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章晓炜 《文教资料》2008,(9):182-183
易中天在现今高校学生心目当中不仅仅是一位学者、一位教授,更像是一位明星,易中天的<品三国>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给我们高校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反思,透过"易中天现象"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德育教育者素质,能使高校德育工作开展更为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杂说易中天     
一 "学术萝卜"易中天 佚名 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今天的易中天,让人们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骛,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对话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一同体验他的麻辣生活.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是易中天成就了"百家讲坛",也有人说是"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无论是谁成就了谁,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易中天以"百家讲坛"为平台,以"品三国"为抓手,一举成为"文化名人",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偶像。他的博学、机智、幽默、风趣、儒雅,一举颠覆了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凝重、遥远的印象,变得轻松、亲切而灵动。而"百家讲坛"自易中天始,也成为中央电视台最受群众欢迎、最有品位的重要栏目之一。无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提及"百家讲坛"就会引起一致共鸣。继易中天后,纪连海、刘心武、王立群、阎崇年等一大批"文化名嘴"相继登台,潇洒自然、思想深邃的于丹更是把"百家讲坛"推向了极致",百家讲坛"现象悄然形成。这些不仅让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14,(1):15-15
正2013年12月22日,易中天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礼堂为该校学生作了一场题为"历史的底牌"的演讲。易中天从"中华梦"、"中华根"、"中华魂"三个角度剖析了从"女娲"到"邓小平"中国通史的"底牌"。易中天在演讲过程中穿插了为学生们答疑互动的环节,现场气氛火爆。当日上午,易中天应皖新传媒的邀请,在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举办媒体见面会暨"易中天读友会"成立仪式,并与读者们一起回顾了《易中天中华史》前六卷的写作历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易中天现象"的分析,认为把历史人物作为历史分析与研究的重点;把让普通人理解和接受作为治史讲史的目的,是易中天讲史的两个特点,而坚持这两个特点是其所讲史学受到欢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省长沙市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关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研究,著有《美学思想论稿》、《艺术人类学》、《汉代风云人物》、《易中天品三国》、《帝国的惆怅》等著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刘心武揭密《红楼梦》、易中天品读《三国》、于丹妙说《论语》、王立群读《史记》的热潮接踵而至,"国学热"、"经典热"现象蔚然成风。透过种种现象,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感依然观照着当下社会和现代人,为人们进行精神导航和人生指引,对现代人精神人格的塑造和构建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精神遗产,扬长避短,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佚名 《师道》2009,(1):6-7
几年前的易中天,博不精,专不透,高不成,低不就;今天的易中天,让人们喜欢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崇拜者对他趋之若骛,批评者对他毫不留情。对话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一同体验他的麻辣生活。  相似文献   

9.
年近花甲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2006年因为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颇受欢迎,成了炙手可热的学者明星。"百家讲坛"上的易中天睿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双重交叉学科。如何从历史学学科性向角度去建设一门高质量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我们认为应该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对于历史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和教材建设上不断强化其历史学专业性向;全面理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与中国历史诸方面的现象联系与内在沟通。通过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的历史学专业性向认识的深化,促进历史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我视儿子为一所学校,我要做那里最好的学生。这是我给亲爱的儿子一生的承诺。——题记一这些日子,儿子成了"易中天迷"。他一集不落地看完了《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品三国"部分,一遍又一遍地读《易中天品三国》,外带着重新细读了《三国演义》,甚至还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基础科学,历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论文选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宽泛、重复、趋时、脱离现实等现象,作者提出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应注重把握立体性、创新性、"小题大作"、兼容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易中天现象"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文化与文学的论争,同时也引起有关学者和媒体关系的争辩。《百家讲坛》成就了易中天,而易中天也激活了《百家讲坛》。《百家讲坛》以通俗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立体的传媒手段等并借助学术明星来传播经典的学术文化,赢得了广大观众,形成电视栏目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麻辣学者"易中天的人气真旺!近日,他做客天一讲堂,为宁波读者开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众多"易粉"为了一睹易中天的风采,早就排起了队,连演讲厅的过道也不放过。易中天的演讲也很对得起诸位观众,一开口就妙语连珠,特别是谈到老子的"无为"思想时,还举例说,"最差的就是最好的,所以讨老婆也是一样,就要娶最丑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互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和幸福感,而不是课堂气氛外在的营造。现象剖读:《百家讲坛》现象及其成功之道《百家讲坛》是央视教育频道推出的系列讲座式栏目。其目的是在专家学者与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传播与普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开播至今,观众目睹了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等学术大师们的潇洒风采,这些学者采用"一言堂"讲授法,把中国的  相似文献   

16.
易中天,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2006年中国学术界的"学术超男",凭借央视的"百家讲坛"红透了大江南北。易中天讲史,独辟蹊径,把严肃的问题幽默化,把高雅的东西通俗化。人们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谈的是当今大红大紫的易中天。易中天以《品三国》一朝闻名,可谓如日中天。作者亲身参与了易中天的讲座,也读了易中天的书,对易中天有所了解。本文的可贵之处是:一、作者读了不少书,其中包括《三国演义》和易中天的书,所以在写本文时,能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问题;二、作者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做到独抒己见,不随流俗。关于第一个问题,作者提到的《三国演义》《、世说新语》和《新民晚报》上的《易中天的土豆》等,以及分析问题时所引用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阅读广泛。关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则认为,易中天的《品三国》是“经典”的平民…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讲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讲坛类栏目,通过《百家讲坛》一炮走红的易中天现在更是被大家广泛关注的人物。以“易中天现象”为切入点来分析《百家讲坛》运作的成功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对整个电视学术论坛节目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书讯     
《教书育人》2008,(1):70-71
公元1911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在内外交困中灭亡了。随同它一起被埋葬的,还有整个帝国制度。易中天先生的《帝国的终结》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如该书副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所昭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学易于"详其大而略其细",变成"没有人的历史学",形成抽象的"宏大叙事",掩盖了"私人叙事"。由此,历史教学内容干瘪而缺少了历史味。教学应关注细节,并展开历史过程,以彰显历史具象思维的价值。一、现象学与后现代主义对史学及其教学的影响现象学主张"回到事情本身"。现象学"‘执拗的’初衷就是一种永远面向实事本身的立场"。1现象学关注社会现象与生活,海德格尔认为:"‘生活’这个术语是一个现象学的基本范畴;意味着一种基本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