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二十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创作上他以清新的文体及技巧而闻名于世。萨默塞特·毛姆于1874年1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英国使馆的法务官。他因两岁丧母,八  相似文献   

2.
蒲甘是金色的,浓而不艳,热烈又平静. 1930年,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东南亚游历,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他来到了蒲甘,他在游记《客厅里的绅士》里记载了他眼中的蒲甘:晨雾中,它们隐约浮现,硕大、遥远而神秘,就像幻梦的模糊记忆…… 蒲甘位于缅甸中部,紧临缅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蒲甘城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古...  相似文献   

3.
陈淑仪 《世界文化》2011,(11):31-33
伊恩·麦克尤恩(lanMcEwan,1948-)的名字在英国可谓家喻户晓。自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和最后的仪式》(FirstLove,LastRites,1975)获得毛姆文学奖以来,他的创作生涯便与各类奖项交相辉映。2007年,据其小说《赎罪》(Atonement,2001)改编的同名电影大获成功后,麦克尤恩更是在英国文坛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4.
正一位放弃了优渥工资的股票经纪人,选择在巴黎的旧街区穷困潦倒地作画,最后他甚至跑到了南太平洋的小岛过起了"原始生活"。这一切的选择似乎都源于他对都市生活的厌倦和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信仰,所以他追寻着心中的皎洁月光来到他梦想中的纯净之土。这是英国小说家毛姆的名作《月亮与六便士》(1919)中的情节。其实这部小说是以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高更为原型而  相似文献   

5.
吴超平 《世界文化》2009,(11):50-51
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威廉·萨姆赛特·毛姆(1874—1965)是少数游历过中国的作家之一,中国是其创作中的一大元素,中国人的身影时常闪现在其作品中,如小说彬色的面纱》、《人性的枷锁》、《信》,戏剧《苏伊土以东》以及札记《在中国屏风上》等。毛姆的作品有助于西方读者及今天的中国读者对20世纪初中国的想象。然而,在既定的帝国主义霸权话语的前提下,毛姆的作品只有话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英国现代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了一个艺术家的悲剧: 一个富裕的证券经纪人,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正当盛年,在人生前途远大之时,突然抛弃了妻儿,离开伦敦,跑到巴黎去画画。他那些异乎寻常的、怪异的画作得不到赏识,没有市场。穷困潦倒把他逼到太平洋小岛塔希提。  相似文献   

7.
正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其创作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两部小说可谓是20世纪最有名的政治寓言小说。正是凭着这两部作品,奥威尔的名字享誉世界。但从纯粹的文学意义上来评论,奥威尔还是无法与同时期的乔伊斯、劳伦斯、伍尔芙、毛姆等人相提并论。他的影响力更偏向于社会性和政治性。奥威尔以其作品的独特专长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  相似文献   

8.
英国辞典编纂家及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是利奇菲尔德的一个书商的儿子,他从小在书堆中长大。他是最著名的英国作家之一,但有不少人写出了比他更优秀的作品。使我们对约翰逊有所了解是由于他的朋友詹姆斯·鲍斯韦尔为他写了一本传记。鲍斯韦尔  相似文献   

9.
天命之年得王位1714年8月,54岁的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在浓雾弥漫中乘驳船来到英国,他此行的目的是继承英国王位。乔治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虽然乔治一世声称他继承英国王位是顺理成章的,然而实际上有不下50名信奉天主教的王室亲戚都比他有优先权。那么,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句谚语:“能忍受英国的冬天和英国饮食的人,就什么都能忍受。”似乎英国的饭菜就是这样不可言喻地难吃。看来,不管怎样袒护英国的人,唯独在这一点上也无法为之辩护。一位名叫林望的日本人曾经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他根据旅英期间对英国人饮食的亲身体验写了一本随笔集,题为《英国食物好吃》。他也是从考察英国饮食为什么那么难吃说起的。据他说,对食物的味道,人们并不关心口感似乎是英国饮食的传统,最为典型的是蔬菜的做法。只要是蔬菜,就不管  相似文献   

11.
爱德华·帕尔默·汤普森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历史学家,与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同为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领军人物.他坚持运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研究英国18到19世纪的大众文化,开新社会史学研究之先河,被视为"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乃至"20世纪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也满腔热情地参加理论争论和各种社会活动,跻身于当代英国最具魅力的社会活动家之列,又被称作"第一代英国新左派的理论旗手"和"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逝世后,他的同时代人、荣获“桂冠诗人”称号的英国剧作家本·琼生曾在《题威廉·莎士比亚先生遗著——纪念我敬爱的作者》一诗中称颂莎士比亚:“他可以折服欧罗巴全部的戏文,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时间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莎翁谢世370多年来,他的剧作不仅在英国,也在许多国家戏剧舞台上经常上演.为了  相似文献   

13.
回忆毛姆     
威利——从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起,我就这么称呼我的叔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无疑是当代最著名的作家,或许,可以说是最可悲的作家。这位瘦小、弱不禁风的老人有一张干瘪、布满皱纹的面孔,活象一位中国的圣人,总是拖着脚在法国南部弗拉角的豪华住宅——他那莫雷斯克别墅宽敞而空荡荡的房间里踱来踱去,象个迷了路的幽灵。他追索过去的安逸,对现实感到迷惑,对未来又充满恐惧。 1965年,当我陪他一起住在这栋里维埃拉赫赫有名的别墅那阵子,几个月来,我是他的第一个客人。“你知道,”他口吃得厉害,对我说,“我活  相似文献   

14.
"单凭他的四五部长篇,他在文艺界的位置已足够与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并列."以上文字为徐志摩追忆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作.其情真意切,景仰崇拜之情跃然纸上.除了于文字间表达对托马斯·哈代的敬仰之情,徐志摩更曾远赴英国以一睹偶像风采.那么,托马斯·哈代和徐志摩又有着怎样的文学因缘?  相似文献   

15.
约翰牛(John Bull)是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15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就曾引用过这个典故。“一些人称他为……真正的英国人,另一些人则叫他做‘道地的约翰牛’。”这个雅号原是英国人自己起的,它出典于16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兼宫廷御医约翰·阿巴思诺特(1667—1735年)的政治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该书的主人公约翰牛就是英国的人格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艺术家达米安·赫斯特(Damien Hirst)是"英国青年艺术家"(YBA)群体的领军人物,也是世界当代艺术领域富影响力的艺术家。如同许多特立独行,离经叛道的艺术家样,达米安·赫斯特的艺术生涯充满了争议。他夺人眼球的艺术创作及庞杂的商业活动次次将他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恨他的人斥责他为哗众取宠靠艺术吸金的伪艺术家,爱他的人把他奉若明星偶像,将他同安迪·沃霍尔和弗兰西斯·培根等艺术大师相提并论。达米安·赫斯特于1965年6月7日出生于英国的布里斯托。10多岁时,父母离异,他便与  相似文献   

17.
金斯利·艾米斯(KingsleyAmis,1922—)是英国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兼教师。1954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幸运儿吉姆》使他一举成名。这部书创造出了一个新的、富于喜剧性的反英雄的典型,他的名字在英国家  相似文献   

18.
蒋芬 《世界文化》2014,(3):12-14
<正>R.S.托马斯(1913—2000)是20世纪威尔士继迪兰·托马斯之后又一位饮誉世界的诗人。如果说迪兰·托马斯的诗歌将英国的诗风带入激情和想象,走向了超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传统相融、相生的发展道路的话,那么R.S.托马斯则是完全不同的风格,他的诗清晰、透明,苦涩、冷峻肃穆、厚重深刻,像经过多年雨水冲刷过的白石,用非常朴素的词语写古老而又有现代意义的题材,是沉思的诗,经得起一读再读。R.S.托马斯于1913年出生在威尔士的首府卡迪夫,是父母的独子。五岁之前他随身为海员的父亲在英国各大港口  相似文献   

19.
安东·多林爵士最近去世了。他是英国最杰出、最受爱戴的芭蕾舞男明星,也是达伊季列夫俄罗斯古典芭蕾舞团与英国当代各芭蕾舞团之间的连接桥梁。几十年来他在世界各地对舞蹈的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豁达大度,对舞蹈具有献身精神,为此,他仍鲜明地活在人们心中。安东爵士是英国的芭蕾舞大使。他衣着华丽,才思敏捷。作为舞蹈演员、教师、芭蕾大师和舞美设计师,他活跃在世界各地;从列宁格勒到东京,从委内瑞拉到加拿大,甚至活跃在美国的迪克·凯维公众娱乐演出活动中。他出生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原名弗兰西斯·  相似文献   

20.
哥尔德斯密斯(1730—1774),是18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英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一生曾广泛地接触了中国的思想文物,并在其创作中深受影响。他撰写的《世界公民》(又名《中国人书信》),不仅向欧洲介绍中国文化,而且利用中国的思想文物作为他批评当时英国社会弊病的论据,起到积极作用。《中国人书信》,是1760年1月哥尔德斯密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