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族自古信奉萨满教,清朝以来,受中原汉文化的影响,满族的精神文化变化极大,如今满族萨满教只存在于东北的一些满族文化中心区域.黑龙江省宁安市依兰岗附近世代居住的“瓜勒佳”(汉姓“关”)民族,由于他们地处偏远,居住集中,形成了稳定的萨满家族祭祀传统,因而满族的萨满信仰得以较好的保留,在“瓜勒佳氏”家族中有几样传家宝一样的祭祀器物,本文着力呈现这神秘的萨满祭祀神器.  相似文献   

2.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祭祀活动,在满族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它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爱新觉罗家族利用它,不仅完成了满族诸部的统一,而且为皇权的加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宗教平台。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堂子祭祀的发展与爱新觉罗氏的崛起是同步的。同时,它的发展也折射着满族封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在清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以努尔哈赤、皇太极为首的统治者对萨满教堂子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使其在女真诸部的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满族萨满文化中柳崇拜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民信仰的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在萨满祭中,柳崇拜占有重要的地位。柳崇拜产生于满族先民的渔猎化之中,渗透于满族先民生产活动的各层面,丰富了满族化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化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达斡尔族民间信仰萨满教。萨满教以其神职人员被称为“萨满”而得名。它是以万物有灵思想为基础,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信仰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动为表现形式的原始宗教。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美术创作题材中,宗教题材的创作是我国美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城以外是萨满教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信奉萨满的地方特别广阔,几乎囊括了整个北半球以北,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把人与万事万物的变化莫测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赋予了巫师主观意断的法力,从而人们都崇拜它,敬仰它。本文从黑龙江宁安吉林珲春收集的图片实物和看到的满族萨满祭祀活动场面入手,阐述了满族萨满系列绘画题材的创作历程,旨在研究挖掘满族萨满教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壮丽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整合满族萨满教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应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萨满教是黑龙江地区世居少数民族所普遍信仰的、最古老的原始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形成了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和人物崇拜等多神崇拜体系,上中下三界的宇宙观,并有能够沟通人与鬼神、来往于天界、人间和阴间三界神职人员萨满,以及与之相应的祭祀活动仪式。在清代,黑龙江地区的满族、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费雅喀、库页等少数民族依然普遍信奉萨满教,各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及跳神祭祀仪式大致相似,但各民族也有其各自的特点。清代黑龙江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信仰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关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萨满教的造型艺术,是指与萨满巫仪过程中有关的各种形象艺术,包括萨满佩带的面具、身着的服饰、供奉的神偶、使用的乐器、法器以及祭祀方式中的祭坛、祭品、祭器和所应用的符号文字。这些造型艺术,是以物质文化为载体而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化的物态符号。萨满教造型艺术中的这些符号充满了萨满诗性的智慧,萨满把这些诗性的符号在有限的人间,扩展到无限的神的世界,是萨满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工具,萨满是这些意志作用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0.
满族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萨满服饰即为满族在祭祀活动时的扮相,并不是日常简单的装束,其是萨满教的体现,萨满服饰中的符号充分体现了实用功能、审美意念和宗教信仰三者的统一,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其服饰中的符号无论从静态还是抽象上都体现出了与宗教观念的和谐统一。萨满服饰中符号的色彩、图案和配饰在现在服饰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萨满教是满族自先世以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是满族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满族岁时节俗中所融入的萨满教信仰观念的分析,揭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满族岁时节俗和萨满教有着深刻联系,进而说明萨满教对满族岁时节俗所产生的影响,充实有关萨满教与满族社会风俗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满族的传统民间舞蹈中,腰铃是十分重要的运用道具,它最早是满族萨满在祭祀时系在腰间寓意是通过腰铃摇晃碰撞发出的声响而达到驱赶鬼怪的法器,富有浓厚的宗教特色。而现如今,腰铃也被运用在了满族民间舞蹈当中。民间舞蹈属于一种艺术体现方式。它能够将不同民族所包含的民俗风情体现出来,传递出当地民族的信仰,这种艺术体现方式源于生活,营造了生活情趣。本文从满族舞蹈道具腰铃的外貌和表演形式和历史演变入手,对了解满族舞蹈和满族萨满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满族曾经历了一个典型的宗法性传统宗教信仰阶段。该信仰的基本对象是"天"和"祖"。天,即天帝、天道、天神;祖,即祖宗、祖德、祖灵。由于对两者崇拜的主要活动是祭祀,且同时进行,故合称为"天祖祭祀"信仰。围绕着"堂子"进行的各种仪式活动构成了这一基本信仰的文化内容。满族宗法性传统宗教是民族与宗教互动发生的结果。今天,"天祖祭祀"信仰在满族民间还有遗留,表现为"祖德宗功"的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满族剪纸起源于满族所信奉的萨满教,最早是为萨满缉私服务的.萨满教造型艺术品,作为记录其宗教信仰的主要媒介,它不仅是其宗教观念的体现,更是北方先民智慧与审美文化的象征,是我们研究北方民族审美心理、造型特征的重要途径.本文涉及了以萨满教文化为载体的专门针对萨满教剪纸艺术造型与审美特征方面的形式美探析.  相似文献   

15.
商代宗教祭祀极其盛行,甲骨上辞很大部分都与此有关.商人崇拜与祭祀的对象主要有三个:(一)上帝;(二)自然神;(三)祖先神.祭祀祖先神主要采用单祭、合祭、特祭和周祭四种形式.商代祭祀包括宗族千室祭祀与方国祭祀两个层次.祭祀祭品分为三类:(一)物牲;(二)人牲;(三)物品.  相似文献   

16.
张丹 《华章》2010,(26)
萨满教是满族人民的一种民间信仰.在萨满所从事的各类祭奠仪式和民俗活动中,包涵着人类早期阶段创造的诸多精神文化形态,音乐艺术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文化形态的角度来看,萨满音乐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综合体.为此,本文试图从电影艺术与萨满教音乐元素相联系来讨论萨满教的音乐艺术.  相似文献   

17.
萨满昏迷术及其萨满在昏迷状态下“通神”的生理、心理、思维机制,可以说是萨满教研究的制高点。文章从选萨满、传授萨满知识、萨满“通神”三方面讨论了萨满性意识是一种潜意识;又从对萨满所通“神”形象的原型探讨,指出“神”是一种潜意识信息的流露。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蒙古人自古以来信奉萨满教,萨满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主张多神崇拜。蒙古人崇拜大自然中许多被认为是有灵性的自然物,如太阳、月亮、大地、火、风、水、山峰、树木等。在所信仰的众多神灵中,以腾格里神(长生天)作为最高的神。除此之外,蒙古人还用毛毡或棉布制作一些人形的偶像(翁衮),挂在家中的墙上,被当作是家人或畜群的守护神。蒙古人还把成吉思汗的画像挂在家中进行祭拜,以怀念祖先的功绩。蒙古人先民还崇拜鹿、狼、天鹅、马等动物,并以此为图腾或旗幡。现如今的蒙古人依然有很多人信奉萨满教,年年会举行祭天、祭山(敖包)、祭火(灶)等宗教祭祀活动,室内悬挂翁衮的牧民不多,但悬挂成吉思汗画像和海莫日的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0.
堂子是满洲原始祭祀的重要场所,民间俗称"邓庙"。长期以来,由于堂子祭祀的隐秘性,人们对"邓庙"之说,存有很多疑问。1935年代,孟森先生著文考证堂子被祭祀者乃辽东将军邓佐,影响很大,近些年来,萨满研究风起,人们又断然否定其说。本文利用朝鲜文献,重新审视这一问题,认为虽然堂子为满洲原始祭祀场所,但由于满汉文化的频繁接触,满洲先人完全有可能把邓佐纳入到原始祭祀的行列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