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阻抗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调查发现.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阻抗因素:一是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硬件与软件的不配套;二是现有评价体系的滞后;三是缺乏家长的配合;四是教师自身素质的缺失;五是教师的压力剧增。研究分析这些阻抗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减少以至消除这些阻抗因素,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地实施。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师素质的更高要求及其所带来的教师工作量的增加、当前教育评价体系的滞后,都给教师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正确理解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这些心理压力,并从个体、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缓解其心理压力以确保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抽样调查薄弱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对新课程实施不利因素的认识、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困难、教师获得新课程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等情况,结果表明,薄弱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清晰,知识结构老化,教学能力不足,投入感不强;学生基础差,难以适应新课程;课程资源匮乏,评价改革滞后。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广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心理适应性调查及调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新课程的实施与原有的教育环境、教育观念、评价标准、教育自身的条件都可能存在矛盾与冲突,因而,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对新课程的心理适应性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运用团体测量法和个人访谈法对1679名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心理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西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心理适应性整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表现在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普遍持认同态度并积极接受,且有良好的自身发展规划、合作意识和学生观。但不可否认的是,新课程的实施同样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宗岚  马会梅 《文教资料》2008,(3):129-130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这一带有探索性质的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教学效能感对心理压力和职业倦怠具有调节作用.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引导教师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积极归因,是新课程改革中培养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今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对洛阳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接纳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业已稳定的新教育教学理念,业务能力普遍提高,但角色、地位转变困难,教研能力提高慢等。只有从社会及国家政策方面、学校方面、教师个人诸方面全方位改革,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二期"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课程改革带来全新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不少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心理上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和精力投入,进而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专业态度、工作效能和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压力及调适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一系列新要求,产生诸多心理压力。通过对教师心理压力及成因的分析,旨在表明教师由于心理压力而引发的消极教育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建议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调整教师的心理压力,以期他们能够尽快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  相似文献   

9.
罗勇 《甘肃教育》2011,(19):25-25
2010年秋季,我省高中新课改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们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摇头者有之,观望者有之,迷惘者亦有之……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如何发掘教师的潜能,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相似文献   

10.
张永明 《教书育人》2006,(11):28-29
“报告式”教师培训不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实施要求有效的教师培训。几乎所有对新课程实验学校做过调查研究的人都在自己的调查报告中建议:“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但目前大多数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都缺乏实用性。笔者不久前对甘肃陇南实施新课程的几所小学进行了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很不理想,“新课程,旧讲法”的现象很普遍。分析原因之一,是由于我们高代价的新课程教师培训缺乏实用性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调查中,教师谈到:  相似文献   

11.
生物课程标准实施情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生物新课程实施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以四川为主的72所学校新课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专业素质偏低(特别是乡镇中学学历不达标的比例较大),教学资源匮乏,教材适用性不强,教学评价体系滞后,实验教学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新课程实施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特别是现在新课程设置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乡镇中学推行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式得到了根本的转变,课堂变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教师们已尝到了教改的喜悦。但是,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疑惑,如课堂活跃了,但难以驾驭了;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实施教学内容的素质和要求,使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在揭示教师在新课改中产生的种种心理压力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提出了缓解教师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英语新课程已在全国全面实施,其进展如何,教师能否适应,面临哪些问题,需进行实证研究并做出客观的估价.本研究以湖南益阳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为对象,运用问卷、访谈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就他们对新课改的认知和态度、对新课程实施的专业准备或适应以及胜任度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修订新课程、提高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适应性寻找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陈红文 《池州师专学报》2007,21(3):111-113,116
2006年秋季,随着高一年级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安徽省高、初中已全部进入新课程。有人说新课程实施的成功在教师。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淮北市地理教师的现状如何,能否承担新课程改革的重担,文章对淮北市地理教师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地理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较低,师资缺乏,年龄结构较合理,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与高校地理教育专业设置、中学教育规模扩大、地理学科在中考高考中的地位等有关。在现实情况下,应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交流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林静 《教学月刊》2005,(2):8-10
在我国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教育新现象、新事物。其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是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被人们日益重视的新事物。教师的专业应该“专”在哪里?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怎样的平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尽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本文就这几个话题展开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广大教师和学校领导能将教师的专业成长纳入新课程的实施目标中,使新课程的实施不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以教师的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7.
本次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将近5个年头,但其收到的效果跟我们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他们的适应情况怎么样?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课改在给教师带来专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其要求的新能力、新角色、新教法、新学法、新评价与新课程资源等给教师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在分析新课改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基础上,为了应对这些心理压力,提出了五种应对策略,即自我调适、同伴互助、专家指导、学校关心、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冲击已远远超过了新课程本身,教师遭遇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产生了新的心理应激。本文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引起教师心理应激的几种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缓解教师心理应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赣州市实施新课程的理念及思想正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渗透到学校和教师,从赣州市的情况看,各县(市、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水平极不平衡,主要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制度设计、专业支持等存在密切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调查数据,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多数缺乏职业幸福感,适应新课程实施欠缺的知识与能力,工作压力过大,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式单调,自身学习的动力不足等.并提出了加强经费投入,建立保障机制;开发多元化教师研修方式,加强校本培训;激发动力,加强激励,促进教师专业自我研修提高;改进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较快成长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其最终目的在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将培训内容内化为教学活动及实践的教学技能。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选择不同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方式,有重点、有方向地引导一线教师开展业务学习,思考并改进教学实践,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等方面逐步提升,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