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6,(9):32-34
中国古代称教书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春秋时的《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并写在同一牌位供众人朝拜,可见“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对“师”最精辟、最完美的解释是唐代大豪韩愈的《师说》一,“古之学必有师,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将教师的职业价值提升到化传递的社会高度评价,一直被国人奉为经典世代流传,也是历来教书引以自豪的荣耀。  相似文献   

2.
《小读者》2008,(9)
1.老师——最广泛流行的敬称。中国古代称教书者为"师",并把"师"作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中国的第一位教育家孔子被人们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几千年来人们最崇敬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郭盈 《今日教育》2014,(4):57-57
春秋《尚书》云:“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把“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并称,可见教师的地位之高,受人之尊。《礼记·学记》则是对“教师”最早的论述,全面阐释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充分印证了古代统治者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师道说     
<正>师"道"是什么?师"道"是一种智慧,一种洞悉人性、因时变通的智慧。师生在"术业"上可以有专攻,但在"道"上,一个人只有早学"道",早得"道",并且能够传"道",才可以为师。古代中国人将"师"置于很高的地位,所谓"天地国亲师",并对其加以礼拜。其实,古代中国人崇拜的不是具体的"师",而是师所代表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道家的"道"不可言说,不可名状。师之"道",不仅可以言说,而且可以"见到",更具有感染力。这个"见到"  相似文献   

5.
说起师道尊严,粗通文墨的中国人莫不略知一二。比较文雅的说法,如“天,地,君,亲,师”,师道的神圣性等同于天之道、地之德、君之威、亲之恩,违逆师道的结果只能是神人共愤。比较通俗的说法,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之不同于师付,原因正在于师道植根于中国初级社会并得到后来日益强化的家长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学说本来即被人们视为"君人南面之术",其管理思想和价值在今天仍为人们所看重。我们应当在不同的视域中全面地总结和发掘道家学说的现代价值,使之服务于我们现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与杜甫是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历代文人总是习惯于把他们的名字放在一起,并称为"李杜"。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成就,把唐代诗歌艺术推向了最高峰。李白豪放、旷达,"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潇洒飘逸的背影。杜甫忧国爱君、悯时伤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后世树立了一个忧国忧民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8年校订重版本,下同)第30页文选"齐晋鞌之战",其结尾处为"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其中的第一句注为:"不把‘以死免其君'看成难事."即注者把句中的"难"一词理解为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职业声望比较中国古代有悠久的尊师传统,《尚书·泰誓》首先将君师并称,2000多年前的荀子将天、地、君、亲、师并列起来,隋代王通以“虽天子必有师”的判断来说明教师的崇高地位。在西方,17世纪时,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当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光荣的...  相似文献   

10.
<正>从古至今,人们都对教师这一职业敬仰有加。从"天地君亲师"的尊崇到今天的尊师重教,都充分表明了社会对教师的尊重。这种尊重源于教师职业的特殊地位,更源于对教师道德的特殊要求。为人之师,首先应该在道德上成为示范和楷模,但当前的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教师职业从业人员的复杂性,决定了必然有一些"害群之马"夹杂其中,导致"鱼龙混杂"。因此有人认为,当前的师德"已经滑坡",还有人认为,"教师的神圣光环  相似文献   

11.
李渺 《中国教师》2008,(7):14-16
<正>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文化宣扬"师道尊严",认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是"道"的化身,具有极高的权威。最早宣扬教师权威性的人莫过于荀子,他明确提出"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相似文献   

12.
天地君亲我     
陶行知在晓庄召开乡村实验学校动员大会,到会的人很多,有小学校长、教师,还有附近的农友们。宣布开会后,陶行知首先讲话,他说:“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人口众多,农民又占绝大多数。但是农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自己却吃不饱,穿不暖,更谈不上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办乡村教育,就是为了把文化还给农民,为了改造农村,创造新农村。”一位老先生说:“自古以来,人们把‘师’看得很重,叫做天、地、君、亲、师,所以我们要尊重先生。”陶先生笑着说:“农民家中大多供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因为农民没文化,所以把‘先生’抬得那么高。我们办乡村教育,要让农…  相似文献   

13.
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基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传统的"尊师爱生"关系的局限性 首先,"尊师爱生"把教师的角色理想化、主观化了.师生中的师确立为被"尊",而生必须"从",将师与生置于尊与从的不平等地位.其实,教师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社会角色,是由千千万万个平凡的人承当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世上有很多"师",律师、医师、会计师、经济师、药剂师、分析师、农艺师、机械师、工程师、教师、牧 师、厨师…… 尽管有许多"师",但一说"尊师",那只是指教师;说到"师道尊严",那也只是指教师. 牌位上供着"天地君亲师",那个"师",也是指教师,不是丁程师、机械师或其他.  相似文献   

15.
兰花,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传统名花之一。兰花的叶态绰约多姿,叶色四季常青,花朵高洁幽香,素有"香祖"、"王者之香"和"天下第一香"之称。因为这分喜爱,人们把缔结友谊誉为"义结金兰",把写得好的文章比作"兰章",把舞蹈和戏曲中美妙的手势命名为"兰花手",把中国绘画中飘逸的线条称为"兰叶描"……甚至连取名也喜欢用"兰"字呢。  相似文献   

16.
人们通常把用白色物品破坏自然环境、影响生存质量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化环境也同样存在"白色污染".前者之"白",在一定层面上特指物体之颜色,后者之"白",则在一定层面上强调内涵之不实.中国民间通常把读错字叫读"白"字,把写错的字叫"白"字,把常常读错字写错字而误人子弟的人称之为"白字先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曾将"天、地、君、亲、师"供奉一堂,使为师者成为"无所不知"的人之楷模,备受尊崇.很少有人怀疑教师有人格及心理适应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18.
牛锐 《辅导员》2013,(2):24-25
读书,无论对于人们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这一点不少名家已多次强调过,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前段时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莫言的成长之路,成功之道也受人们关注起来。但研究莫言的人却发现,莫言不仅不是一个科班出身的高材生,而且他在读小学五年级时因"文革"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地位受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的制约,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相联系。在我国古代,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极其崇高的,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称;到了近代,教师的命运如同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一样漂泊不定,生活没有保障;新中国成立以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被赋予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近年来,教育界进行了主体性教育的大讨论,主体性教育“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  相似文献   

20.
君和师的关系 ,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孔子以前 ,君和师的角色是相混的 ,君主本身承担着师的角色 ,这时师的作用很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时期 ,这时师的角色已经独立 ,天下未归于一统 ,各国纷纷招贤纳士 ,师的地位最高 ;第三个阶段在秦朝 ,天下归于一统 ,秦的统治者极力排斥师的地位 ,焚书坑儒 ,号召人们以吏为师。第四个阶段在汉以后 ,道屈于势仍是君师关系的主流 ,但君主为了更好地统治 ,也多作出尊师重道之举。基于此 ,本文将分四部分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一  师在传统社会中 ,一直被认为是知“道”者 ,向人们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