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出期刊特色 提高期刊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杂志连续三年被山西省新闻出版局评为省一级刊物;《人民日报》理论版曾发表文章,称《经济师》杂志“围绕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与探索,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深受读者的欢迎”;《新闻出版报》也曾...  相似文献   

2.
费菲 《新闻记者》2002,(1):66-67
我国的经济正处于持续上升的状态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重头戏。综观新时期的经济报道 ,在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社会转型、保护改革人物、干预经济生活特别是宏观调控等方面 ,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出现了许多新的报道领域和方式 ,涌现了一批名记者和经济报道的佳作。但也有一些报道犯了“市场经济幼稚病” ,这不是简单地以“交学费”的理由就可以一笔带过的 ,它们事实上是一哄而上、人云亦云、缺乏独立审视和思考等一些经济报道中常见误区的集中反映。这里就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它们的具体“症状” :1.经济报道一哄而上、因循反复、…  相似文献   

3.
经济热点问题的报道,向来最能引起和激发记者的兴趣,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又是最难操作的,因为“热”现象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你褒扬它,有可能会使热点问题热上加“热”而造成过“度”;你贬斥它,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产生风波而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使经济热点问题报道产生较好的正面效应,起到好的宣传效果呢?我们的体会是要抓住热点,解决难点,使人们听了热点问题报道后能够释疑解难,明了事理,化解矛盾,稳定情绪,轻装上阵、安心生产和工作。现实生活告诉我们,经济“热点”往往也是经济工作的“难点”,是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热门话题、热点透视、热线直播、焦点访谈等栏目为新闻媒体所看好,各种不打“热点”的热点新闻更是频繁出现在日常报道之中。 新闻源于生活。新闻媒介热门新闻的升温,是变化迅速、热点迭出的社会生活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也是国家政治开明、人民思想活跃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热点”作为社会生活中相对集中矛盾的突出表现,往往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节点,如果处理得当,“热点”将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反之,将影响或阻碍事物的发展。笔者认为,新闻工作者增强辨别社会热点的能力和提高引导热点的水平是正确引导社会热点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战线的一名新兵,1992年才从人民大学毕业到新华社黑龙江分社任摄影记者。在两年多的采访实践中,我感到深入实际,认真地观察、思考、研究,有报道不完的新闻。即使在经济目前还不太景气、发展较为迟缓的黑龙江,新闻工作也还是大有可为的。 黑龙江省是最早进入、最后退出计划经济的省份之一。目前,有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大,全省经济效益的增长名列全国倒数第九位,从排头掉到队尾。当沿海地区正在创造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的时候,这里还有人在进行姓“资”姓“社”的争论。中央新的方针、政策在一些单位贯彻很慢、很艰难。往往我们刚刚开始研究政策,群众行动快、记者  相似文献   

6.
郑阳 《记者摇篮》2010,(7):49-49
经济频率作为一种重要的专业化频率,通常定位于“经济”或“财经”,已经成为国内广播市场的主力,其富有特色的经济类型节目有针对性地吸引着关注经济、关心股市的听众群体。但是,现在还有不少经济广播只相当于一个小综合广播,“经济”特色不突出。那么,经济频率如何才能更有“经济”味,并成为百姓经济生活的“好参谋”呢?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庭以来,“热点”二字很兴时。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运用信息手段反映这些问题,叫触及“热点”问题;信息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又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最近的不少新闻学术刊物上也提出了“热点”新闻之说。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但是,什么是“热点”新闻,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  相似文献   

8.
“新华视点”的报道之所以往往具有一般媒体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于他们经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党中央和国务院有什么重要的政策、法规和新闻信息需要向海内外发布;实际工作部门有哪些重要情况和具体规定需要广泛地告诉老百姓;老百姓从切身利益出发,迫切希望了解什么带有全局性、趋向性的重要情况,希望获得什么信息;现实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需要深入浅出地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经济与人们日常生活是多么贴近。也可能正因为此,对经济生活中一些重大变动的报道,常会引起上下左右不同程度的非议,以至于在当今的经济记者圈中,不少人对“热点”、“难点”新闻避而远之。“逃避”没有出路。记者,特别是经济专业记者的“天职”,就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经济生活中的新闻。近一年来,笔者有意识地在这一方面做了些许尝试。个中酸甜苦辣,不知同行有共感否? 走出“窘境”在于“层层剥笋”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紫米油盐酱醋茶。足见经济与人们日常生活是多么贴近。也可能正因为此,对经济生活中一些重大变动的报道,常会引起上下左右不同程度的非议,以至于在当今的经济记者圈中,不少人对“热点”、“难点”新闻避而远之。“逃避”没有出路。记者,特别是经济专业记者的“天职”,就是及时准确地报道经济生活中的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有政治生活中的热点,有经济生活中的热点,也有文化生活中的热点,等等。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引导,是舆论宣传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对各级党报来讲,更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在这所有的热点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是经济生活中的热点。因为,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经济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有社会关系的变化都会在经济关系中找到真正的原因。因此,对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广播电视报在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已经成为亿万群众生活中难以割舍的“生活伴侣”,成为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有效的宣传媒体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1983年,全国只有40多家广播电视报,到目前为止,已飞速发展到160多家,期发量达4000多万份,读者达1亿以上。然而,浏览与全国各地交流的百多种广播电视报,发现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浅谈记者的新闻敏感与热点报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峰 《新闻传播》2009,(9):123-123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所具备的一种发现新闻事实及其价值,判断最佳表现形式、报道时机和预测报道效果的能力,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而“热点”问题.是指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舆论强烈的涉及到多数人切身利益的问题。搞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与新闻敏感的培养是分不开的。“热点”是社会生活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往往比较集中地体现一个地区、一个时期、一个问题上的政治得失.人民群众的要点.反应社会生活某一个方面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具有上述特征,它在各种新闻媒体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也是势所必然的.  相似文献   

14.
罗毅  胡小沙 《传媒》2000,(8):28-28
《安徽经济报》一位同志曾进行过调查,全国经济类报刊已有近千家,省一级的报纸有23家。但除《经济日报》等国家级报纸外,它们的发行量一般都在5万份以下,并且从内容到形式都看不出什么特色,在如林的报业中没有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那么,经济报如何才能办出特色呢?笔者认为,经济报应吃透“经济”二字,在经济报道的专业、深度上做文章。 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最早作用于物资部门。于是,以各省物资部门为主办单位的中国第一类经济报刊应运而生。从报名即可看出其渊  相似文献   

15.
“今天你的股涨了没?”“听说汽油价格又要调了?”“今年的猪肉总算便宜了”、“金融危机再不结束,我的饭碗就要掉了”……这也许是你我日常生活中都曾谈过的话题。是的,经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经济生活关系到干家万户,水价、电价、油价,哪一个稍一变动,就会牵动所有市民的神经。正因为如此,经济始终是都市报关注的重点。而在全球市场化形势下。经济新闻也正在成为媒体的热点版块、热点栏目。  相似文献   

16.
对“热点”问题,首先要敢于接触,不能回避 从近几年来《钱江晚报》先后策划、组织的有影响的热点问题报道来看,它们不同程序地触及了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在不断转换、不断产生的。新闻媒介要不断追踪,敢于接触。所谓敢于接触,就是对客观存在的群众关注的忧难问题,不是回避,不是装“瞎子”、当“哑巴”,而是要积极反映,努力形成正确  相似文献   

17.
说长道短     
科普宣传“过度”了吗 什么东西一旦“热”起来了,往往就会有“有识之士”来一番“冷思考”。眼前就有一例:前些时日天文台说流星雨要大规模爆发,传媒自然不肯放过这个“热点”,一番报道过后,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追星族”深夜前往郊外山顶观看。有消息说,“上海热线”的流星雨直播网站当日竟然塞车,导致许多网友无法登录。可惜天不遂人愿,守了一夜的天文爱好者们只见到寥寥几颗流星,败兴而归。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月8日,在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观众觉得还没有看完就结束了的节目──《生活快车》。它以快捷的风格、大信息量的内容和记者切实的参与,关注着百姓的柴米油盐,将生活服务类节目引入了一个新天地。此节目已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出了近300期.生活在匆忙中走过,有一些东西逐渐沉淀下来,让我们对办好栏目有了一些理性与思考。一、服务性“为谁报道、服务于谁”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电视人的首要问题,定位是否准确可以说是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生活快车》创办伊始定位就非常明确:面向消费领域,直接为百姓的衣食住…  相似文献   

19.
洪磊 《视听界》2006,(3):87-87
成就报道是“政绩新闻”,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得意之作”,也是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稳心之作”和“鼓劲之作”。所以,一直是各级电视台的“规定动作”。然而,成就报道往往:一是工作性太强,让观众乏味的套话多,空洞无味的数字多。二是报道面较窄,有地域局限,让观众感到亮点少、时空性差。三是时效性较差,常常让观众觉得没有新闻由头和新闻事件,只是按地方领导意图在图解政绩。四是贴近性较弱,往往使观众感到贴“上”不贴“下”、贴“富”不贴“穷”。成就报道出新出彩,须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自办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热点”二字很时兴。矛盾集中或突出的问题,叫“热点”问题;发表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叫“热点”新闻。这些新闻拥有众多的读者,往往引起“轰动”效应,从实际来讲,“热点”新闻已经是新闻工作中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了。那么,什么是“热点”新闻呢?我认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中的“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