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指导于课例"两角和正切公式"的教学设计.通过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建构数学知识,凸显科学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2.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核心就是策略性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解决"的内容,其主要目的不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提炼、总结、发现其中的方法策略,形成策略性知识,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能力的目的。为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引导学生体验反思,可以助推"问题解决"策略性知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依据"有意义的学习经历"教学观来审视数学有效教学,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基础性、建构性、应用性、综合性以及发展性等方面.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优化教学设计,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重新审视"双基",为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充满活力地建构数学知识;注重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能力等途径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正>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师的教如果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样的教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建构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走向“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有意义的学习。笔者以《手指》教学为例,从“教”走向“学”来建构学生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相似文献   

5.
吴燕 《成才之路》2011,(15):67-67
一、引言 "学会"和"教会"仅一字之差,可真正做起来两者之间却有非常大的不同。"教会"要求教师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学会"则要求教师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怎么知道”上,把如何解决问题作为教学研究的课题,在教学设计中刻意安排许多探索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即使探索过程中明知会失败也让学生经历失败,在失败中找原因,改进原来的方法,最终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求学生能"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去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要重视学生对学法的获得和掌握,这样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什么?数学是经历、体验、探索、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过程。因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试探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现代教育技术给我们提供了新的信息交流工具,教育进入了"电子"时代,时空的限制被完全突破,学习的信息化、信息的民主化使得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和知识的探索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就多媒体环境下数学的探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历史探究活动。这样更能实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牢固掌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课前慎思] "近似数"这节课该教给学生什么?又该如何设计这节课?我思考:从生产到生活、从工作到学习随处可觅"近似数"的踪迹,既然如此,我们应该如何联系生活让学生感知近似数产生的必要性?我们的计算教学是不是应该从"怎么做"向"为什么这样做"转变?"四舍五入"法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和数学研究中形成的求近似数的一般方法,怎样的探究活动才能让学生经历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入数轴是否更有利于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学者L·迪·芬克在《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设计原则》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观."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内涵是:教学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充满活力的自主学习经历.学习经历是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把教学过程真正变为学生学习创造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适应时代和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课前精心设计,课堂上巧妙地提出疑问,激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归纳总结知识的全过程,学会对知识进行梳理和组合,理清知识脉络,揭示知识的本质规律;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写出问题的分析过程,设计好解题计划,并且尽可能地把这些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3.
黄深成 《考试周刊》2014,(61):101-102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针对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的学习情境,在新的知识和已有基础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应用新知识。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灵活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为学生创造互动的机会;灵活利用直观教具创设真实情境,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灵活利用生活经历再现真实情境,活用语言,进行有意义的交际。为了保证教学情境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框架把教学情境有机地贯穿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既符合学科的知识逻辑,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吴珍 《海南教育》2014,(9):37-38
品德教学与儿童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育人为本"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参与社会是课程的核心。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笔者在小学品德课堂上尝试进行"体验式"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统计产生的意义,理解统计本质的意义,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通过抓住知识节点,重视学生经验的积累,巧用数形结合,充分展示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相似文献   

16.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应用已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主动地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初中数学中的几何教学是培养创造心智的良好载体.因为几何教学的直观性、建构性、整合性、灵活性等特点都能较好地激发创造心智和融合创造心智,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创造心智.文章以圆的基本性质单元为例,通过刻意设计的“一个例题的穿越”,在图形的旋转、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几节新课的学习中,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重新认知—探究创新中培养创造心智,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式学习和创新式思考后达到知识、能力、素养的共同提升,让几何教学在培养创造心智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二期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是顺理成章的。让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使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便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问题。教育学家迪·芬克依据杜威"经验课程"理念,提出了"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的教学思想。他认为"有意义学习经历"是"在一种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学习经历中,学生会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随之而来的是高度的活力,整个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学课愉快教学的尝试张蕴,王家和心理学家们再三指出: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下,心情舒畅地学习,无疑会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创造这样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愉快地把数学课学好呢?多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启"、...  相似文献   

20.
姜隆 《成才之路》2011,(1):33-33
教师要把教材上"静止状态"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动态生成"的教学场景。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就要求教师要恰当地处理教材,特别是选择好教材的切入点。这样,既能让学生快速地找准文章的重点内容,更好地掌握课文,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