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幅壮锦     
1.从前,在一座大山山脚下的茅屋里,住着一位壮族老妈妈,她和自己的三个儿子一起生活。老妈妈的壮锦织得可好了,一家人全靠她织壮锦卖钱过活。2.这一天,老妈妈在圩上卖完了壮锦,看到了一幅非常好看的画。画上面房屋高大、牛羊成群,还有花园、果园、池塘……老妈妈拿着画爱不释手,当即就买下了它。在回家的路上,老妈妈高兴地想:一定  相似文献   

2.
一幅僮锦一、教材分析:这是一个优美的民间故事。它热情地歌颂了妲布和她的小儿子勒惹,辛勤劳动、不怕艰难困苦、坚定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最后终于得到了美好的生活;同时,也有力地鞭答了妲布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好逸恶劳、自私懒惰的习性,最后得到应得的下场。它突出地表明了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幸福生活必定为用自己的血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以自己坚定顽强的意志战胜种种困难的人们所获得;否则,就没有幸福可谈。  相似文献   

3.
一、从摒弃课堂“像不像”的评价语言突破。平常我们总会听到学生这么评价自己的画:“老师,我画得像不像?”“我的画画得真像!”“跟老师的差不多了!”老师往往也会用栩栩如生来形容画的水平。其实,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完全不合理的。“像不像”,那它肯定有个可依据的样板来评判,而这个样板就是老师课堂中所带来的示范画。这种标准之下的学生,永远只会依葫芦画瓢。在学生的潜意识中,学生已丢了自己的个性,学生自己不敢再有打破常规的做法。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造”扼杀在摇篮里,哪里还能有“创造”呢?更何况艺术的创造并不能简单地与现实划等号。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况且,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准、更符合他们实际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评价他们的绘画或手工等作品。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指导孩子绘画的过程中,三岁的女孩潇潇对我说:“你不要多管我,我要自由自在地画。”她对自己充满信心!于是,我对她笑笑,不再多噜苏,就在她旁边静静地看着她“自由自在地画”。孩子真聪明,她随手用彩色水笔在纸上画了个大的半圆,说这是公园。接着,她在纸上画了一个女孩。一个男孩,画上五彩缤纷的花朵和小树,又画上蝴蝶,蜜蜂、蜗牛和两只小鸟还在左上角添上一个红红的太阳。她边画边讲:“姐姐和弟弟在公园里玩。花开了,小树长出了叶子,蜜蜂和蝴蝶飞来采蜜,蜗牛爬出来了,小鸟也飞来了,太阳出来了,暖洋洋的,春天来了。”当我领略到这位三岁孩子优美动听的讲述、敏捷的思维、美妙的画面时,惊异不已!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只有自身感到幸福的人,才能给人以幸福.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职教师的辛勤劳作,教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指数,体会“工作本身就是幸福生活”.从勇于奉献,拥有一颗关爱、感恩、宽容的心等方面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思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探求知识真谛的法宝。在教学过程中,选用合适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方法,除笔者在96年第8期所提到的质疑问难思考法、善引争议的思考法、组织辩论思考法、善于求变思考法、指引点拨思考法外,还有以下几种。一、巧设良机思考法古人云:“寂然凝思,思接千载,俏然动容,视通万里”。课堂教学中,有时嘎然而止,让学生各自深思,就能沟通思路,顿时彻悟。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巧设良机”,让学生有一个“独思”的时机和机会。我在教学《一幅壮锦》时,有意识叫学生朗诵壮锦找回后出现的奇景,然后问:“妲布和他的小女儿勒若为什么能过上这样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队会背景当前,在全社会的共同关心下,少年儿童对幸福的感受越来越习以为常。而单纯的幸福感教育会片面地造成儿童心理的脆弱和意识的狭隘。因此,在给予孩子“幸福”的时刻,必须教他们懂得幸福来之不易,幸福要用双手去创造,创造幸福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所以,在“六·一”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召开此次中队会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幸福的来之不易。队会目的1.通过收集和汇报资料的环节,学生可以了解世界各国儿童节的相关知识。2.通过革命前辈对他们童年生活的介绍,学生可以感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教育他们懂得珍惜幸福。3.通过向特…  相似文献   

8.
戎国强 《教育》2011,(1):5-5
“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浙江美术馆讲解员被小学生的问题“雷翻”了,也让在场的一些美术工作者颇感尴尬。  相似文献   

9.
与其他职业生活相比,教师生活是一种别样的幸福,追根求源,是教育事业成就了教师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也成就了教师的幸福.教师的幸福主要不是被动地“享受“,而是在生活中主动地找寻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因此,教师的幸福生活应在审美与创造的过程中度过;教师的幸福生活从教学自由集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幸福通过与学生共同学习与生活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学语文》2009,(2):38-38
“石孕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天下锦心人无数。而舒婷可说是当代的锦心诗人中较为突出的一位。她从自己的情感出发,以女性特有的温婉细腻为当代诗坛画上朦胧派的一笔,为朦胧派添上感性典雅的一彩。  相似文献   

11.
对“幸福课堂”我有这样的理解:它能帮助学生实现当下的幸福生活,它能表现和实现教师幸福的教学生活,它能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提供帮助,并且有合适的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生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学习是否幸福.课堂的幸福可分为学生的幸福和老师的幸福,而学生的幸福来自于教师对于学生课堂表现的一种发展性的评价.我们有的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没有激情、没有鼓励、没有宽容,有的是大声的训斥,有的是负性情绪的宣泄,常常听到这些话:“你怎么这么笨?”“你没得救了!”……不仅摧残着学生,也摧残着自己,教学也就毫无生趣、毫无幸福.  相似文献   

12.
周末,难得半日亲子时间,女儿邀我一同作画。“妈妈,我们来画米菲和她的好朋友吧。”近段时间,女儿沉迷于米菲的世界,又是看动画片,又是读故事书,现在又是画画。对于女儿的执着我自然是举双手支持。“好呀!那你自己先画,有困难我来帮你。”因为心里还惦记着10月刊的终审,我存心打发女儿自己画画。  相似文献   

13.
人人都有一个家,谁都希望自己的家是幸福的。我就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爸爸说:“幸福,意味着富裕。”爸爸和妈妈在各自的单位工作着,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这个幸福的家。如今,爸爸、妈妈从生活富裕的角度“眼热”我们的幼年——童年——少  相似文献   

14.
劳动是千百年来人们获得幸福、争取进步的第一手段。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人类文明、创造了世界。在生活中,随处都需要用我们双手来创造身边的美。但是,对现在的许多学生来说,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的观念越来越淡薄。  相似文献   

15.
教育笔记     
让失败者成功浙江杭州晓君在一节图画课的巡回指导时,我发现徐飞小朋友低着头,双手掩着本子不让我看她的画,一脸沮丧的样子。我走了过去,很快看了一眼,原来她画了一把伞,又画了一个人,可是画面上人离开伞太远了,这个人怎么也拿不了伞。因此,她对自己的画很不满,正在为此而犯愁呢。我拿起笔,很快在伞下面加上几条斜线。我对徐飞说:“哟,风这么大,把你的伞吹跑了,是吗?”说完,就拿起本子对大家说:“瞧,徐飞画得多好!你们看她画的是什么意思呀?”小朋友们说:“风爷爷呼呼  相似文献   

16.
石会泳 《教师》2010,(1):125-126
偶然问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丽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人民网教育频道与现代教育报曾联合推出“教师的幸福指数”调查,参与调查的13973人中,认为自己生活和工作幸福的不到两成,近六成教师认为幸福指数一般,近三成教师认为自己不是很幸福. 如何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成为了摆在学校领导面前最主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真正对“幸福”这一概念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能加倍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更加体会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激发学习热情,热爱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激动准备结合所学的几篇文章及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准备好发言稿、演讲稿、小品等。  相似文献   

19.
<正>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小学以“教育即幸福力的养成”为教育理念,以“培养勤发现、善审辨、会欣赏、能创造的幸福学生”为育人目标。“幸福”与“创造”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学校鼓励学生“用双手创造幸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幸福力,学校建构了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科创教育是学校幸福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围绕顶层理念文化与顶层课程架构,  相似文献   

20.
刘建军 《湖南教育》2010,(12):37-40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幸福的追求”。教育是师生共同创造幸福的一种智力劳动。学生到学校来接受教育同样如此。幸福是人的一种积极追求,追求幸福是一个人主体性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和生命境界不断拓展的过程。学生幸福生活的创造,需要我们教师为其导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