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5日电"蛟龙"号今天取得了在海山区的最大成果,获得了各种生物与岩石样本。下潜人员为傅文韬、张同伟、冯东。"蛟龙"号今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616米。本次下潜,"蛟龙"号在古火山口内部巡航作业,不仅拍摄到了火山熔岩、铁锰结核分布区和大量深海生物,而且采集到了  相似文献   

2.
“蛟龙”号在下潜时拍摄的粉色海参 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北京时间8月13日电继昨天完成第65次下潜后,“蛟龙”号今天紧接着实施了第66次下潜,进行了海底“登山”。它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内的魏源海山斜坡上攀爬了2公里左右,爬升高度超过500米,沿途进行了生物和环境综合观测,科学家王春生再次参加下潜任务,兴致高涨,全程只吃了一个苹果.  相似文献   

3.
《科学中国人》2012,(14):48-49
"蛟龙"号在7062米海底发现多种生物"蛟龙"号在7000米级海试第五次下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并在海底发现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1,(5):588-588
8月18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和声学所参与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返航炊迎仪式在江苏江阴举行。“蛟龙”号本次海试自2011年7月11日出发,历时49天,航程万余海里,共进行了5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4-I0004
“蛟龙”号在冷泉区拍摄的白色毛瓷蟹和褐色贻贝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6月17日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首次试验性应用下潜,就找到了冷泉区,拍摄了“黑暗生物世界”的繁荣影像,并采集上来一些样品。科学家和现场指挥部大喜过望。今天上午,“蛟龙”号入水后,先下潜到目标海山的一处山谷,爬了2公里长的山坡,上升了350米的垂直高度,在山顶找到了冷泉区。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I0010-I0010
"蛟龙"号第71次下潜采集到几根死去海绵的茎,令科学家称奇"蛟龙"号第70次下潜在海底捕捉到的海星吃珊瑚的画面紧随"蛟龙"再探海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9月6日电(特派记者付毅飞)今天",蛟龙"号在采薇海山完成了第71次下潜作业。作为本航次第2、3航段首位执行下潜任务的地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5-I0001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7日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在海山区第四次下潜,获得了两种海参以及海百合和海绵样品,还拍摄到了奇特的鱼类。目前“向阳红09”船已向冷泉区进发。  相似文献   

8.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9.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7月7日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在海山区第四次下潜,获得了两种海参以及海百合和海绵样品,还拍摄到了奇特的鱼类。目前“向阳红09”船已向冷泉区进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684-684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3000米级海上试验获得成功。此次海试中,“蛟龙”号4次突破3000米深度,最大下潜深度达3759米,已经超过了最新公布的世界海洋平均深度。  相似文献   

11.
紧随“蛟龙”再探海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北京时间8月7日电当地时间8月6日早上,“向阳红09”船抵达作业海域。现场总指挥刘峰表示,目前各系统已准备就绪,计划于明天早上实施本航段首次下潜作业,除潜器状态确认外,还将重点完成土工力学测量、生物诱捕、锰结核覆盖率调查三项任务。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众》2011,(10):10-11
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分别于2011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完成了四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这不仅是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纪录,更意味着中国在深海探测能力上有了重大提高,这可使中国深海活动范围覆盖世界70%以上的洋底。  相似文献   

13.
7月16日上午,随着"向阳红09"船顺利返抵青岛,为期44天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圆满完成,这也标志着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持续支持下,"蛟龙"号历时10年的研制和海试工作圆满结束。在此次海试任务期间,"蛟龙"号共完成6次下潜试验,其中3次超越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对潜水器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中国人》2011,(15):39-39
“蛟龙”号在完成5000米级海试任务后,随母船“向阳红09”船正在返航途中,预计8月17日-18日间抵达江苏江阴苏南国际码头。相关人士表示.“蛟龙”号投入应用后.将在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科考、资源环境调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次海试共选择了三个区域作为潜水器下潜的试验海区.  相似文献   

15.
唐承革 《百科知识》2013,(15):26-27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2013年6月10日,搭载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试验母船又起航了,它将执行为期113天左右的航海任务。自2009年8月开始,"蛟龙号"已先后进行了1000米、3000米、5000米级的海试,并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6月,"蛟龙"号成功下潜至7062米深度,打破了日本深潜器6527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16.
动态     
正"悟空"号全海深AUV最大下潜深度达7709米4月1日,哈尔滨工程大学科研团队顺利完成第三阶段深海海试试验,返回青岛母港。该团队研发的"悟空"号全海深AUV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709米,创造了中国无人无缆潜水器AUV下潜深度的新纪录。全海深AUV是无人、无缆潜水器,具有作业范围广、机动性强、对母船依赖小的优势,具备在海洋最深处进行自主作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生活》2011,(10):50-51
近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探测器——“蛟龙”号连续突破下潜记录,并带回一些具有科研甚至药用价值的海底矿石,让世人将目光转向浩瀚的大洋和绚丽的海底世界。这其中包括一些生物学家和药物学家,他们试图从海洋微生物中为人类寻找治病的良药,让海洋成为我们人类未来的大药房。  相似文献   

18.
正前段时间,大洋深处热闹非凡,各路探海英雄频频刷新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挺进蓝海的纪录。4月20日至30日,备受瞩目的当前中国最先进的自主无人潜水器——"潜龙三号"先后下潜4次,包括2次功能性验证下潜和2次实验性应用下潜。作为我国的"深潜明星","潜龙三号"在深海小试身手后又展现了哪些过人本领呢?  相似文献   

19.
自1964年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后,法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相继开发了各自的载人潜水器并投入使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载人潜水器已搭载几万人下潜至深海海底,完成了万余次的下潜作业,载人潜水器已成为世界海洋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先进技术手段.我国的载人深潜技术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12年以来,"蛟龙"...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0月3日,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试成功,这是继"蛟龙"号之后我国深海装备的又一个里程碑。无论是"深海勇士"号还是"蛟龙"号,它们的海底科考应用作业都离不开机械手。那么,什么是机械手呢?它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走进生活的机械手在数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中,人类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