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TFP及其构成的来源及利用省区面板数据对河南省经济差异性进行测算、分析和描述,旨在为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要缩小河南省区域经济差距,中原城市群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应加大对豫北经济区、豫西豫南经济区、黄淮海经济区的技术扶持和帮助.而豫北经济区、豫西豫南经济区、黄淮海经济区在稳步增加要素投入的同时,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学习先进地区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应继续加大R&D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环境和支持服务系统,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3.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根本要求。文章分析了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机遇和挑战,构建了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基于2002—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破解经济高质量发展难题。研究结果显示:就横向上来看,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逐年提升,“十一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速最快;就分维度来看,创新效率水平最高,生活美好其次,经济动力再次,社会和谐第四,绿色发展程度最低;就纵向上来看,安徽经济高质量与长江经济带、中国经济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全面审视投入-产出过程中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须对产出增长中的要素投入贡献和技术进步贡献作出识别,以明确区域经济增长的效率差异。在测算1978年以来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差异测度方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区域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的效率差异,以揭示区域经济增长效率的非均衡性。分析表明,初始改革对地区生产效率的激励是非均衡的,地区间差异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非均衡性贡献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刘伟  张辉 《高校理论战线》2013,(4):98-118,158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发生相应的经济结构转型,那么就很难实现国家经济地位的根本改变。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中结构高度的演变,可以发现,我国从1998年开始进入产业结构高度演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截至2010年我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的三分之二;我国经济的增长与产业结构的高度演进虽然有一定时滞性,但二者整体上是相互吻合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高度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而非产业结构合理化促进城市GTFP。  相似文献   

7.
根据罗伯特·索洛的经济增长理论分析框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出山东省16地市2000-2019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增长率,综合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态势与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出现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素投入持续增加,驱动难度日益加大,另一方面创新能力逐步提高,驱动力度有待加强。最后从重塑发展动力和培育新的动能两个方面探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机制设计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索洛余值法估算出福建省1979—2006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就此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做简要分析。分析表明:(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经过80年代高位水平波动后,进入90年代呈现微增趋势;(2)1999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经济贡献趋弱。充分表明福建经济增长呈现的资本驱动特征,是一种较为典型的资本投入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10.
11.
安徽省近十年来实现了经济的稳步增长,通过生产函数模型研究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发现安徽省目前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于资本,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明显。分析了安徽省目前经济发展状态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保持其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发展格局下,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选取2011—2019年长三角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别采用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直接促进本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还能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相邻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在数字经济影响区域创新发展过程中,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基于社会组织“三圈”理论,从资源动员力、综合服务力、核心竞争力、自新自律力和思想引领力等五个维度,构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指数;在乡村治理视角下,从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民增收两个维度来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绩效。利用2016—2021年我国158个地级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抽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集体经济组织活力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改进效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活力水平每提高1%,可增加农民收入1.513%,提高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0.285%。因此,应持续强化乡村党组织领导,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14.
15.
在构建数字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赋权,综合测算了2015-2019年内地31个省份的农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投入导向型和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等控制变量,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选取安徽省1990-2006年数据,以进口、出口和FDI作为对外开放的替代变量,并测算出全要素生产率数据,运用VAR模型分析了对外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同时实证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的实证分析结论认为,安徽省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传递的,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产生的贡献较小,目前安徽省经济增长主要还是由要素投入增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索洛余值法及C-D生产函数,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估算了四川省1991~2008年间的总量生产函数及各要素贡献率,得出:四川省经济增长方式属于严重的资本驱动型.因此,可以通过放宽民营经济发展的条件、用信息化带动产业化、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等措施来维持四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尹宽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1):99-108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我国31个省市2000-2015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估算,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这16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上升态势,原因在于我国技术进步率的提升;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是得到改善的,西部和中部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上看,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能力、对外开放水平和政府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正,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统计学上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计算了我国2003-2012年的渔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空间梯度上,在研究期间我国渔业经济的TFP的动态变化平均值为1.033,基本达到效率前沿面,其中,东部区域渔业经济全要素生产率要优于中西部地区;时间梯度上,TFP在研究期间呈"N"形态特征,TFP指数的变动和技术进步指数的变动呈现出相似的变动形态。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渔业经济效益,优化渔业经济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期经济领域中存在的三个结构方面的不合理引发了“高原现象”,克服这种现象的主要对策为: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加速企业改造,增加职工收入,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