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5,(7):48-50
生母——给予他生命却“淡化”了自己的淡氏 邓公生前是一个精言慎语之人.很少说自己的家庭生活.对外似乎从没谈过母亲的点滴。弄清伟人后面的那位伟大的母亲.还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罗燕 《民生周刊》2022,(Z1):94-95
<正>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困境母亲及其家庭自强不息走向富足的故事,隐含的是困境母亲家庭地位甚至社会地位的提升。母亲是一个家庭中最坚韧的力量,但当家庭陷入困境时,母亲也是最苦最累的一个,既要忙生计,也要干家务,还要照顾孩子。“如果给困境母亲一些支持和帮助,她们的家庭就能更快走出困境。”参与帮扶困境母亲多年,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计划生育协会秘书长刘长文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3.
展览演出     
这台话剧以上个世纪初为时代背景,以一个家庭为视角,艺术地表现了一位母亲的命运变化和情感冲突,清末民初的女性形象跃然台上。  相似文献   

4.
申雪  赵宏博 《档案天地》2011,(4):6-9,55
女孩单调艰苦的少年时 我(申雪)生长在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母亲是一名售货员。当年.我们一家人挤住在道外区一个小房子里。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就是哈尔滨八区体育场。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母亲作为家庭成员的一份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决定了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中向来不缺乏对母亲形象的塑造。2019年热播剧《小欢喜》中塑造的三位母亲形象截然不同,个性鲜明且真实饱满。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中的母亲形象虽然各有不同,但对于母亲形象的塑造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11,(11):60-61
“狼爸”诞生记 1964年.萧百佑出生于广州的一个传统家庭。萧母没读过书.只认一条古训:不好好读书,打!所以,从小学到中学.萧百佑都是在母亲的棍棒之下度过的。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养女方知母亲心。”我却以为作为儿门子,我更知母亲的心,更懂得母亲的爱。母亲共生养了五个儿女,我为长子。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八九岁时,就骑在牛背上“啃”《唐诗三百首》,并幻想着将来能当一名像杜家的祖师爷杜甫那样的诗人。或许,母亲看出了什么,对我格外宠爱。那时,父亲在外地矿山工作,很少回家,母亲一人挑起沉重的家庭担子。尽管家务活多,但母亲很少  相似文献   

8.
杨飞  杨剑 《湖北档案》2009,(11):39-40
1902年.蒋先云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早逝,年幼的蒋先云与母亲相依为命,度过了艰苦的童年。后来在乡亲们的资助下,蒋先云进入村立国民小学读书。  相似文献   

9.
张应春,原名蓉城,字应春,江苏省吴江县葫芦兜乡人,生于1901年11月11日。幼年在村塾读书,12岁进黎里女子小学,深得同学拥护和钦佩。她的母亲因连生四个女儿,备受家庭和社会的歧视,以致精神失常。母亲的悲惨遭遇,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九十年代,好莱坞惊险电影叙事任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讲述一个饱经磨难最终大团圆的家庭故事;二是重新塑造传统核心家庭的人物形象:如父亲要勇敢,母亲要忍辱负重,孩子必定是脆弱和有问题的.电影试图通过这种叙事来表现传统家庭的回归态势,弥合已破碎或不完整的家庭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符合主流家庭观念的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从记事起.她不记得母亲抱过她。印象中.母亲爱打牌,爱抽烟,没完没了地打牌,没完没了地抽烟。屋子里总是灰色的.灰到让她流眼泪:牌声可以响一夜,天亮了,她去上学.母亲就去睡觉。她小的时候,是父亲做早餐:大了,是她自己做。她的母亲.从来没有给她做过一次早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唐宋时期女、妇、姑三个阶段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在对家产的管理权上,女儿的权力明显低于媳妇和婆婆(母亲)。其原因是出于维护家庭的需要。女儿是不稳定的家庭成员,而媳妇和婆婆(母亲)已是稳定的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3.
金秀杰 《档案天地》2010,(11):11-12
人生由无数个瞬间构成。而家庭档案把我的家庭、事业、爱好等每个瞬间串在一起描绘出我人生的轨迹.一个个凝固在照片的瞬间.记录了我工作的一些重大事件.一张张证书是我汗水和心血的结晶.一本本日记是我思想逐步升华的见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唐宋时期女、妇、姑三个阶段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在对家产的管理权上,女儿的权力明显低于媳妇和婆婆(母亲)。其原因是出于维护家庭的需要。女儿是不稳定的家庭成员,而媳妇和婆婆(母亲)已是稳定的家庭成员。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  相似文献   

16.
如何教育孩子成才,是天下每一个母亲、每一个家庭都关心的话题。近日,湖北教育出版社推出《架个天梯给孩子》,就是一本蕴含“母亲文化”的生动的育儿教材。该书由2002年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获得者18岁武汉少年艾天的母亲撰写。今年9月底以来,当地媒体《楚天都市报》连载还未面市的该书不到十期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左夫  清越 《出版参考》2005,(3):38-38
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  相似文献   

18.
人逾不惑之年,每回首往事,生活之路虽艰难坎坷,不少情结却记忆犹新。想起来,我之所以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霜雨雾,都坚持走好选定的人生之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牢牢记住了母亲的身教。母亲是个哑人。奶奶叫她刘女,而别的大人小孩都叫她哑巴。母亲小时候会讲话,因一次服药过量而先聋后哑,人很精明但因为残疾,只能到方圆十几里内最穷的家庭做媳妇,吃不好,穿不暖,患病无钱医,20岁做妈妈,30来岁离开这个世界,这便是母亲的一生。母亲去世时,家里穷得买不起棺材,她躺在木板上被放进砖砌的墓穴,这便是母亲的归宿。母亲生下3…  相似文献   

19.
有位母亲,儿子因车祸丧命,同车人亦受伤不轻。幸存者说,是她儿子无证驾驶惹的祸。交警信了,母亲却不信:她知道儿子胆小,不会轻易开车。多次找交通大队喊冤,交警说除非拿出有力证据.否则不能更改结论。于是母亲就到80里外那个出事小镇去.一家一家叩门.寻找目击者。家里没钱.母亲只能步行.走一次差不多要花一天时间。  相似文献   

20.
回首我的军旅生涯和成长过程,感触很多。我能够从一个农村的孩子,成长为部队干部,有时还舞文弄墨,打心眼里感激党的培养和领导、同志们的帮助。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母亲的纺车声。我的家在中原农村,生活一直不宽裕。我兄弟妹妹6个,父母亲含辛茹苦地拉扯我们成人已属不易,再供养我们上学,就愈显得艰难。为了家庭生计与我兄妹们的读书,我母亲的大半生就与一架木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嗡嗡、嗡嗡、……母亲的纺车声是童年的摇篮曲。在母亲的纺车声中我咿呀学语。在母亲的纺车声中我蹒跚学步。在纺车声里,母亲给我讲孟母三迁,讲凿壁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