中国诗坛却似乎对这个称号情有独钟,常常把当代中国的自由诗称为中国新诗,这容易使人在时间上产生误解或造成错觉。为此,笔者向中国诗坛诸先进请教:是不是称它为现代汉诗或当代汉诗或中国诗更为贴切一些?对中国当代诗的精确界定纳入教科书、文学史、专著和论文是不是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韦庄是唐末、五代文坛上一位诗、词兼擅的重要作家。他不仅在诗、词的创作中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同时提出了自己明确的文学思想——清丽。韦庄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他的诗也具有清丽之美。他以清词丽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一种特殊的美感境界,在唐末诗坛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春光     
闻一多 《学语文》2005,(7):52-52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坛上的一位骁将。他主张:新诗要注意“字的音节的谐和,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并提出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展开诗集《死水》,篇篇诗章都有此三美。  相似文献   

14.
诗人卞之琳为中国现代诗坛贡献出了一系列知性诗。在诗学观念上,卞之琳一直力求追逐“智慧之美”,追求知性与感性的密切交融。在诗学策略上,卞之琳采用的是戏剧化手法以及运用意象的方式。然而,诗人并不是想建构出宏大的深奥的哲学思想体系,更多地是想追求哲学诗化的乐趣。如果说一元/多元与刺猬/狐狸相对应的话,那么,卞之琳就是现代诗歌史上一只珍异的狐狸。  相似文献   

15.
王维和华兹华斯是中英诗坛上杰出的田园诗人,他们的诗都以歌颂自然之美而闻名于世,他们都热爱宁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生活经历上有颇多相似之处。而细观其诗,我们会发现在相似的自然美景之下,却包含着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显示出了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现代派诗歌纯诗理论相比,纪弦的纯诗话语从理论倡导上对诗的要求就是不够纯的,既要求在语言形式上去除与诗无关的杂质,又要求诗作带有浓烈的政治道德意味。即纪弦诗的纯粹性话语仅仅指涉艺术形式方面。纪弦的纯诗理论与其创作实践有明显的悖裂,但其对台湾诗坛的功绩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17.
中外学者之所以共认译诗之所以难,主要在于诗歌独立的文体特征;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到位的译诗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诗译诗”作为一种新的译诗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一个“诗”是指对本我民族里诗之共识;后一个“诗”,是指所译对象的美质与美形。只有当两个“诗”相生相融的时候,绝佳的译诗也就产生了。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界,如果有一批译者能够长期践行“以诗译诗”,则是中国诗坛之幸,世界诗坛之幸!  相似文献   

18.
清代诗坛指责竟陵诗派为亡国诗妖、不学之诗,偏见之激、诋毁之急,彰示出清代诗坛上的诗学问题绝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术理论问题.少数独具慧眼的诗人学者对竟陵诗派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但他们的声音在一片指责竟陵诗风的主流舆论声中细若游丝.清代诗坛对竟陵诗派批评的偏激使得自身矫枉过正,偏失难免,对竟陵诗派的艺术精髓不敢公开传承;清代诗坛折入学人之诗的道路,好以金石考据等学问入诗;歌时颂圣的高格响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乾嘉诗坛的虚肥咩缓之气.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大话是:要把创格的新诗当一件认真事情做.”这是徐志摩在一九二六年《晨报·诗刊》创刊时说的话.徐志摩一生在诗艺探索上是个有心人,在创作中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在新月诗派形成之初,他与闻一多等人为在中国建立一种“创格的新诗”孜孜不倦,不遗余力.徐志摩和闻一多对新诗有许多一致的见解.闻一多认为作诗是出于诗人的“至性至情”;徐志摩也认为诗是诗人“个性的表现”,感情的升华,来不得一点儿虚假.闻一多提倡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徐志摩则认为“新格式与新音节”是创造诗的形式美的要点,并认为诗“与音乐与美术是同等性质的”.当闻一多的格律说在诗坛上开始出现形式主义的  相似文献   

20.
戴望舒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有特点的著名抒情诗人.他创作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别致的审美追求而享誉诗坛。他的诗作在语言风格上体现了他独特的音乐美和散文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