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化和异化概述直译和意译是翻译的两种主要的方法,直译与意译是归化和异化讨论的源头。翻译的归化/异化概念直接来源于1813年德国学者Schleiermacher(施莱尔马赫)《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但作者并未授以具体名称。1995年美国学者L.Venuti的《译者的隐形》定义这两种方法为异化/归化。Venuti是异化派翻译的代表。他提出  相似文献   

2.
翻译界对于归化以及异化的讨论引起了许多外语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将从异化与归化理论及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来讨论这个翻译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7,(2):77-79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4.
探讨翻译策略,通常会用二分法来谈论直译与意译、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等概念,但有不少人往往把这些概念混淆在一起.本文对直译/意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和异化翻译/归化翻译三对翻译策略通过实例进行探讨研究,追溯其根源,弄清其概念.  相似文献   

5.
归化与异化是翻译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两种翻译策略对文化的传播,交流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归化与异化对英汉习语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在两种语言转换过程中,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所作的不同的处理.长久以来,对于归化异化孰优孰劣,翻译界各执一词.笔者认为在商标翻译中,归化异化具有各自优势,可相互补充.译者应结合消费者心理和商标的功能原则综合运用归化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电影名称为探讨对象,以大量经典译名和近年来极受欢迎的法语片名为翻译实例,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的具体运用,并在此策略指导下,提出了法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直译和意译等多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晓丽  苏瑜 《海外英语》2011,(10):192-193
归化与异化之争在翻译界由来已久。从异化和归化的英语对应词的来源和内涵入手,可明确异化和归化的含义,使该术语的概念界定更加准确。异化和归化作为翻译策略,与直译、意译有一定联系,也有着本质的区别。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涉及到语言形式和文化内容两个层面,因此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异化和归化互补的双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相当宽泛的概念,翻译活动中文化因素处理的具体方法也就相当复杂。归化与异化的具体运用以及归化与异化的程度体现,最终只能由读者来校验,因此,翻译活动中,译文读者的文化水准将指导文化翻译的实践方法,即针对不同译文读者,灵活运用归化与异化。  相似文献   

10.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十年来翻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本文基于异化和归化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杰克·伦敦所著《野性的呼唤》的两种译本,分析异化和归化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在翻译中应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电影片名翻译中,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为两种主要方法。本文从电影片名本身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探讨了归化法和异化法辩证统一地并存于每一次翻译实践中。在片名翻译的具体过程中,译者应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归化法和异化法,以实现语言的相互碰撞、文化的相互交融、观众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翻译是本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翻译引进和再现源语文化.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归化和异化在翻译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它们的不足.本文认为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都是翻译中不可缺少的方法,译者应该采取科学态度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方式一直就是翻译中争论的焦点,但是随着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与文化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异化的翻译方式逐渐成为翻译的主流方式,无论是在英汉还是在汉英翻译中都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异化方法,要以异化为主,以归化为辅,丛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保持平等的态度,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常见的翻译策略,异化总是译者不错的选择。但关于归化与异化翻译比较的争论未曾停止过。1987年,一篇名为"归化——翻译的歧路"的文章更是引起了归化与异化的大讨论。这篇文章将主要对翻译中异化策略的定义,异化与归化的比较,导致译者采用异化策略的原因以及异化策略的评估这些主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浓缩和灵魂所在,文化差异是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归化异化翻译理论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已得到了当代翻译界的认可。本文通过分析一些电影片名成功的翻译案例,并结合归化异化翻译理论来探讨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如何灵活运用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6.
当前西方归化/异化的讨论多从后殖民理论视角出发,揭示强势文化在翻译外国文学时所采取的归化策略的文化殖民主义本质,提倡异化的策略作为一种抵抗以求文化交流上的平等.文章剖析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并与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异化/归化策略进行了比较.同时提出,在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传播过程的初期,归化翻译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传统译论视域中的归化/异化手段较韦努蒂倡导的异化策略更具操作性.译者还是应在忠实于原文和不妨碍译文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使归化异化互为补充.并防止过度归化或异化.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翻译界一直把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方法看作是对立体,对二者的争论伴随着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持续不断。本文通过分析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以及一直以来关于争论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之间的关系,对归化和异化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译者在语言层面应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文化层面应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思想。最后指出归化与异化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有巨大的贡献,然而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翻译策略是世界和中国翻译理论的支柱理论。古今中外,有三种翻译策略:1.归化翻译——传统翻译;2."归化加洋气"翻译——改良翻译;3.异化翻译——现代派翻译。鲁迅提出了三种翻译策略中的两种,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归化"翻译的学者,也是第一个推出"归化加洋气"说的学者。美国人韦努蒂提出"归化"比鲁迅整整晚了60年,提出的"异化"是第三种翻译策略,与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截然不同。中国的翻译理论家将鲁迅的"归化加洋气"翻译策略和韦努蒂的"异化"混为一谈,使鲁迅的"归化、洋气"翻译策略淹没在对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结果教科书中的翻译策略只有韦努蒂的两个——归化和异化,鲁迅首先提出"归化"这一事实也在韦努蒂的"异化"的热捧的喧闹声中被抹杀了。中国翻译理论界必须重新审视鲁迅对世界翻译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是翻译界长久以来争论的热点之一。归化翻译指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运用目的语文化易于接受的表达法,使译文更通俗易懂,更适合于目的语读者。异化翻译指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即尽力再现原文的色彩以便更好地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国情调。以对等理论视角对归化异化在翻译中的作用进行重新审视,以求得翻译中归化异化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