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育人内涵进行解读,发现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制约高校武术课程思政取得重要突破的主要原因包括:思政元素缺乏系统梳理、片面强调技术教学、教师思政能力欠缺、实施纲要尚未出台等,提出以全面发展统摄武德教育、以学科特色坚守文武兼修、以育人成效引领课程改革、以实施纲要规范教学实践,促进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想要充分实现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有必要实现思政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基于此,为提升高校武术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探究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解决路径。在明确教育整体性原则、人文精神价值观、素质教育理念、艺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等四方面学理支撑的基础上,分析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融合的必要性,两者的融合满足“三全育人”的教学方针,可以促进高校武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并树立正确的三观,落实学校的教育任务。针对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度较低、缺少有效的融合方法、教育资源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需改进等融合课程思政与武术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对思政教学的重视程度、优化融合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环境的解决路径。以期通过此次研究,为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高校武术课程完美融合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4.
徐健 《体育科技》2022,(6):162-164
高校作为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行课程思政的重要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身育人之使命,利用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体育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基础工程,推动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思政元素,探索有效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思政的路径:提出文化传承与立德树人互融互促的教学理念、构建“文化引领+隐性教学”模式、建立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5.
何雪芹 《武当》2023,(1):62-64
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学和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从而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推动武术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意义重大。对高校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的价值进行阐述,深入剖析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的问题,全面探讨武术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路径,为高校武术教学的开展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思政视域下,所有课程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如何基于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寻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开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思政开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分别从强化武术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基于课程思政对武术教学目标进行优化,重视武术教学中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创设良好的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氛围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公共体育武术课程思政有效开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比例不断提高,各学校越来越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乒乓球作为我国的国球,有着毋庸置疑的地位,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乒乓球课程中,有利于充分发挥乒乓球课程的德育功能与价值引领,实现乒乓球课程的思想引领与育人作用。该文主要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乒乓球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推动乒乓球课程思政得到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实现德、识、能三位一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具体途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长期而系统地进行。以网球文化构建网球课程教学目标;将“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融入网球课程教学内容中。在高校网球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体能,在高校教育中全面发挥网球教学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9.
桂阳 《体育风尚》2023,(9):95-97
课程思政,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举措,更是新时代推动体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法宝。新形势下,传统的技术教学模式一方面逐渐与大学培育高素质体育人才的目标相悖,另一方面愈发难以满足高校排球课堂教学的时代需要,因此亟需深化改革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将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排球公共课之中,构建“课程+思政”的游戏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注重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调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发挥体育课程独特的思政优势。基于思政教育创新高校排球课程教学模式,凸显游戏教学的育人价值,可以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研究与探索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的课程思政教学,以健美操第三套一级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文献资料、教材解析、教学实践等研究方法,着力挖掘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结合教学实践内容为教学案例,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这些方面进行分析,最终使大学生在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程教学中获得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体育科技》2021,(5):457-46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手段。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隐性教育理念的研究视角剖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背景与现实价值。结论:通过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建立校党委、教务处与学院的三级联动建设机制,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建立评价监督体系、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融合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显性育体与隐性育人功能,提高体育教师思政教学能力与育人主观能动性。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形成高校体育与思政协同育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重心不仅聚焦在体育学科所直面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层面,而且直击如何将思政教育元素适时融入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实施的全过程。文章以寓德于体理念为指导,剖析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抉择。研究认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落实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校三全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出现了资源挖掘不足、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评价体系失衡等问题。提出:深挖体育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发挥价值引领功能;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体育课程德育共同体;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及素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教师课程思政育人动力等决策。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通过“课程承载思政”、将“思政寓于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文章以普通高校排舞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当前高校体育课在同向育人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排舞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探索高校排舞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以期充分发挥排舞课程在高校教学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而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三个向度:顺应国家教育政策建设要求的客观要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现实要求、推动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系统分析其价值意蕴。从三个维度:体育课程思政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合深度不足、体育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创新步履艰难,深入探究其问题聚焦。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三个角度:建构长效机制,发挥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引领性;掌握融合方法,增强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效性;创新育人模式,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指向性,深刻探讨其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实施要求。田径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是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工程的基础要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指导下,实现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即充分利用课程的“储备资源”,落实育人工作,因此,课程思政是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概念和方法创新。根据“立德树人”教育的要求,鉴于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和对象的特殊性,更加需要构建属于体育院校田径教学的课程思政模式,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将体育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达到知识育人、技能育人,同时注重思想育人,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实践法等研究方法,阐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核心内涵,分析高校体育课实施课程思政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进行梳理和探索,体育课程教学全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内涵。积极提升体育教师素质素养,实施浸润式教育,营造融合多元思政元素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起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用,实施优质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使高校体育课程达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发掘武术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是医学院校武术课教育教学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理念,探索构建武术课堂思政育人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该文以内地西藏班武术课为例,立足于这一特殊藏族学生群体的教育特点,分析当前武术课教学的现状与症结,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其作为武术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基于武德与立德树人的同源同构性,突出医学院校的特色和医学生的特点,从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课堂改革设计理念、优化德育与武技并重教学内容供给、变革以学习观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完善科学评价标准与评价模式等方面,对内地西藏班武术课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研究,增强内地西藏班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医学院校武术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王飞 《体育科技》2022,(1):144-146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推动高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教育要求的重要指标,是完成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文章分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功能及其路径。研究认为:充分挖掘并发挥体育教育的课程思政功能,凸显体育教育本身的育人价值;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做到“育体”与“铸魂”同向,在培养学生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让体育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发挥关键作用,进而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意志品质。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中,需要优化其呈现方式,优化教育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兴趣,教育理念的更新,强化体育实践,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职武术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开展,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自律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中职学校和武术教师应该重视将武术教育纳入中职课程体系当中,强化武术教学中思政要素的挖掘和融入,强化中职武术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武术教学立德树人方法,从而促进提高武术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东 《冰雪运动》2023,(5):58-61+71
高校冰雪运动课程思政蕴含独特的育人价值,但传统意义上的冰雪运动课程思政忽视了体验感知的影响,造成德育培养在实践参与方面的缺失,学生很难形成情感共鸣。具身认知理论与冰雪运动课程思政具有多重的价值交集和相同的育人向度,在具身认知理论指导下,将冰雪运动实践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对于塑造学生心智和规范学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提出高校冰雪运动课程思政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实施策略:丰富冰雪运动课程思政形式,充实冰雪运动课程思政内容,融洽冰雪运动课程思政氛围。通过积极塑造具身认知体验,充分发挥冰雪运动课程思政育人效能,促使学生将思政理念内化于心,从而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