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贯串于老舍新文学创作的始终,而他在这方面的独特性在于:通过各类市民思想性格的艺术表现和风俗民情的描绘,来达到对国民劣根性的解剖,并从文化观照的角度去透视国民性的病源,在对二者互为因果的考察中,完成了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批判。同时,他又极力挖掘民族性格、传统文化中的潜在优异因素,从中寻找改造国民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民族劣根性进行尖锐批判的鲁迅先生和对于老北京市民文化投入极大关切的老舍先生,他们的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涉及到国民性书写及对国民性的批判。作家的社会使命感促使文学史上很多作家对"国民性"问题投入了极大的关切,但老舍和鲁迅的思考路径却存在很多不同。从地域、艺术表现方式、思考维度等三方面浅析两者的国民性书写差异,并对差异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老舍与鲁迅因受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国民精神构建、国民劣根性根源分析以及国民劣根性批判方面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点。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分析老舍与鲁迅小说中关于国民性格的塑造与批判,阐述国民性和文化之间的关联性,为国民性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市民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阶层。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往往成为一个民族的代表性格,中国的市民阶层在长期的封建统治及其思想的毒化下,积淀了浓重的民族劣根性。对保守、落后的市民世界的揭露是中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内容。鲁迅、叶圣陶等人的作品都曾涉足其间。而老舍则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市民的柔弱性格入手,对市民阶层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剖析。本文论述了老舍选取市民柔弱性为改造国民性之落脚点的历史背景及与他个人的独特经历的联系,对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众多的具有柔弱性格的市民形象作了归类分析,从而肯定了老舍作为市民诗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老舍以其最擅长的老北京普通市民生活为题材,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市民世界”,着力塑造了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以及城市贫民四类各具特色的市民形象,表达了老舍对文化批判和民族性问题的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6.
老舍的小说创作,以其对北京市民社会的表现与批判,而独树一帜,他在观察、表现市民社会时所采取的独特视度——主要通过对中下层市民命运的描绘,反映中国市民社会中封建宗法制度的解体及半殖民地化的历史过程,探求中国国民性,中国传统文化的弱点与优点,——使得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具有极大的独创性以及一定的历史深度。老舍一向还以其特有的幽默著称,因此被誉为“幽默大师”,“笑匠”。但他的幽  相似文献   

7.
老舍的创作思想,除了对市民阶层及市民文化的表现外,还有另一种指向,即对国民性的深究。从《猫城记》到《茶馆》,老舍始终关注着国民性的表现。在这两部作品中,老舍深刻地揭示出国民的劣根性的种种表现,痛切地暴露出它们的危害,把国民性提到了亡国灭种的高度,具有文化反思意味和忧患意识。国民的劣根性现象县有人类性,表现国民性的文学也具有一定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8.
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与批判。老舍先生延续了从鲁迅先生肇始的对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深刻思考,在有些方面还显示出了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断魂枪》被收录在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同专题收录的还有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纵观老舍先生的小说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反思、批判。老舍先生继承了从鲁迅先生开始的关于"国民性"和"民族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文化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文化现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多作家与基督教文化有或亲或疏、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并将其纳入艺术视野,用不同的艺术方式表现基督教文化对于现代中国人生活和思想情感的影响。老舍曾经领洗入教,参加教会开展的一些活动,其文化心理及文学思想、艺术思维均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塑造宗教形象,表现宗教人物在现代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为,张扬耶稣的人格精神,是其创作的重要内容。但同时,老舍也通过传教士和教徒形象塑造,对基督教表示了明确的批判和拒绝。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态度,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和情感倾向。老舍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与拒绝、赞赏与批判是同他的爱国热情、救世救民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他改造国民性格、检讨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1.
从《二马》看老舍的中西文化心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马》是老舍先生早期创作的一部作品,描写了二马父子在英国的生活经历。这部作品不是简单的华人域外生活小说,而是一部将华人域外生活描写与对国民性的思考结合起来,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之中,探索重建民族文化的作品。在《二马》的人物塑造中探寻老舍先生的对比意图,可以得知老舍先生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师。他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态,在揭示、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和市民自身弱质的同时,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批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特有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这样一个史实:由鲁迅作品开拓并深刻表现出来的“改造国民性”思想,曾渗透于众多现代作家的创作中,成了二十年代、三十年较风行的主题。将鲁迅这种思想继承得忠实而富有独创性、系统性的是老舍。以“改造国民性”思想作为主题体系,暴露和批判国民性的弱点,肯定和发扬国民性的某些优点,“教导国民”、“改善社会”,以期国民精神振兴、民族解放,这是老舍小说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思想生命力的重要所在.  相似文献   

14.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场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场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老舍的寓幻体小说《猫城记》是其国民性批判的高峰。从老舍的人格心理和历史现场去探索该文本,可以感受到老舍本人弱者心态的积淀以及其清醒而深邃的思想穿透力。虽然过多的政论影响了文本的和谐.但“灰色”的呼喊直指历史和未来。  相似文献   

16.
老舍与张天翼同以塑造市民形象而誉满文坛,被称为“双璧”。本文简要分析了老舍与张天翼笔下人物的不同点。老舍侧重于北方市民灵魂中的“柔弱”,而张天翼则侧重于南方市民的“愚腐”;老舍着意讽刺人物灵魂中的“苟且”,而张天翼重于人物“委琐”的特质;对洋化市民形象的讽刺,老舍批判了他们的“懦弱”,而张天翼则揭示了他们的“虚荣”。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力论述了老舍在作品中对"国民性"的惶惑与偷生的批判。指出老舍不仅揭示了民族灵魂沉默的原因,也将批判的主题引向反思民族历史的新层次。  相似文献   

18.
1930年代,老舍在文学创作上,呈现出向左翼功利性文学观念倾斜和对原有启蒙文学观念恪守的双重特点.一方面,老舍将艺术视野收回到严肃的现实,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角度批判现实,颂扬革命,从而增强了其作品的时代性.另一方面,老舍并没有忽视文学的审美特质,仍然注重对艺术规律的强调,坚持国民性批判的启蒙文学主题.这样,老舍在早期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批判的力度,从而使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创作逐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老舍笔下的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等人物形象,分析了“祁老太爷”等人物,再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并提出老舍只是真实、艺术地再现了中国老派市民的思想及生活状态、生命中人性的本能.并进一步论述其塑造平民人物的情怀也来自于父亲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洪昱珩 《文教资料》2012,(33):51-54
老舍是当代文学史上杰出作家。他的作品植根北京市民生活,语言风趣幽默、充满京腔京韵,这与他的满族身份、下层旗人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猫城记》作为老舍批判国民性,抒发对历史、文化、革命的看法的一部重要作品,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与老舍的满族身份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老舍的满族身份出发,考察《猫城记》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文化历史观念、国民性批判以及对政治革命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