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爬山虎     
明明是长长的藤条儿挂在山崖上,为什么叫爬山虎呢?没有虎头,没有虎爪,更没有虎尾巴,叫爬山藤还差不多。爷爷笑着说:“你看,它能爬得那么高,要多大的力气?没有一股虎劲,它能上去吗?”爷爷的话提醒了我。爬山虎,你是绿色的虎。爬山虎@张立国  相似文献   

2.
爬山虎     
爬山虎别看它叫虎,可和那兽中之王没有一点关系,它是一种纯粹的植物。它能够把自己的藤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爬,人们把它种植在楼房的墙脚,种在山下,令其顺墙顺岩攀爬。它爬速很快,一株爬山虎一年的时间就能爬到一楼的阳台,3年的功夫就能爬满3层楼的整个墙壁。我为爬山虎攀爬的猛劲惊叹不已,不由得在心里猜测这名字或许真的和那兽王沾边呢。我喜欢看那爬满绿色的墙壁,不论到什么地方,只要碰上那样的墙壁,都免不了驻足观望。听一位朋友说重庆市到处都是爬山虎,所有山岩和墙壁都爬满了绿色。从此我便对重庆心驰神往,我暗自想象,重庆是一座山城,…  相似文献   

3.
观察——揭出爬山虎爬墙之“谜”生物课上,讲了叶和茎的变态及作用。实际的情形怎么样呢?老师把学生领出教室,到野外去观察。当他们看到黄瓜是依靠叶腋里长出的茎卷须盘卷在其他物体上向上爬,而牵牛花却是靠缠绕茎绕在别的物体上向上爬时,简直个个都入了迷。黄瓜和牵牛花,家前屋后经常看到,怎么平时就没有注意呢? “爬山虎为什么能够沿着光滑的墙壁往上爬?”经老师这么一同,孩子们的兴趣更大了。放学以后,他们四处去找爬山虎,象要立即解开这个“谜”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的院墙爬满了爬山虎,我们中班的孩子经常去看、去摸、去捡拾落叶。一天,梁俊哲说:“爬山虎的叶子到秋天就会变成红的。”韩永璋说:“不对,爬山虎的叶子一直是绿色的,而且不会落。”张子豪说:“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黄色,因为法国梧桐的叶子就是变成黄色的。”孩子们争论不休,就来问我:“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什么颜色?它到秋  相似文献   

5.
一、揭示课题,回顾置疑.1.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2.初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关爬山虎的脚的问题有两个(出示小黑板:(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2)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在墙上爬的?)谁来争取读?(生读题)这是你们的疑问,能不能加上老师的一个疑问呢?(师添加:(3)课文围绕着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相似文献   

6.
《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观察习作:学习前.我要求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到有爬山虎的地方去观察认识爬山虎:(1)爬山虎是什么样儿?(2)你看见的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3)观察后思考:一想起爬山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爬山虎     
张喜梅 《山东教育》2005,(1):118-118
爬山虎别看见它叫虎,可和那善中之王没有一点关系,它是一种线粹的植物。它能够把自己的藤附着在岩石或墙壁上爬,人们把它种植在楼房的墙脚,种在山下,令其顺墙顺岩攀爬。它爬速很快,一株爬山虎一年的时间就能爬到一楼的阳台,3年的功夫就能爬满3层楼的整个墙壁。无为爬山虎攀爬的猛劲惊叹不已,不上得在心里猜测这名字或许真的和那兽王沾边呢。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活动“神奇的爬山虎”正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让孩子们去感受生活中的科学,领悟大自然的奥秘。神秘的“脚印”冬天的一个早晨,孩子们正在户外进行活动。我发现几个孩子围在墙角叽叽喳喳地议论着什么,便走了过去。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墙上说:“老师快看,这是什么?”我一看,原来是爬山虎的枯藤掉落下来了,墙上留下了爬山虎吸盘的痕迹。面对孩子们企盼、渴求解答的眼神,我真有把答案告诉他们的冲动,但我还是忍住了。我想: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了解爬山虎…  相似文献   

9.
刚下过一阵雨,白衣仙女彩带一飘,搭起了一座彩虹桥。牵牛花顺着篱笆爬上去,望着彩虹,乐得张开嘴巴。白衣仙女从彩虹桥上飞了下来,对牵牛花说:“牵牛花,彩虹有几种颜色,你能说得出吗?”牵牛花说:“彩虹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白衣仙女说:“你真聪明,我送你七  相似文献   

10.
《爬山虎的脚》是“九义”教材第七册最后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体现该单元训练重点的例文。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课文。有条件的地方,可课前让学生实地观察爬山虎的情况,使大家都知道,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上课时趁热打铁的引导学生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 2、检查解决(读音、讲形、说义)生字新词。(出示小黑板、五个生字、七个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投影或小黑板出示下面问题) ①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 , ②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儿的?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③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会变成什么样儿?触着的、后来变成什么样儿? 4、朗读课文之后,小组议论问题。 二、导学课文,领悟写法 1、导学课文一、二段。 (1)齐谈、思考(投影或小黑板出示问题) ①爬山虎长在哪里?谁看见?与其他植物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作者会把爬山虎长的地方写得这么具体?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爬山虎的脚》,请大家仔细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学生根据课文回答后)作者为什么能写得那么具体和形象呢?就是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朵百合,请同学们也仔细地观察观察。月明同学,你先观察它的茎,再具体说说。(月明凑近百合,睁大眼睛观察起来,说后,老师又叫了一个同学观察茎)。  相似文献   

12.
清晨,我刚起床,忽然惊喜地看到阳台上的牵牛花开放了!在绿色的叶子中间,一个个浅紫色的小脑袋探头探脑,迎着早晨的阳光欣然怒放。它们像一个个紫色的小喇叭,演奏着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又好像对我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呀!我看见牵牛花长得这么快,就做了个试验:首先在花茎上做了个白色的记号,晚上拿起尺子一量,呀,一天之内,这小小的牵牛花竟然长了八厘米!我忽然想到:牵牛花其实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只要有土壤、空气和水就能生根、发芽、开花,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只要有攀爬的地方,就能向上生长。我爱牵牛花,等到结出种子,一定要好好收藏,明年春天再播…  相似文献   

13.
欣欣是个有着长长睫毛的小女孩,大大的眼睛总是扑闪扑闪的。想不到,在她小小的脑袋瓜里竟然酝酿出了这样稀奇古怪的想法——自己种牵牛花。因为在欣欣最喜欢的那本儿歌里说:“牵牛花,小喇叭,可爱人人夸!”所以欣欣就很喜欢牵牛花。于是,她问楼下的张奶奶要了一粒牵牛花的种子,种在瓦盆里。“小姐姐,你说牵牛花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呢?七彩的还是五色的?”她望着黑黑的泥土贼贼地露出了缺了一半的门牙和两颗尖尖的虎牙。“不知道。”我把厚厚的眼镜向上推了推。欣欣咯咯地笑了起来:“原来你不是什么都懂的呀!”我瞥了她一眼,她就假装盯着瓦盆,…  相似文献   

14.
牵牛花     
我爱的花儿很多很多,但我最爱的还是那普通的常常被遗忘的牵牛花。它没有水仙的醉人芳香,没有茉莉的亭亭玉立,没有牡丹的娇贵玲珑,但它有着爬山虎一样坚韧的藤,有着经得起暴风雨考验的坚强的品性。  相似文献   

15.
含羞草     
含羞草,爱害羞,劝你屋外走一走:牵牛花,吹喇田\,欢迎你这新朋友;爬山虎,胆子大,为你表演爬高搂。舍羞草,别低头,要想以后不害羞,去交更多好朋友n含羞草@张春明$天津印刷电路板厂~~  相似文献   

16.
一、话“脚”导人,充分铺垫1.在黑板正上方板书“脚”。问:①同学们知道什么东西有脚?(人、动物)②人和动物的脚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2.(课前发给每人一段爬山虎)问:①同学们知道桌上的植物叫什么吗?为什么叫它爬山虎呢?(能爬山、爬墙)②人和动物走路爬山...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在优质课比赛中听了两节《爬山虎的脚》,在学习重点也是难点———写爬山虎的脚这一部分(3-5自然段)时,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截然不同,这引发了听课教师的争论。有的说第一个设计好,有的说第二个设计好。到底哪一个设计更精彩呢?这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先看一下两位教师的设计(片段)。第一位教师的设计是: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写了什么?(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想不想看一看?生:想。师:咱们看多媒体课件———录像。看了录像你发现了什么?看完录像说一说。(录像主要展示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位置,…  相似文献   

18.
我家楼房门前的围墙,被爬山虎的藤条缠得严严实实,不留缝隙。每当我看到茂密的爬山虎,总是想:爬山虎为什么能紧紧地扒在墙上,无论狂风暴雨都不会掉下来呢芽新学期,我从自然课《植物的茎》一课中,知道了爬山虎的茎是攀援茎,是靠“小手”扒在墙上的。可是它的“小手”究竟有什么秘密呢芽为什么能紧紧地扒在竖直的墙上呢芽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小手”上有水蛭一样的吸盘,能紧紧地吸在墙上;二是“小手”上有壁虎脚一样的横褶,能紧紧地扒在墙上;三是“小手”会分泌一种粘液,能紧紧地贴在墙上。为了揭开爬山虎“小手”的秘密,我…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爬山虎的脚》共有三个意义段,其中第三段介绍爬山虎的脚,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该段应让学生理解:1.写了什么?①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作者把爬山虎初生的脚比作蜗牛的触角,把巴着墙的脚比着蛟龙的爪子。由于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学生并不热悉,因而为学生从文字上认识爬山虎的脚,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造成一定困难。②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为  相似文献   

20.
“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方法,找出途径。 1对文章题目提出质疑。如《苦练》——谁苦练?苦练什么?为什么苦练?如《劳动最有滋味》——为什么说劳动最有滋味?如《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