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物与环境间或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整个生物圈才能有最大限度的生存。藏族古代美术作品《六长寿图》中所包含的一些生态观及其长寿的意义就体现了生物圈中的这种关系和内蕴。  相似文献   

2.
巴马是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借助文化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及研究方法,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解析了巴马长寿现象的文化生态,认为巴马长寿现象的存在有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生态和精神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理解的深入,人们开始从生态的角度研究讨论旅游文化问题。通过对旅游文化与生态关系的系统研究,不仅开辟了旅游文化学的新领域,也有助于旅游文化学科的繁荣,对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研究方法》是2017年海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的试点对象之一。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和创新性思维培养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组建授课教师组队伍、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措施,结合海南大学生态学学科的区域特色和研究生培养目标,使得该课程有了一个质的提高。课程授课内容将紧密围绕4个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与进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资源生态学)来开展,有利于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学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5.
对简单的平面G(V,E,F),若所有有限面(称内面)均为正六边形且内面与内面间至多有一条公共边,2度点仅在无穷面(称外面)与内相邻的边界上出现;最大度不超过3的图,称为六角系统图,简记为S6本文讨论了对六角系统图G的一些结构性质.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 ,由于生态学的“无所不包”及其与实际问题的脱节 ,使得生态学研究无固定的边界 ,它犹如“一个特许的游荡者 ,在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许多正统的专门领域进行偷猎”[1] ,因而显得十分空泛 ,且实用性较差 ,生态学研究也因此曾一度陷入了困境和低谷。上世纪后期 ,随着全球人口、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 ,现代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经典或传统生态学的自然科学界限 ,在研究层次、时空尺度、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均有较大的转变 ,出现了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研究趋向。就研究目的而言 ,现代生态学从“象牙塔”走向社会 ,直接服务社会 ,…  相似文献   

7.
在21世纪初园林生态学作为生态学一个新的分已支初步形成,现在虽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其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本文从其内涵、研究热点及其日后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够为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间相互关系规律的学科,理论性及综合性强,应用广泛。近些年来,"植物生态学"课程体系的改革速度以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植物生态专业人才的需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院校"植物生态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从事植物生态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和注重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学研究前沿与进展》作为首批教育部研究生课程改革试点对象之一,受到了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的高度重视。学院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学者等12人为该门课程授课。该课程讲述了国内外在气候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植物生理生态学、环境生态学、生态模型、微生物生态学等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内容。该课程既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讲解,又适时延伸了相关的研究前沿与进展,有利于生态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肖翔 《华章》2011,(34)
作为一门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环境生态学》适宜于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在《环境生态学》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多媒体教学在《环境生态学》授课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又存在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书法与绘画自古就有的特殊的亲缘关系、书法和绘画中那共通的特异的笔墨意境、以及书法作为一种特别的创作元素直接参与绘画创作三方面,来探讨书法对绘画自古以来所产生的微妙影响和独特表现力,来感知书法对绘画创作中美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藏族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在藏族绘画艺术中,色彩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藏族老艺术家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对色彩的搭配及配色效果也进行了总结。这些反映出藏族老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运用已经有深入的研究和掌握。  相似文献   

13.
谁在生产空间,书写景观,为谁书写?运用人类学和新文化地理学的视角,通过对我国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纳浪藏族村落文化景观的危机、崩坏、记忆和重建过程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景观面纱之下隐藏着文化认同的建构和权力下沉的诉求。集体记忆对文化空间的重建至关重要,记忆的选择性乃是着眼于当下以便制造意义的能动过程。文化空间的重建不仅仅是可视的几何图形的修复和再造,更为核心的是地方感、价值观、秩序和权力以及地方组织的空间再生产,其中的象征资源是非可视的意义体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觉来看,谁掌握过去,谁就支配未来;谁拥有景观,谁就有说话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藏民族在历史上信奉原始宗教苯教,佛教传入后成为全民的信仰,对藏族生态伦理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藏族生态伦理观就是苯教万物有灵观念与佛教众生平等观念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反映,也是人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5.
色彩观念经过历代艺术家漫长时间的努力与探索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色彩不仅是一种绘画语言,更是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色彩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入手,在充分分析绘画中色彩的情感表达共性和个性后,探讨色彩对于艺术家情感表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一书中,有大量的异类角色,作者通过姓名,暗示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乃至这些异类的生活习性。例如,《葛巾》中的葛巾为牡丹仙子,《八大王》中的八大王为王八精所变,《绿衣女》中的绿衣女为化为人形的绿蜂,《胡氏》等篇中的胡姓主人公均为狐狸精  相似文献   

17.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18.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相似文献   

19.
The teaching of human anatomy has had to respond t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medical curricula, and it behooves anatomists to devise alternative strategies to effectively facilitate learning of the discipline by medical students in an integrated, applied, relevant, and contextual framework. In many medical schools, the lack of cadaver dissection as the primary method of learning is driving changes to more varied and novel learning and teaching methodologies. The present article describes the introd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range of body painting exercises in a medical curriculum. Body painting was introduced into integrated clinical skills teaching sessions which included clinically important aspects of respiratory system, musculoskeletal system, and topics in regional anatomy including head and neck. Nontoxic body paints, easels, a mixture of brush sizes, and anatomical images were supplied. Students were allowed between 20 and 40 min to complete body painting tasks, in which they were encouraged to alternate between painting and acting as a model. Students were encouraged to use life‐like rendering and coloration wher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of these sessions was per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semester as part of a larger evaluation process. The kinesthetic nature and active participation together with the powerful visual images of underlying anatomy appear to contribute to the value of body painting as a teaching exercise. In addition, it may have the added bonus of helping break down apprehension regarding peer–peer examination. Some practical advice on introducing this method of teaching in medical curricula based on the outcomes of the evaluation is given. On the basis of our experience and student feedback, we strongly advocate the use of body painting as an adjunct to surface anatomy and clinical skills teaching classes. Anat Sci Ed 2008. © 2008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Anatomists.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argues that classroom “climate” is not static and cannot be measured or described objectively. Rather, it is to be describ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student's and teacher's perception of the classroom from a study done in a combined year five and six class in a small town Catholic school in New South W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