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汉语的“是”字句,可分为表示判断和不表示判断两大类。表示判断的“是”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和宾语都是体词,词性一致.不表示判断的“是一字句,主语和宾语没有逻辑上的联系.从语法结构上看,主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多数是谓词性的。“是”虽然不表判断,但却可以表示各种意义。“是”属于动词.  相似文献   

2.
话“是”     
在现代汉语单句中 ,作为特殊句式的把字句、被字句、存现句、兼语句、连动句、“是”字句在结构上或在意义表达上与一般的主谓句不同。“是”字句通常是以“是”为标志 ,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 ,因而也称判断句。“是”字句中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应为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①韩寒是《三重门》的作者。②纳米技术是一种有着不可限量的潜力的技术。句①主语“韩寒”和宾语《三重门》的作者”是两个同一关系的概念 ;句②主语“纳米技术”从属宾语所表示的“技术”一类的事物。所以 ,句①②都是“是”字句。有些语句虽然用了“是” ,但它们的主语和…  相似文献   

3.
上一篇谈了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和兼语句,这里谈谈是字句、存现句和紧缩句。一、是字句是字句在形式逻辑中是用来表示判断的,因此通常又称之为判断句。是字句是动词谓语句的一种,它的谓语是由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和它的宾语组成动词短语充当的(《暂拟系统》称为“判断合成谓语”,新的教学语法系统不采用这个说法)。“是”表示肯定判断,它的前头加上否定副词“不”组成“不是”,表示否定判断。  相似文献   

4.
动词带宾语的“被”字句中,按照动词的语义特点、主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可以对其结构进行分类,这一分类又直接对应于句式的“完形”义。主语的变化(包括“质变”、“量变”和“位变”)是句式的语义重心,而这一变化同时又对另一事实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把”的宾语与动词之间的关系是“受影响”关系,动词的后附成分(或宾语)和前加成分(状语)对这种关系有促成作用,“把”字句的主语是引起这种关系的原因。“把”的语法意义在于点明“受动词影响的成分是谁”。  相似文献   

6.
“是”的最基零用法,是作表示判断的动词。及句法角度看,它的作用是和判断宾语构成一个动宾短语,在句中充当谓语,从表达的角度看,它是把主语和宾语联系起来,表示主语和宾语之间具有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例如: ①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趵突泉》) ②叙利奥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十二岁,是个黑  相似文献   

7.
“把”字句是汉语最常见的句式之一,其结构和语义蕴含十分复杂,近年来,关于“把”字句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我们至今仍然还不能说认清了它的全貌。“把”字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维语的SOV句是最常见的句式之一,S为主语,O为动词谓语的宾语,V为动词谓语。由于维语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谓语与主语之间有较严格的一致关系,土语的人称决定着谓语的人称形式;动词谓语对其宾语也有较强的支配关系,宾语必须以一种格的形式(通常是宾格)与之搭配。所以S、O、V三者互相制约、互相…  相似文献   

8.
一个动词后边带上两个没有结构关系的宾语,这种句子叫双宾句.离动词近的宾语一般指人,叫近宾语,也叫间接宾语;离动词远的宾语一般指物,叫远宾语,也叫直接宾语.带双宾语的动词一般表示“给予”的意义,所谓“给予”,是指主语给予近宾语什么,远宾语表示的事物是从主语那里来的,近宾语因“给予”而有所得.例如“小李送我一支钢笔”里,远宾语“一支钢笔”是主语“小李”给予的,对“我”来说表示有所“给予”,“我”因“送”而得到“一支钢笔”,通常表示“给予”的动词有“给、送、教、问、赔、赠、还、递、奖、托、退、告诉、教给、送给、赠给”等.  相似文献   

9.
王占英 《新高考》2011,(12):21-21
"是"字句是病句考查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类型。笔者以2011年高考病句题为例,总结出以下几种"是"字句病句的错误类型:一、搭配不当判断词"是"置于主语和宾语之间,主语和宾语常常都表示同类事物或都表示行为活动,判断不当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被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但在某些情况下,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请看下列几种结构: 1.在“主语 谓语(及物动词) 宾语 to do”结构中,动词不定式与宾语之间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句子的主语与动词不定式又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因此,用动词不定式的主动形式可以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11.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使动关系 所谓“使动关系”,就是动词不支配宾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关系,可以加“使”字来理解。在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能构成这种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12.
1.一种特殊的“把”字句:“S·把·O”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常遇到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即“把”不是作为提前宾语的介词出现,而是作为主要谓语动词出现。也就是说,“把”后只有名词性短语构成的宾语,而不再出现其它动词。如果用S代表主语,用O代表宾语,这种“把”字句的句型公式即为:“S·把·O”。如:  相似文献   

13.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14.
吴铁城同志《文言词活用的一种特殊方式——用动式》一文,读后似觉其中有不妥之处,特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和吴铁城同志商榷并就教于读者。一、吴文是把所谓“用动式”当成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与使动、意动和为动用法同等看待了.吴文所谓“用动式”并未构成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我们知道,使动、意动和为动用法的基本特征在于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关系,而表示(主语)使(以、为)宾语怎么样。而吴文所谓“用动式”动词和宾语之间却是支配关系,并且,不表示(主语)用宾语怎么样。试比较:  相似文献   

15.
被字句是动词谓语中表示被动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上与一般句式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句子。①小红打碎了杯子。②杯子被小红打碎了。这两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结构也不同。句①的受动对象“杯子”放在动词“打”的后面作宾语,施动者“小红”作主语,全句陈述的一个事实。句②的受动对象则放在动词“打”的前面,做了句子的主语,而施动者“小红”和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被小红”,充当了动词“打”的状语了。这种用“被”的句子就称作“被”字句。它是强调受动对象遭受施动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16.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说:“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就是说,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是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翻译时常常要加“使”或“让”。例如:  相似文献   

17.
王迈 《文教资料》2010,(29):53-54
“把”字句主宾语的施受事不固定,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不固定。多种特征表明:“把”字句的语义原型应为“不同类个体之间竞争关系的表达”。竞争双方由“把”字关联。竞争方式由动词指明,竞争情势的优劣由动词后的补语决定.主语总是竞争的优势方,劣势方则成为“把”字的宾语。竞争的结果是“把”字句不可缺少的语义常项,由动词补充成分表达,这是“把”字句不能出现光杆动词的深层语义原因。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9.
刘宇 《教育教学论坛》2013,(27):149-150
本文选取2003年至2012年十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报告中把字句进行句法、语义和语用研究,得出报告中把字句宾语多由名词性短语、动词性短语组成;把字句结构为单一型处置式,其主语通常省略,主语与宾语的关系通常为施事与受事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重要句式之一。称其为"把"字句,是与它的词性、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等方面密切相关,其中,谓语动词和宾语对"把"字句的成句限制尤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