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菁灵姐姐:我是班长,学习成绩也不错,可是在对班级的管理中,有些同学有意和我作对,甚至对我进行威胁。渐渐地,我对他们放松了管理,他们上课违纪,我网开一面,不记他们的名字,接受他们的"请客",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被他们接纳。我也觉得这样不好,可是我又没办法。林程  相似文献   

2.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一种场面: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马上聚在一起谈论考试的内容,核对答案。问题就在这时出现了,当大多数同学说出了相同的一个答案时,那些与这个答案不同的少数同学心里马上冒出一个想法:唉,真倒霉,又错了!而结果呢,他们的答案又往往是正确的,但是他们大多数时候却不会拿着自己的答案去和别人据理力争,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心理的从众趋向,在学习过程中它常会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一些持异议的同学改变自己的意见而与大众趋同。许多人通常对“从众心理”持否定的态度,其实它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积极的方面,有助于学习…  相似文献   

3.
卢佳地 《考试周刊》2014,(99):137-138
政治课堂要以多元的课程资源滋养课堂,激发兴趣;用角色的相互翻转演绎课堂,体验生成;用模式的变革创新激活课堂,展示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摒弃"矮子观场"现象,创建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4.
孤独感是指因离群而产生的一种无依无靠、孤单烦闷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有些盲生在上课时常常有一种"难熬"的感觉,虽然他们与其他同学一同坐在一个教室里时面对着同一个老师,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的组织或自身参与程度的不同,这些盲生在心理上可能"离群",他们在课堂上可能于热热闹闹间仍感到"无依无靠、孤单烦闷",40分钟的时间对他们来说显得特别漫长、痛苦、害怕,在教师组织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似乎是一个旁观者,无法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一方面,老师似乎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他们即使懂了也不举手,不发言;另一方面,他们感觉不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师不关心,同学也不关心,老师提问从来不请他们回答,好像上课与自己无关,他们成了课堂中"多余"的人.  相似文献   

5.
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信息过载指的是由于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当,超出学生的理解力,从而导致其厌烦和心理焦虑的现象。教学内容及其复杂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在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设计不同的情况下,学生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不当的教学设计会造成信息过载,对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来避免课堂教学中信息过载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2006,(Z1)
经典故事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条毛毛虫摆放在一个花盆边缘上,使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整圈。再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然而,由于这些毛毛虫有“相互跟随”的习性,致使它们首尾相接,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2006,(2):92-93
本期介绍:新浪IGAME野菜部落 什么样的游戏适合我们小学生呢?每一个关心我们的人都在探索,2004年文化部推荐了一些适合孩子的网络游戏,其中有一款就是新浪IGAME的野菜部落游戏。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出现,除了学生个人的原因之外,教师在课堂投入教学力度的失衡也是重要因素。要克服课堂失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智力,推动学生共同成长,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堂的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笔者也发现,在当前的政治教材及许多教师的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碎片化"现象。什么是"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本文所说的碎片化是指教材情景编写与教学过程零散的"碎片化"现象,过于碎片化的教学情景与教学过程会影响学生的思维,对教学是不利的。基于此,笔者主张将课堂教学中的"情景设计、过程推演及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课堂中客观存在着学生的从众行为。学生的从众行为具有二重性。当前中小学生课堂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养成、影响校本课程的制定和实施及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等方面。教师应通过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鼓励性”班风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减少诱导性信息的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注意班级群体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从众行为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时常出现学生答问“众口一词”的不良现象,特别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难以理解,或是题意模棱两可时更是如此。这对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协调教学步骤,克服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探究课堂提问中学生消极从众答问的成因,寻求有效措施加以防止和克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目前小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重点。在掌握及创新现代小学教育模式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及关心小学生的心理动态,从了解学生心理可以更好地从事教学工作。通过研究实践,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将教师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起来,将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统一起来,使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有机的、有序的、互相联系的、动态发展的统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问答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如果接连有几个同学回答错了教师的提问,而答案又几乎是差不多时,以后站起来的学生就会重复这个错误的答案.这就是受一种从众心理的驱使,造成的思维定向.从众心理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心理活动,因此,从众行为也就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学生来说,年级越低,从众行为越明显.学生产生这种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是因为受别人的影响和群体心理的感染而造成的.他们听到多数人的倾向意见后不自觉地把多数人的认识作为自己的认识,把自己与多数人同一起来,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意见.固然,从众心理也有两重性,在一个具有良好风气的集体里,从众心理将驱使集体的成员向好的方面发展.但是在课堂问答中出现的诸如上面讲的那种现象却是有害无益的.它会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Highlights for Childrell》杂志一九九六年第二期刊载的一则教育事例给我们以启发: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往往对自己喜欢或已熟悉的教师产生一种感情依赖,从而排斥其他教师。这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一到正式比赛中,他就失误连连,让自己失望,让看好自己的人大跌眼镜。后来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一到竞技场上就因为心理素质不好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相似文献   

16.
屠霞梅 《中国教师》2010,(Z1):267-268
<正>新课标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现实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无意识有时甚至会有意识地"喧宾夺主",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同时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凤凰涅槃 《家长》2011,(1):33-34
所谓"克拉克现象"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罗·克拉克是20世纪60年代世界著名的长跑选手,这个澳大利亚人曾19次打破5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18.
已经磨练到了教高中的程度,但我仍然对自己的教育能力没有把握。新学期开学,像往常一样。我让学生在第一篇作文中谈一谈为什么选择读高中。因为找总觉得如果一个人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做某件事,就根本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令我吃惊的是,绝大多数学生说是为了上大学。想上大学当然不是坏事,但把上大学当作如此简单而直接的目的,就让人不敢苟同了。  相似文献   

19.
有一年,语言大师侯宝林在北京西单表演相声《婚姻与迷信》,正说到:“……前面有一个火盆,旁边人举着一杯酒,当新娘子迈过去的时候,往上面一洒,火苗子一起来,预示着他们以后的生活旺旺腾腾的。可是,您说这要把裤子烧着了怎么办?”下面“哗”地笑了。正巧这时外面...  相似文献   

20.
《山东教育》2002,(35):6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