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茅坝隧道穿越煤层地段施工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黄茅坝隧道的瓦斯地层情况,简要论述了煤系地层中瓦斯隧道修筑的特点和施工中防治瓦斯采用的一些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围岩软弱,钢拱架间距和锚杆长度是影响初期支护安全和隧道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选取三联隧道煤系地层段典型断面,设定不同的工况,进行二维数值计算,研究钢拱架间距和锚杆长度的变化对煤系地层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的影响,分析了三联隧道煤系地层段合理的钢拱架间距和锚杆长度,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最大公路隧道渝湛高速公路真武山隧道日前顺利贯通。 真武山隧道是重庆至广东湛江高速公路重大咽喉工程,也是渝湛高速公路最长瓦斯隧道。隧道按双洞单向行驶的三车道设计,分左右线,总长度为3403.87米,总投资为1.04亿元,隧道净宽13.7米,净高7.65米,最大开挖宽度 18.5米,最大开挖高度 11米。承担该隧道施工的中铁十八局五处先后顺利通过168米煤系地层和200余米崩塌软弱围岩,创造了长大隧道施工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的佳绩。该隧道的贯通为渝湛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扫清了障碍,同时也为重庆市尽快改…  相似文献   

4.
目的:盾构掘进引起施工期土体变形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施工荷载和土体损失。结合曲线盾构隧道施工特点,本文旨在推导由土体损失及施工荷载(开挖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间摩擦力和盾尾注浆压力等)引起的地层竖向变形的计算公式,并研究隧道曲率半径对地层沉降的影响。创新点:1.通过建立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模型,推导出三维土体损失引起土体变形的理论公式;2.通过改写Mindlin解,提出作用在空间曲面上的面分布力引起土体变形的理论公式。方法:1.基于半无限体中任意单位空隙变形引起土体变形的镜像法原理,并根据实际三维空间域的积分思想,分别对盾尾处及开挖面处土体损失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进行推导计算;2.基于改写的Mindlin解,推导并计算曲线盾构隧道施工时各施工荷载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3.与现场监测、数值模拟及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可靠性。结论:1.盾尾整合间隙、摩擦力、注浆压力和开挖面附加推力引起的曲线隧道轴线上方土体的竖向变形曲线不再像直线隧道一样关于隧道轴线对称。2.由于曲线盾构隧道掘进时超挖的需要,各影响因素下总的地表沉降值及横向沉降槽范围都比直线隧道大。3.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大,各影响因素引起的土体竖向变形的峰值有所增大;总的沉降峰值和偏移量均随隧道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瓦斯隧道风险评估问题,基于熵值法和可拓理论,依托兴泉铁路某隧道工程进行瓦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首先,构建瓦斯隧道施工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采用熵值法对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并基于可拓理论构建经典域、节域及待评价物元计算风险等级关联度,构建安全风险量化评估模型;最后,对其瓦斯隧道施工安全性等级进行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6.
大独山隧道为I级高风险隧道,地质条件复杂,不可预见地质灾害较多,致使施工实际揭示围岩情况与设计存在较大出入。大独山隧道地层岩性通过关岭组一段,围岩岩性为泥岩、泥质灰岩,岩质较软,含泥量严重,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发育,岩体遇水后软化极快,多呈散体状及粉末状,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坍方。介绍大独山隧道超前加强支护新技术,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昆-石高速公路阳宗隧道断面跨度大的特点,通过经济技术、操作难易程度的综合比较,阳宗隧道使用WTD系统锚杆支护对围岩进行加固,效果良好。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隧道二次衬砌,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整治麻烦,给隧道施工和运营都带来极大的方便。采用地层-结构模式,运用同济曙光软件分析地质条件较差的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对围岩稳定性的扰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施工方法选择合理;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二衬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检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大断面公路隧道施工围岩稳定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昆-石高速公路阳宗隧道断面跨度大的特点,通过经济技术、操作难易程度的综合比较,阳宗隧道使用WTD系统锚杆支护对围岩进行加固,效果良好。使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隧道二次衬砌,降低病害的发生,减少整治麻烦,给隧道施工和运营都带来极大的方便。采用地层-结构模式,运用同济曙光软件分析地质条件较差的Ⅴ级围岩隧道施工方法对围岩稳定性的扰动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施工方法选择合理;采用荷载-结构模式,应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二衬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检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隧道衬砌结构设计合理、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超前大管棚支护是隧道进洞施工中穿越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堆积体或浅埋偏压地段行之有效地重要的支护措施。黔张常铁路晏家堡二号隧道出口为三线车站大断面铁路隧道,开挖宽度20.8 m,高度16.53 m,出口为软弱破碎围岩,采用大管棚超前支护和预注浆加固施工技术,取得良好效果,隧道安全进洞,为隧道大断面施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速铁路在西部地区的兴建,难免有穿越大山大脉的长大隧道,长距离大范围的遇到缓倾岩层,在Ⅲ级围岩中采用刚性支护方法施工速度慢、费用高,不可取。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总结一种新型隧道支护材料在长大隧道缓倾岩层初期支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微膨胀土隧道掘进施工时,由于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特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才能保证膨胀土隧道支护质量在施工前期及变形后期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三道岭隧道微膨胀土掘进施工技术,通过对所开挖隧道的地质资料、现场试验结果及监测数据的详尽分析研究,采取极具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较好地避免了隧道初期支护施工后通常出现的开裂、收敛,导坑下沉等变形现象,隧道支护及早封闭成环保证支护整体受力,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隧道的变形,较好地解决这一地区出现的微膨胀土隧道掘进施工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周山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结构型式,最大埋深70 m。隧道工程区为黄土地层,隧道出口段70m范围埋深在5-18m,属超浅埋黄土隧道。隧道开挖跨度达16.12 m,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坍塌并波及地表。洞口段采用大管棚进行超前支护,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及时形成封闭结构。施工效果表明,所采用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地层变形,保证超浅埋段隧道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基于二维地层-结构法计算分析了不同埋深下衬砌背后拱脚空洞对隧道结构安全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拱脚空洞的存在,浅埋隧道水平和竖向位移近似对称分布,最大位移位于拱腰位置;深埋隧道最大位移位于空洞位置.衬砌背后围压与隧道埋深呈反比关系,当埋深大于300 m后,其值稳定在初始围岩压力的12%左右.随着埋...  相似文献   

14.
隧道是围岩与支护结构的综合体.隧道开挖破坏了地层的初始应力平衡,产生围岩应力释放和洞室变形,过量的变形将导致围岩松动甚至坍塌.所以隧道完成以后必须进行初期支护,常见的初期支护有喷锚支护,锚杆,喷射混凝土,钢拱架等支护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篇文章首先对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的施工原理进行概述,从开挖方法、隧道支护、辅助施工三个方面,对浅埋深挖施工技术进行解析,并结合浅埋暗挖隧道施工造成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提出浅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地面沉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滨海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开挖动态过程进行了精细化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顶推力对周边地层及其内部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开挖扰动对地层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面-1.0~1.5D区域内(D为盾构隧道外径),扰动效果以新建隧道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盾构顶推力从0.1MPa增至0.4MPa时,地表变形及1.0D范围内地层压力均增大20%以上;新建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断面变形从横向鼓曲变为竖向拉伸,且整体出现上浮现象,顶推力达0.3MPa后,既有隧道拱底和拱顶隆起速度增加,以拱底为基准,顶推力自0.1MPa增加至0.4MPa时,隧道上浮量增大34.2%;施工过程中除保证常规地表变形监测外,对于近接平行上穿施工还需加强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和施工参数综合调整办法,以降低开挖扰动对周边地层和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因措施不到位、控制不严等因素引起的常见缺陷主要有二次衬砌厚度不足,二次衬砌与初期支护之间存在空洞,砼表面存在纵、斜向及网状裂缝等。造成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整治。本文结合具体隧道施工工程,详细介绍了隧道衬砌裂纹处理、渗漏水处理、脱空不密实处理、施工缝错台处理、蜂窝麻面处理、厚度不足处理等,为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F1风化槽,是翔安隧道施工难度最大的不良地质地段,其围岩含水量大、自稳能力差,采用何种支护方式进行施工,关系到整条隧道的施工安全.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对隧道支护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并提出合理建议,被采纳后正在正常有序实施,保证隧道的支护结构稳定,确保施工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9.
在高铁隧道施工中,二衬支护阶段的矮边墙起到预埋纵向排水盲管,引接环向排水系统的重要作用,是隧道施工中排水系统的中枢.通过对杭绍台高铁东茗隧道矮边墙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泄水口处加设钢筋网片、钢筋条、螺旋筋等方式进行补强试验,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城市地铁的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渗流对地表沉降存在较大影响。然而,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法施工的案例报道较少,地表沉降规律尚不明晰。本文以深圳地铁5号线和7号线重叠段工程为例,详细分析在渗流作用下浅埋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以及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在沉降控制方面的作用。创新点:1.系统分析了富水渗透性地层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发展过程以及沉降特征;2.验证了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富水环境下重叠隧道施工过程的可行性;3.研究了小导管注浆区、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和超前排水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方法:1.结合隧道施工方案和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分析渗流作用下的地表沉降特征(包括沉降影响范围、沉降槽宽度以及与拱顶沉降的关系等);2.通过三维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小导管注浆区和初支衬砌渗透性对地表沉降以及地层孔压变化过程的影响;3.通过模拟掌子面前方水平排水孔,研究超前排水措施对掌子面稳定性和地表沉降发展的影响。结论:1.对于渗透性地层中的浅埋暗挖隧道工程,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固结效应是地表沉降量以及沉降范围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全断面注浆能够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而小导管注浆的效果则十分有限。3.降低小导管注浆区的渗透性,尤其是初支衬砌的渗透性,可以减少地层孔压的下降程度,进而降低地表沉降。4.打设超前水平排水孔可以显著提高掌子面稳定性,却对地表沉降影响有限;当无法进行全断面注浆时,推荐采取小导管注浆与超前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