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在课标教材实验过程中,许多教师觉得这个“度”不好把握.这主要是对课标教材的研读还不够深入所致,不领悟教材就不可能把握好“度”.课本,一科之本,课堂教学应“以课本为本”.因此,我们要彻底抛弃教材简单、不值得研究的错误认识,相反,要舍得在理解教材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修订也已经基本完成.教材是数学课程的可靠教学资源,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学科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证.通过分析教材修订后的特点,合理使用教材,科学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大部份学生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是比较好的。尤其是重视了口算教学以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较为显著,且大多数能掌握简便计算,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也比以前有所提高。但是,从最近我们一次考查了解的情况看,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一、概念不清。不少学生把质数和合数、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相互混淆;进率概念模糊,单位换算不熟练。如:“一个长方形的长是4分米,宽是9厘米,面积是()。有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一种媒介和载体,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科学性。教师要通过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进而驾驭教材。同时,时代是发展变化的,教材不可避免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有时甚至与时代相脱节,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组织和实施现有的教材。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材理解是课程理解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前提。教师教材理解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以及教材观,对教材意义的解读过程。从意义创生的角度,教师教材理解可分为意义复原式教材理解和意义创生式教材理解。从意义复原式转向意义创生式是教师教材理解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6.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第十章为理解而教有一个小专题:教材和为理解而教,提到一个重要的误解:把教材当成教学大纲,指出教材既不是地图,也不是行程安排,而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旅行中起支持作用的旅游手册。本文以七年级科学新教材为例,通过“增加”“改编”“调”“整合”相应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能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为学生的理解而教。  相似文献   

7.
深度教学需要以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为实践起点。教材知识具有意图性存在、学科性存在与学习性存在三种深层样态。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应以这三种样态为基础,追问教材知识的主体意图、学科结构与学习深度,并通过体验与判断、拆分与对比、还原与创设三种策略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9.
《考试周刊》2020,(71):5-6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途径。但是西部农村因为缺乏获取信息的途径等原因,使得当地中学教师在教材理解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文章对西部农村中学教师的教材理解水平做了调查,并试图找出一些对策来解决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对教材中可挖掘的丰富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为此,笔者就如何"用"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一、树立创造性运用教材的意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按照课程专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按步就班地教书,还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深刻地解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创造性的运用教材,完成由课程专家制定  相似文献   

11.
教师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在做两件事——理解和设计.理解什么呢?理解学科、理解课程、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然后在此基础上做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曹延标 《广西教育》2013,(17):64-65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利  相似文献   

13.
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虽然同为教材家族中的成员,但二者的理解范式不同,前者侧重关注意义生成,后者侧重实现跨界联通.面对信息、网络、媒介技术的融入,教师教材理解应聚焦核心概念,促使教材文本意蕴和智能意义相关联;突破单学科体系,形成学科逻辑—心理认知折中式的"思考视窗";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促使普遍知识规范与"差异性语境"的融通,转向意义生成与跨界联通的融合,在平衡与协调中实现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持续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14.
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虽然同为教材家族中的成员,但二者的理解范式不同,前者侧重关注意义生成,后者侧重实现跨界联通。面对信息、网络、媒介技术的融入,教师教材理解应聚焦核心概念,促使教材文本意蕴和智能意义相关联;突破单学科体系,形成学科逻辑—心理认知折中式的“思考视窗”;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促使普遍知识规范与“差异性语境”的融通,转向意义生成与跨界联通的融合,在平衡与协调中实现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持续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虽然同为教材家族中的成员,但二者的理解范式不同,前者侧重关注意义生成,后者侧重实现跨界联通.面对信息、网络、媒介技术的融入,教师教材理解应聚焦核心概念,促使教材文本意蕴和智能意义相关联;突破单学科体系,形成学科逻辑—心理认知折中式的思考视窗;构建沉浸式学习空间,促使普遍知识规范与差异性语境的融通,转向意义生成与跨界联通的融合,在平衡与协调中实现教师教材理解范式的持续迭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材体系有两条线索:第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第二条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一条暗线。前者容易理解,后者不易看明,前者是教材写什么,后者是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因此,解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明确定位)———深究(深钻教材,弄清重点,把握意图)———理解(理解教材,挖掘深度,拓展广度),对于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理解教材主要包括理解教材的结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编写思路、教材的优点和缺点.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经历感知教材和思维加工两个阶段.理解教材的方法主要有换位法、阅读法和挖掘法等.  相似文献   

19.
理解教材主要包括理解教材的结构、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课文的编写思路、教材的优点和缺点。理解教材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要经历感知教材和思维加工两个阶段。理解教材的方法主要有换位法、阅读法和挖掘法等。  相似文献   

20.
开放教育教材建设旨在提供一个开放教育学习者进行视界交融的场域,需要突破现有开放教育教材建设的认知偏差、质量偏差、内容偏差和理念偏差,使教材成为师生视域交融的场域,将生动的学习活动贯彻于全程。教材的开发也应该成为教师创造性自我发展的手段。同时,必须协调"专家+教学设计者+写手"的专业特长,形成具有创造能力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