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虔的《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它兼有散文与诗的特点,形神兼备,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巧用象征、意蕴深刻作者巧用象征,抓住象征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黄土地,通过对黄土地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征的细致而生动的描绘,高度概括了“岁月”  相似文献   

2.
一、两人对文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文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文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文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3.
一在教学交往中,人与人相互作用的基本方式就是竞争与合作,关于竞争与合作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自不同的理解。特别是对竞争的看法是贬多褒少。美国学者霍曼斯认为,“竞争是为了实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通常这种活动趋向于不否定其他人的收益”。台湾学者认为,“竞争是人们对有限东西的争夺。竞争是争取生存的行为,”是人们互相作用的基本方式之一。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另一种基本方式是合作,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协调一致的活动。合作的特点是在于每个人的行为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有利于他人。安德列娃认为,“竞争是在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4.
自然法理论在18—19世纪的失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卢梭、黑格尔、休谟和边沁等人对自然法推理论证体系的否定;二是奥斯丁和萨维尼等人对自然法法律理论的否定;三是休谟和孔德等人对自然法理性哲学观的否定。在近代思想家批判自然法理论的过程中,不仅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巨大影响的自然法政治理论几乎被全盘否定,甚至连自然法观念本身也被一起抛弃了。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有关古汉语假设复句关联词语省略与隐含的三个问题,对传统观点提出疑义。《左传》中无关联词语复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和”小信手学,神弗福也”,一直被多数学者认为是因果复句,而作者提出两句均应为假设复句的看法。学界多数人认为,假设复句的条件分句中的“果”“诚”两词,充当假设连词或兼起假设连词作用,而作者对此种观点持否定态度,并从不同角度论证“果”“诚”两词应属于副词,只修饰分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不起连接分句与分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否定是各语言中共有的现象,不同的语言有其自身不同的否定表达法。这种语言现象常使学习外语的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方面感到困惑甚至因为“望文生义”而容易误解。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一语言现象。本文从“意形同否”,“形否意肯”和“意否形肯”这三个方面综合阐述英语这一特殊语言现象—否定的不同表达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有些人在特别强调“按劳分配”的同时轻视或否定了“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原则的有机联系。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从理论认识上说,人们否定“各尽所能”是社会主义原则,是因为对其含义作了错误的理解。例如,有的经济学家说:“各尽所能反映的是共产主义的劳动形式”,即“社会上一切有劳动能力的成员都能不计报酬地、无条件地、自觉自愿地、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8.
一、两人对艺的本质看法不同:1.孔子将艺术与“善”相联,柏拉图侧重谈它与“真”的关系。2、艺术形式在孔子处只获得附庸身份,柏拉图则从本体论角度凸显其独立性。3、孔子提倡“表现论”艺观,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仿”。二、两人都对艺的社会作用予以关注。但一个从仁学出发肯定情感,肯定艺术;一个依据理念论而否定情感,否定艺术。三、孔子“为人生而理论”,柏拉图除此之外也“为理论而理论”。由于中西化精神的不一致,他们的思想在理论形态和特色等方面都体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是一个还是三个的不同回答,不是对唯物辩证法个别原理、个别细节的分歧,而是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的原则争论。有些同志认为,“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即对立统一规律”,而量变质变和否定的否定规律同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一样,不过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展开”和“具体表现”,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我认为,无论从无产阶级导师们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论述中,还是从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辩证发展规律中,都得不出这样的结论。相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事物的辩证发展都告诉我们: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是三个而不是一个,即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的否定规律;正是这三个主要规律和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和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0.
如何正确地表达一个“命题的否定”及“否命题”是“简易逻辑”中的难点之一.有些同学在写原命题的否命题时,仅写了对结论的否定;还有一些同学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却假设条件和结论都不成立.说明他们混淆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这两个概念.事实上“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如果原命题是“若p则q”,那么这个命题的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而这个命题的否定是“若p则非q”.可见,否命题既否定条件又否定结论,而命题的否定只否定结论.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三大规律中的两个,即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前者被列宁称作“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后者被恩格斯称为整个过程的核心,其在人类认识史上地位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它们被本身的内容所规定,如果离开了“一、二、三”这三个简单数字,就根本无法说明。试看,对立统一规律讲的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用中国哲学史上通用的语言可称之为“一分为二”或“合二而一”,是“一”与“二”的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讲的是事物发展要经过两次否定的三个阶段,可以简略地称之为“三段式”或“三一体”,是“二”与“三”的关系。所以说数字“一、二、三”与辩证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不同论是在批判一切历史观念中建立自己的史观的,否定主义哲学的历史观将过去各种思想的描绘,改为对思想与思想之间价值关系的探讨。否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本体性否定,由此解构中国历史或思想史就由本体性否定关系的三个层次新构成。以其方法看中国学史则可分为学观念的变革史和学作品的鉴定史这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黄色的土地给我们黑色的眼睛留下了苍凉。古朴的气息覆盖了我的全身。黄色的土地透过聆听的耳膜,无声搏击着我的血脉,让眼睛流下无声的泪水。植根于这片黄土地,岁月在黑暗中无声地疯长;紫色的灵魂在泪水深处慢慢消亡。抬头仰视骄阳,低头俯视这片龟裂的黄土地;黄色的光芒将黑色的眼睛灼得生疼。我用几乎破裂的耳膜聆听这片黄土地的故事。残日。寒星。黄色的土地被冷色染成了血红色。一群“奴隶”,在这片龟裂的黄土地上劳动。脊梁上,是侵略者无情的鞭印……在日月的交替中,一批又一批的“奴隶”,在掩埋好上批“奴隶”的白骨之后,他们把泪水、…  相似文献   

14.
《知心姐姐》杂志公布的近期所做的3个“知心调查”报告显示,父母与子女在很多问题的认识上相去甚远。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子女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  相似文献   

15.
孩子: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从事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区的父母对孩子最常说的三句话是:听话,好好学习,没出息。而同时接受调查的18个省市的6000多个孩子,却表达出强烈的愿望:我们不想在否定中长大!专家们说,“听话”是命令式的语言。的确,父母比孩子懂得多,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获取人生的智慧与经验。但是这一切要建立在非命令的、平等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的平等沟通,才能营造良好的、适宜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孩子们对“没出息”的反应最为强烈。有相当多的孩子说,父母特别爱用“笨蛋”、“废物”之类的词刺激我。专家们说,父母的这些话可…  相似文献   

16.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文化领域的突出表现之一,便是全面否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鼓吹者们直言不讳地提出“否定传统,开拓未来”,“要根本改造和彻底重建文化传统”。他们动摇民族自尊心,说什么中国之所以长期落后,根本原因是自古以来一直受着一种“封闭、保守”的“黄河文明”的支配,而“蓝色文明”即资本主义文明,则揭开了人类历史的第一个“新纪元”,结论是:“只有用蔚蓝色的海洋文明在干涸的黄土地上浇上一片霖雨”,中国才能“获得生机”,跨入“新纪元”。这种喧嚣曾在高校青年学生中激起过共鸣,一时被当作“蓝色文明的新思维”。因此,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决不是什么学术之争,而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相似文献   

17.
赵松波 《贵州教育》2010,(10):40-41
在新课改大力开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在教学中“小而实”:即教学目标定位小而准确、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落到实处。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一些初步认识,我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观察水”的教学内容为契入点,在同伴的帮助下,以“一(个教学内容)拖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方式先后上了三次研讨课,在“否定之否定”的“磨课”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痛并快乐”的有效教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得是”问句是关中方言中的是非问句,在语义上,“得是”问句分为三种情形:第一,表示反诘,语义居中,没有明显的肯定或否定趋势。第二,表示说话人故意曲解对方的语义,语义倾向于否定。第三,表示主观推断,语义倾向于肯定。语用上,“得是”问句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求证式、推断式、求同式、反预期式,不同的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语用目的。  相似文献   

19.
王伟军  武萌 《文教资料》2006,(15):166-167
肯定与否定是语言的两个基本问题。在汉语中,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存在第三种情况;但在日语中却存在既能表示肯定又能表示否定的词,本文中我们称其为“双性判断词”。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中判断句有哪些特点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不用 判断词“是”的。表判断的句 子,有其固有的格式。常见的形 式有四种。1、……也;2、……者……也;3、……者……;4、……。(无“者”、“也”)第一种谓语后边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如:“张骞,汉中人也。”译为“张骞是汉中人。”第二种,主语后边加“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这种形式的判断最为明显。如“陈胜者,阳城人也。”第三种是主语后边有“者”复指、提顿,引出谓语,但谓语后无“也”字。如“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它的判断意味没有前两种强。第四种,既无“者”复指,提顿,也无“也”帮助判断。如“荀卿,赵人。”判断的意味更弱些了,是一种解释性句子,仍是判断句。 表示否定的判断就是在谓语前面加上否定副词“非”。这里要注意,“非”是对整个谓语判断的否定,而不能看作是仅对其一部分的否定。如“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非”不只是对“士”的否定,而是对“士之怒”的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