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全反射是一种奇特的光学现象。水中全反射现象还涉及到潜水者在水中的奇妙观感、鱼眼效应等一批有趣的实际问题。水是生活中最普通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介质,如能把发生在水中的全反射现象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无疑具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演示装置如图1。基本结构是一个扁平状水槽,背面涂黑,光源直接置于水中且方向可调。演示时让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一般会在界面上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逐渐增大入射角直到折射光线消失即发生全反射。图1以下就该装置主要部件的研制介绍如下:1.光源组件用一般聚光灯泡做光源,光束方向性…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82页,光的折射这一节,是用画图法讲解(6-1)图,在盛水的碗中放入筷子,从旁边看变弯了,(6-4)图中,池底变浅。眼睛受骗,学生不能亲眼看到由于折射形成的上述物理现象。用(6-2)和(6-3)图讲解折射规律,实验也不直观,尤其是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学生不能亲自感受,针对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人民教育出版)用P63(图6~1)所示实验引出“光的折射”这一概念,我认为是不足的。首先是它用一根筷子.不是光;而且为什么要斜射才能发生折射呢?这些都不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通过投影机的银幕便可观察到光的折射,可见度高且直观。  相似文献   

4.
1 尺子的刻度变密(1 )仪器 :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一个 ,一把刻度尺。(2 )实验方法 :①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②从玻璃杯上沿着尺子插入的方向向下看。(3 )实验现象 :①发现尺子在水面下的部分变短。②发现尺子在水下部分的刻度变密。图 1(4 )实验分析 (图1 ) :说明 :MM′为水面 ,AB为尺子与水面接触部分 ,AC为刻度尺 ,NN′为法线。步骤 :①先从A点发出一条光线AD ,由于光的折射 ,变为ED。②再由A点发出一条垂直于水面的光线AC。③第一条光线DE与第二条光线AC不相交。④反向延长折射光线ED和BC ,使ED的反向延长线…  相似文献   

5.
雨后阳光中呈现的虹,对地面的观察者来说,至多能看到180°的弧带,另外的180°弧是成在地平线之下。对于飞机上的观察者来说,可能看到360°虹。 虹可以分为第一虹和第二虹,第一虹就叫做虹,是由白光从空气进入水滴经折射—反射—折射后射出引起色散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第二虹也叫做霓,是由白光从空气进入水滴经折射—反射—反射—折射引起色散而形成的,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6.
1 用途 :本仪器演示光从水进入空气或从空气进入水时的折射现象。2 构造 :水槽、光屏、6V的直流灯泡 ,灯泡装在带有缝隙的笔帽中为光源。3 仪器结构如图 1所示 ,其中b为光源 ,a中 1和2为焊接在水槽 3壁上的小试管 ,用于插入光源。4 使用方法 :将光源插入底部的孔中 ,转动光源 ,调节缝隙的位置 ,光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可在屏上看到折射现象。由于光束较粗 ,可以光束的一边为准 ,观看折射角、入射角的大小。将光源插入上端的孔中 ,转动光源 ,调节缝隙的位置 ,光会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我们也可以在屏上看到折射现象。图 1  本仪器使用…  相似文献   

7.
光源在没有通电时,观察者看到的磁场情况如图2所示,(这时不能观察到磁场中的磁力线)通电以后,光源照射到平行铁丝上的光,通过玻璃的反射作用,形成的虚象恰巧处在磁极N与S之间,这时候教具前方的观察者“看”到的磁力线情况如图3所示。  相似文献   

8.
折射定律是重要的运动规律。演示和验证折射定律的方法很多,如改变宏观粒子的运动速率,可以观察粒子的“折射”;利用低频率振子在水波槽中观察水面波的“折射”;光具盘中的半圆形玻璃砖,配以氦氖激光器可以精确地验证折射定律,但造价很高。正是由于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在中学阶段要想精确的验证折射定律,变得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9.
《观察水的沸腾》是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材热学部分中很重要的一个学生实验。该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和测定水沸腾时的温度,即沸点。在实验中,学生很容易观察到以下几种现象:①从开始加热到沸腾前,随着温度的上升,水中出现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气泡变小或破裂。②当水温到达沸点并发生沸腾时,  相似文献   

10.
测量折射率的一种演示方法山东省济宁市教学仪器站翟庆丰当一束光线射到透明体的表面上时,一部分光反射回原媒质,另一部分光则进入透明体形成折射。当后者到达透明体的底部时,在底面上又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如果透明体是具有平行平面的玻璃砖或液体层,则光束就依...  相似文献   

11.
本刊八五年4期介绍了TS—1型发波水槽,在此基础上我厂又研制了TS—2型发波水槽.其特点是屏式观察、投影稳定、操作简便,能做水面波的传播、反射、干涉、衍射、折射、惠更斯原理及多普勒效应等演示实验.一、构造原理仪器外形如图1所示.水槽架体为金  相似文献   

12.
液体表面张力现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物理教学中为了演示液体表面张力现象,通常会用将硬币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这个实验来说明。但是该演示实验必须小心翼翼地操作,否则很容易失败。此外,硬币漂浮在液面上,学生还会误认为浮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讲解时还需费很多口舌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了便于教学,笔者自制了一组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现象,总结规律  演示一 把如图1所示的T型玻璃管的三端开口都用同样的薄橡皮膜扎紧,如图2竖放在水中。现象 A、B、C三端开口处的橡皮膜都向管内凹,A向下凹的程度最小,B向上凹的程度最大。结论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演示二 如图3,把T型玻璃管放在水中,使A、B两端开口位于同一深度。如图4,把T型玻璃管放在水中,使A、B、C三端开口位于液体里同一深度。现象 A、B、C三端的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相同。结论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二、应用解题演示三 如图5,现…  相似文献   

14.
七、微波的折射 当微波折射时,其性质与光波相同。 木块的折射 用微波以一个角度照射一块完全干燥的木块(100×100×200mm)并且用二极管寻找接收能量的最大值(图24)。微波波束入射和折射的方向在木块上标出,于是表示了入射和折射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16.
用微型电子计算机解决物理问题,是物理教学软件的基础工作.像计算机应用的任何课题一样,首先要选定具体问题并建立一个数学模型.例如:光的折射里有个问题,从水面上观察水下面的物体,它的虚像在什么位置?水下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虚像的位置总是比物体的位置高(也就是浅了).虚像的水平距离是近了还是远了?这个问题,不可能靠定性讨论解决,定量讨论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又太大.而大量数据的快速处理正是计算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图1找来2只普通的玻璃酒瓶,从输液管上剪下长度约是酒瓶高度3倍的塑料管,就可以进行下列实几个验。1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把无盖的酒瓶放在水面上,酒瓶不会沉到水底。由于玻璃瓶的重量,一部分水从瓶口流进酒瓶后,酒瓶就静止在水面上。酒瓶静止后,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瓶口向上,直立在水面上(如图1a);一种是酒瓶倾斜着,侧卧在水面(如图1b)上。往直立在水面的酒瓶里加一些水,酒瓶就下沉一些;用塑料管把酒瓶里的水吸出一些,酒瓶就上浮。小心地往酒瓶里加水,使酒瓶口刚好与水面相平,盖上瓶盖,酒瓶可以静止在水中的任何地方,这是悬浮。如果往…  相似文献   

18.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4):F0003-F0003
潜水艇在海洋里航行,可以潜入水中,也可浮上水面。它是靠改变自身的重力和海水的浮力之间的差别来控制沉浮。重力大于浮力就下沉,重力小于浮力就上浮。艇上有储水室和压缩空气室,当压缩空气将储水室内的水压出时,潜水艇的自重减小到小于它所受的海水的浮力时,潜艇露出水面。当重力和浮力平衡时,它就稳定的浮在水面。当储水室重新增加储水就逐渐下沉,自重等于所受海水浮力,潜艇重新沉入水下,可悬于水中。  相似文献   

19.
水中降落伞     
1教具装置图(如图1) 2教具特点及用途 (1)特点:“水中降落伞”是小学自然学科或科学实践活动中有关浮力知识方面学习时使用的一个教具。演示时把它放在一个高高的水瓶中,只见水中翻滚着气泡,一顶彩色的“水中降落伞”一会儿降下去,一会儿又自动升起来。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初中物理教学的要求,结合学校现有的配套仪器,我们研制了这种白光的色散与合成演示器,经试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供参考.一、简要的实验分析一束白光射入棱镜后产生的色散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媒质对另一种媒质的折射率随着光的波长而变化的结果.而且,由于白光通过棱镜时,这种折射过程进行了两次,色散得到加强,现象十分明显,如图1所示.由折射定律(sin i)/(sin r)=n_(21)不难得出,不同波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