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班级虽小,但是作为稳定的教育组织,同样需要考虑深层的建设问题。在教育组织更加迫切关注文化要素建设的今天,班级建设也需要慎重考虑如何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激发和提升班级组织的活力与效率。而在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很多班主任经常从"家"的隐喻来建设班级文化,期待让  相似文献   

2.
苏振锋 《辽宁教育》2013,(3X):81-81
<正>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常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那么,在纷繁的班级事务中,班主任应当怎样在"为"与"不为"间取舍呢?1.树立良好班风。马卡连柯说:"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最主要的教育手段就是良好的教师集体和组织完善的学生集体。"可见,班主任就应该将组织和培养班集体作为最重要、最经常的工作,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在建立健全班级组织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班主任要让自己的班级具有"灵魂"。每个班的班级精神,就是班级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最根本的一个组织单位就是班级。学生能否认同自己是"某某班级的一员"这一身份,能否认同自己所在的班级,班级对学生而言能否变得具有归属感,关键就看"某某班级的一员"这样的身份能否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能否带来快乐。而有特色、合理组织的班级活动,班会恰恰就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4.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13,(48):192-192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组织形式,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单位。在班级内,班主任是学校的"代表",是班级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方重要领地。长期以来,对于"班级是什么"形成了三种基本认识,即社会组织、初级群体及所属群体,其背后却隐藏着假借组织、亲密及集体名义之实。将"班级作为社会群体"表达了一种期待,即改变班级被组织、被规范的刻板印象,强调班级的包容性与宽容度,通过激发班级成员本身的力量,从而实现教育及主体之价值。  相似文献   

6.
班级组织的科学发展关乎学校的稳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局,辅导员则是推动班级组织发展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作用的有效发挥,既需要全社会尤其是高校的鼓励、支持,也离不开辅导员自身的积极实践.辅导员应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班级组织,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班级是以班级成员为中心,以班级成员管理自治为运行机制的新型班级组织。它是开放的组织管理体系,其动力机制和运行机制是一种"竞争力匹配与调和"模型。实践中,可以通过重新树立学生领导力权威、营造"可以犯错"的学生领导力执行氛围、重新确立学生领导力执行的目标等途径和手段来实现班级组织转型和学生领导力变革。新时期,提升学生领导力水平,树立学生自治意识是首要前提,维护学生领导权威是重要保障,变革班级组织架构是关键步骤,完善班级纪律规定是基础环节。只有改变传统"德育式"和"法治化"的教育实践方式,才能实现"通过教育的纪律"、学生个体的纪律化和"美化集体的纪律"。  相似文献   

8.
班级契约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生为本,去教师权威化,追求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与自由交往,并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在班级法理情境中实现彼此发展目标的管理形态。在"重叠共识"下建构班级的契约精神,班主任要制定并完善班级公约,规划并组织班级活动,认知并创建班级文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一个班级中总是存在着"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一般情况下,如果正式组织的效能大于非正式组织,班级就会呈现有效有序的管理状态。如果正式组织不敌非正式组织,或因为非正式组织的影响而使正式组织的效能失控,班级就会人心涣散。班主任在管理非正式组织时,要考虑到非正式组织的无意识性特点,既要重视它的存在,又不要过分强调它是有预谋的破坏性组织。班主任作为组织的管理者,需要对组织内存在的诸多非正式组织有一个清楚的界定,充分利用其成员组合无意识性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处置各种类型的非正式组织。  相似文献   

10.
依据"结构、行为、绩效"的分析框架,从组织功能、行为、效率、目标等四个方面分析了研究生班级的组织特性的内涵本质,提出在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研究生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标基础上,从社会认知和路径依赖、放松管制和赋权班级、组织文化建设和引入社会资源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研究生班级的治理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的团学工作主要以学生组织和基层团支部共同开展,在传统的运行模式中,存在一些弊端。文章旨在通过构建以班级为中心的学生活动工作模式,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这一模式中,班级既是参加活动的主体,又是活动组织策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团学组织—班级"进行双向沟通、双向监督,从而提高效率,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四自教育"。  相似文献   

12.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人为改变班级规模的行动。班级规模变化面临的尴尬处境是持有、诠释乃至"缔造"班级规模意义的教师缺乏话语权甚至处于失语状态所造成的,对班级规模意义的理解不能忽视教师的声音。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入现场深度访谈经历班级规模变化的教师,通过教师的本土话语来理解班级规模对作为班级中最重要活动的教师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数量和生源差异是教师描述班级规模内涵的两个维度,班级规模从小到适度有利于体现理想规模班级的"气氛"和教学组织优势,而从适度规模到大规模班级则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  相似文献   

13.
班华 《班主任》2011,(7):10-11
经常有人认为班主任就是负责班级管理的。实际上,这是没有分清"班级管理"与"班级教育"。有的书或文章论述班级管理时,泛化为论述整个班级教育。班级教育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培养人的活动;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根据学校培养目标,运用其被赋予的权力,按一定的计划,通过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等,为班级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从某种意义上讲,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一种班级公关活动,因为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就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向班级内外展示其班级形象的过程。班级是最小的教育行政组织,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利用的资源相对较少。与此同时,班级又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整体,因此,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既要照顾全局,也要照顾到方方面面的情况。班主任就好比是面对一块萝卜的厨师,没有深厚的功力,是做不出"既好看又好吃"的菜肴的。  相似文献   

15.
班级管理应遵循班级学生个体与集体心理规律,为提高班级成员的心理发展水平服务.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来看,在班级管理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非定型化"的组织结构形成机制;建立系统化的目标管理模式;采取"宽严相济"的班级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走班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兴趣愿望自选班级上课的一种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有效地解决中职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时代变迁与社会转型必将引发学校教育的目标位移和学校组织的深层变革。基于"科层制"基础上的班级组织结构消解了人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潜能,遮蔽了班级组织的生命蕴涵。时代呼吁学校重新确立育人为本、维持公平、关注生活的价值取向,实现班级管理范式从"自上而下、命令—服从、中心—外围"转向"主体参与、合作—对话、无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班主任"概念在《辞海》中有明确定义,即"在中国,主要指中小学中负责一个班级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的教师。在各科教师协助下,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开展班级活动,形成班集体,指导学生课外生活,进行家长联系,评定学生的思想道德等"。由此可见,班主任是学生成长的教育者和引路者;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是联系各  相似文献   

19.
班级是幼儿园的基础组织,班级管理的实施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文章阐述了在中班通过设立班级"小助手"岗位让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不同领域,并遵循"全员参与、轮流做主"的实施原则,使每位幼儿各施其能、各展其才,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引领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几乎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因此班级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而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离不开班级的核心——班主任。诚然,一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是任课教师、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的结果,但班主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要构建一个朝气蓬勃的班集体,班主任需要进行大量的组织和教育工作。班主任的"素质观"和"工作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决定着班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