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适应欧洲"高等教育区"和"科学研究区"建设的需要,10年来欧洲大力推进博士生教育改革,无论在组织机构、培养目标、招生选拔、培养方式,还是在学习年限、奖助体系、导师管理、论文答辩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欧洲博士学位的发展历程及模式,分析了建立欧洲博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讨论了阻碍欧洲博士学位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文章指出,尽管自欧盟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欧洲博士学位的概念,但直到最近才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这是包括欧盟委员会、欧洲大学协会、欧洲能授予博士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代表和博洛尼亚进程等多方努力的结果.虽然欧洲联合博士学位的工作已取得重要进展,但其合法价值获得真正认可还需要很长的路.由于部分欧盟成员国各国的法律规定以及欧洲高等教育体系内仍然广泛存在着"鼓励学术保护而非促进合作"的保守思想,导致产生了一些问题.阻碍新的联合博士学位发展的两个主要原因是:错误地将国际流动作为目标,而不是将其作为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策略;广泛担忧一体化将破坏欧洲博士课程的多样化,导致出现同质化.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其教育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在我国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关键时期,对比分析中欧博士生不同培养模式,找出我国博士生培养的短板和不足,借鉴欧洲博士生培养的先进经验,改革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对健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平:某大学的《研究生学志》有个"方家导航"栏目,他们希望我写一篇自己治学的经验笔谈,同时给我发来数篇已经发表的笔谈。我读过这几篇笔谈,自己也很受启发;同时也意识到,面对太多的引导、教导、劝导,同学们是否有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的感觉呢?  相似文献   

5.
美国博士生教育流失包括主动流失和被动流失,涵盖了博士生个体的主动抉择和培养单位的质量把控。博士生流失在就读阶段、流失结果和学科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美国的改革方向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流失率,举措包括加强培养的结构化、提高制度的透明度、资助培养的关键节点以及将高校和系作为改革落脚点。中国博士生教育的流失率低,但是高学业完成率并不必然代表高质量。因此,中国博士生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如何通过流失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6.
对近年来西方学者博士生教育研究的主题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博士生教育的规模与结构、学术指导与师生关系、流失率、完成率与修业年限、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评估、博士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专业博士教育六个方面,指出这些研究可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三种取向,大部分研究仍然是纯经验性的,纯理论维度和历史维度的研究比较缺乏.  相似文献   

7.
博士生教育质量及增量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近年博士生教育的发展情况,提出博士生准备质量、培养质量、发展质量三段式概念作为博士生数量与质量的统一立足点,进一步提出博士生培养质量增量的理念,认为应以增量为主要参数分配有限教育资源,推进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认为随着博士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博士学位平均质量基本稳定,只是优者更优,劣者更劣了.具体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就我国的博士生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日本博士生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在规模扩大过程中博士生教育发生的一些变化.希冀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博士生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回顾以往文献的基础上,从国家、社会、培养单位和个人四个层面对博士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陆2000年至2010年145篇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中随机抽取的30篇论文的研究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在态度上,研究方法意识淡薄;在认识上,混淆了研究策略与研究方法;在论证中,偏重于二手资料,原始证据不足;在质量上,研究结果缺乏检测。针对比较教育学研究论文的实际情况,给出以下对策:增强整体方法论意识,提高研究方法课程的有效性;确立原始资料优先原则;运用三角验证检测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2.
博士生群体构成的日益多样化呼唤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当前博士生课程存在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其合理性正面临挑战。对我国三所“双一流”高校教育学专业博士生的深度访谈发现,课程制度设计的模糊性与有限性导致学生选课决策更多表现为既定约束下的次优博弈。此种选课机制与课程教学质量的不确定性相结合,最终引致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分异。博士生通过旁听、权变等非制度化实践,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习者在教育场域中的能动性。未来,有必要增加博士生课程制度的弹性,重申有效互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工科博士生参与大学的学术创业活动,作为科研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学术创业对工科博士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对16名工科博士生深度访谈材料的扎根分析,本研究发现,参与学术创业,促进了工科博士生科研能力的提升,非学术技能的习得,广阔的学术观和多元职业观的形成。为回应学术创业对工科博士教育的影响,建议培养单位形成多元培养观,优选和拓展学术创业项目,提升工科博士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博士生学费与博士学制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晓东 《教育研究》2004,25(6):42-48
杂费与学费分离之后,对研究生教育的成本分析表明,博士生在非课程学习的研究阶段,学校没有教育成本付出,不应收学费。对博士生学习过程的分析表明,中间一年课程学习将研究阶段分割成两部分,从而造成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的双重低效率,博士生学制因此应该变为6年一贯制,将研究阶段的时间相对集中。对现阶段博士生机会成本与未来收益的研究说明,博士生资助是当前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博士是学术职业的后备人才,博士对学术职业的认可度及其教育质量对于学术职业的发展和提升来说至关重要。从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得知,大多数博士对于学术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学术研究是辛苦但却值得的,大多数博士在博士教育期间学术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创新观点和学术灵感对于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导师应该在博士教育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我国博士生教育发展很快,博士生教育质量受到质疑,焦点之一是生师比过大。从“自然”、“实然”、“应然”生师比三个概念出发,通过某所研究型大学的调查,发现人文类、社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博士生教育的自然生师比虽然不高,但实际生师比分别达到了6.6:1、15.6:1、9.4:1、9.8:1,表明该校师资力量并不充足。进一步分析,发现博士生与博士生指导教师对生师比的满意度均不高。本文综合考虑了设置课程的学时数、教师工作量、班级规模、教师储备量等影响生师比的因素,以博导把所有工作量全部投入博士生教育为前提,推算出四大科类的合理生师比分别为6.6:1、8.6:1、8.6:1、6.6:1。  相似文献   

17.
通过统计国内15所院校博士研究生招生目录,对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选拔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东部招生的省份和院校数量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超过半数的院校设置了高等教育管理与高等教育原理招生方向;招生导师的数量以4-6人居多;多数院校以综合科目与专业方向科目相结合的方式考查报考者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养;多数院校不分专业方向设置外语考试科目,可选语种欠丰富。在此基础上,对院校的区域分布不均、招生方向优化、导师队伍调整、考试科目设置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专业博士教育以回应国家重要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主要指向,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聚焦于2001—2020年CNKI和WOS两大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数据,从不同维度对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研究20年的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年来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的研究主题在宏观的目标定位与专业博士类别(领域)、中观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微观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异同之处,由此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也各具特色。为进一步探寻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还需在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微观国际比较与本土经验挖掘、专业博士社会化过程研究、行业组织研究以及动态质量监测与质量指数研究等方面不断拓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9.
纵观西方博士教育研究史,教师指导是促进博士生学术成长的关键因素。学界研究大体聚焦在博士生指导的意义、指导关系与师生互动以及指导风格几个方面,并从学术社会化、专业发展等理论进行解释。未来研究可尝试结合知识生产、学术职业来分析博士生指导问题,并沟通政策文本与指导实践,为比较教育研究提供对情境与过程、结构与行动之间更系统和理论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专业博士学位是上世纪90年代引入英国的,虽然只有短暂的发展历史,但近年已成为英国博士教育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形成了不同于哲学博士学位的鲜明培养特色。本文介绍了英国专业博士发展背景、发展成因及培养特色,并进一步指出其面临的问题、挑战及对我国专业博士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