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的森林 德国人常说:走进森林去吧,像个受伤的动物,把自己藏起来,自会痊愈。他们喜欢到森林里去,认为只有在那里才能找到心灵的故乡,才能找到最纯澈的宁静,也只有在自然森林漫游的人才能称为自由人。崇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歌德就经常步行于林间,在大自然的幽静之中,寻找平和坦荡的自己:“所有的山巅之上/一片静寂/所有的树梢之间/你难觅/丝毫风息/林中鸟儿沉默不语/稍候,你也休憩。”  相似文献   

2.
歌德的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出版后颇受读者欢迎。黄背心外罩青燕尾服这一维特式的装束曾经风靡一时。在书中歌德最后让维特用手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部小说也曾使法国皇帝拿破仑入迷,据说他反复看过七遍。这位热心的读者皇帝陛下与作者见面,却是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拿破仑的手下人喝醉了酒,闯进歌德家中捣乱,促成他们相识。1808年10月2日,比作家小二十岁的这位皇帝,曾款待歌德共进早餐,拿破仑在兴奋之余,直言不讳地指出该书中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够自然。  相似文献   

3.
初雪     
一天晚上,我从宁静的小屋向窗外望去,只见金色的灯光下,柔软缱绻的雪花悠悠的飘着。它飘了整整一夜,梯尔河静悄悄的流淌着,森林里的喧嚣也渐渐停下来。等到黎明时分,远处的溪流、树林和高山已是银装素裹。雪,如同美丽的白色火焰,照亮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正要是歌德活在200多年后的今天会怎样?这不算一个无聊的问题,因为歌德几乎是史上独一无二的"完人",只招粉,不招黑。跟他齐名的文化伟人,比如莎士比亚、蒙田、塞万提斯,都由于所知的个人经历较少(像莎翁甚至身世成谜),因此没人黑。可是歌德不一样,歌德一生的创作、交往、情感、冶游、生死爱欲,在他生前都有丰富的记述,而且不少事情还有来自不同人的不同角度的记述;他写自己,写别人,别人也写他,在他身后读他、研究他,就是在被读、被评论、被研究的过程中,歌德逐渐从德意志一代文化名人上升为世界级伟人,同时神奇地豁免于所有消极评价。  相似文献   

5.
针锋相对     
歌德有一次在魏玛公园里溜达,忽然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羊肠小道上,遇见了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刻意见的批评家。批评家一见歌德,马上挑衅似地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  相似文献   

6.
卓尔不群的瓦西里耶夫赵秋长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是一位以描写卫国战争题材而著称的俄罗斯作家。1969年他写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因而一举成名。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又连续发表了《未入名单》、《遭遇战》、《虚实往事》、《他们可能同我一起去侦察》、...  相似文献   

7.
1993年,恰马是《红楼梦》从浙江乍浦出海到日本长崎200周年纪念。这是中国文学作品首次输出海外有确实记录的第一本书。至于更早的,应推白居易的诗,他的诗在日本《源氏物语》中已经被引用了。德国的《歌德谈话录》中,则记录了他看到《风月好过传》时候说:“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这样作品,而我们的远祖还生活在野森林里……”歌德曾怀着喜悦的心情研究过中国文学,他说过一句名言:“中国有个特点,人和大自然是生活在一起的。”正是在这一点上,《红楼梦》表现出个性解放、适情任性。歌德虽然没有看过《红楼梦》,但他已为《红楼梦》通向…  相似文献   

8.
莫拉维亚似乎为了不惊动他的妻子,独自静悄悄地离世而去。意大利著名小说家阿尔贝托·莫拉维亚一生都在同世俗常规分庭抗礼。然而同刚愎自用的卡门一起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又进一步反映出这位得到“观淫癖”不雅称号者的为人。现在,那个不改悔的放荡寡妇作为神使的缪斯,把她的生活面貌毫无保留地展现给阿兰·埃尔坎。  相似文献   

9.
黎跃进 《世界文化》2009,(11):11-12
S·卡尔马先生一早醒来,感觉有些异样。经过一番体察和思索,发现是因名字丢失而引起的不适。他照常到公司去上班,但名片变成的人形占据着他的位置,他因而被人们逐出公司。他苦闷窒息,来到医院就诊。不料由胸中空虚而产生的强大负压将医院画报上的沙漠风景吸人体内。S·卡尔马因此被控受审,但因为没有名字而无法判决,最后被送往世界的尽头——一片无垠沙漠中的一间小屋。  相似文献   

10.
杨武能:举世公认的中国最杰出的翻译家和日尔曼学者之一;多次荣获国内外重要奖项,备受瞩目的是其在歌德文学翻译和研究中的卓越成就。2000年,联邦德国总统约翰尼斯·劳授予他“国家功勋奖章”;2002年,他又荣获德国“洪堡学术奖金”。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国电视编导人员根据苏联著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小说拍摄的19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央电视台陆续播出。虽然苏联1972年拍摄的同名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上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这部电视剧今天同样给我国广大的观众以巨大的震撼。也许,我国不少观众不知道它的作者瓦西里耶夫,然而他的名字并不因此黯然失色,而依然光彩熠熠。说到这里,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我国作家、翻译家高莽先生在他的《作家的幸福》一文里叙述的一件事情。1987年夏天,瓦西里耶夫随苏联…  相似文献   

12.
雨果创作的崇拜者都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位作家的许多画。有些是他在旅行期间所作的钢笔画和水彩画的草图,也有为自己的《吕伊·布拉斯》、《街头与林间之歌》等作品作的插图。但在1921年开放的雨果博物馆里保存的画远非这位作家的全部画作。目前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里展出国立图书馆收藏的雨果的画作。展出的有这位作家的三百多幅画。这些画不仅是他的作品的插图,而且仿佛是他表现在绘画形式中的思想。展览会的组织者筹备、出版了雨果的画册,内有三百六十二幅插图和内容丰富的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13.
狂风暴雨在不知不觉中停歇了,时间就在嘀嗒嘀嗒的房檐水的滴落声中流逝.快到零点了,我记得先是看了一会儿书,又在稿纸上写了一篇小文章.我起身在小屋内转悠的时候,突然从窗户上扑楞楞地坠下一个小黑点,我定睛一看是一只小鸟,小小的惹人喜爱的小鸟,是我在乡间常见到的那种鸟,不知它在动物学里的学名是怎么称呼,我们乡间通常把它唤作"小碎米雀".时间已经走到零点时刻了,这只鸟儿怎么会想到来造访我的小屋,这寂寞而朴素、属于边缘地带的客居的小屋.  相似文献   

14.
1775年元旦,26岁的歌德回到家乡法兰克福,在大银行家薛纳曼家中,遇见了其17岁的独生女丽莉·薛纳曼。丽莉满头金发,眼睛晶蓝,身材苗条,文雅漂亮,极有诱惑力。歌德对她一见钟情,深深迷恋,不能自拔,称她为“迷人精”。艾米尔·路德维希在其(锨德传》中写道:“在他眼里,她简直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啊,终于出现了!这就是他在女人身上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忠贞不渝、美丽迷人、夺人心魂,  相似文献   

15.
正丹麦著名诗人、童话大师安徒生喜欢去异国他乡旅行,他曾于1844年去过德国德累斯顿附近的马克森,当时的陆军少校冯·塞雷邀请安徒生在他的别墅内小住。在离开的前夕,安徒生与冯·塞雷夫人出门散步,看见路上有一棵被人丢弃的小小的落叶松,安徒生弯腰将其拾起来,发现它已受到损伤。"可怜的小树,你千万不能死啊!"说罢他四处寻找岩缝,终于在一处石头缝里找到了泥土,就把小树种上。  相似文献   

16.
1775年,二十六岁的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来到魏玛作短期访问,这个小镇一下子把他迷住了。于是,他决定把魏玛作为自己的家。二十年后,弗里德里希·席勒也在他之后来到魏玛。他们两人的作品双双成为德国古典文学的精华。魏玛自此成为德国作家、思想家的聚集之地,许多文学泰斗诸  相似文献   

17.
歌德的《浮士德》是一部作者耗时60年之久的诗剧,是他整个生命的完整表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剧中浮士德作为善的象征,他是美的,积极乐观、人世进取、热爱人类、追求真理是其个性特征;靡非斯特是恶的代表,他是丑的,其悲观厌世、否定人生、仇恨人类、蔑视理智、冷酷无情恰与浮士德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8.
歌德与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歌德——东方与西方,二者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走到一起,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与歌德的关系,可视为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的个案之一;非但中、德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还有中、德两国社会思想发展的历史,均反映在歌德与中国的关系中。在德国,有人尊歌德为“魏马的孔夫子”;在中国,始自同为文化巨匠的郭沫若,亦不断有学者将歌德与孔夫子相提并论。他们做此类比,不只说明歌德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对后世影响巨大一如中国的孔子,同时还指出歌德与中国文化关系的非同一般。源远流长的中西文化交流,在16、17世纪之交出现…  相似文献   

19.
教子惜时     
歌德(德国诗人)是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在一首诗里写道:“我的产业是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有一次,他的儿子在一本纪念册上抄录了别人的一句话:“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人人都听说过供盲人识字用的布莱叶盲字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这种方法被称为“布莱叶”方法以及布莱叶是谁。 1812年,路易·布莱叶还是个小孩子。他住在法国的一个小镇上,他父亲在那里开了一家制造革制品的小店铺。一天,布莱叶在父亲的铺子里玩耍,拿起一把尖端锋利的小工具。路易跌倒了,工具的尖头扎进了他的眼里。他双目失明了。那时他才七、八岁,但走路时却不得不借助一根藤杖摸索着前进。镇上的人们每当看到这个两眼全瞎,靠着藤杖探路的小孩沿着街道摸索着向前走时,心里都难受极了。几年后,路易到巴黎的一所专为盲人开设的学校去学习。在那里,他学会了识字,凭着手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