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知识链组织之间合作的知识协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协同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其协同效应来源于知识协同的规模经济效应、范围经济效应与学习经济效应.知识链组织通过协同识别机制,寻找到合适的企业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知识协同过程中,组织之间通过知识共享、知识转移与组织学习等互动过程而实现知识创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创新合作伙伴选择的涌现理论,构建了包括组织间战略文化协同、技术协同和组织协同的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体系,将组织间知识协同效应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效应和增长性知识协同效应.采用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对知识协同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开放式创新组织间协同管理3个维度对知识协同效应两个维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组织间技术协同对效率性知识协同效应作用最大,组织间组织协同对增长性知识协同效应作用最大.因此,在不同阶段企业创新管理应该选择侧重点,在获取外部技术知识前期阶段进行知识共享时,技术协同是组织间协同管理的侧重点,而在获取外部技术知识后期阶段进行知识整合时,组织协同是组织间协同管理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管理》2017,(5):1-6
组织间知识协同能够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获取组织间知识协同对于成功实施开放式创新至关重要。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是组织间在知识方面的相互配合与协作,知识资源跨越组织边界的优化配置。基于Amit和Zott构建的价值创造来源理论,将组织间知识协同分为效率性知识协同和增长性知识协同。进一步对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具体包括知识协同机会识别机制、知识协同利益激励机制、知识协同沟通协调机制、知识协同产权保障机制。最后对提高开放式创新组织间知识协同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从知识协同角度研究开放式创新,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研究,能够更为具体指导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知识链成员的战略差异对成员间的知识协同效果的影响。基于协同学原理,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战略协同的前置变量,构建基于战略协同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探究战略协同与知识协同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链战略协同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前置变量,平衡知识链各主体间的战略差异,促进知识链知识协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协同环境的企业知识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晏浩 《情报杂志》2006,25(6):97-99
从知识管理的目标出发,分析了组织内部影响知识管理实施的因素。提出了基于控制论的协同知识管理观,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构建了协同知识管理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下知识管理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其内部知识协同的动机,对于企业更好的管理和激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知识协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组织学习的视角,从知识贡献者和知识寻求者两方面,探讨了影响研发团队成员主动参与知识协同的动机因素,并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声誉、共享意愿及群体认同对知识贡献者参与组织学习的动机具有不同影响;社会地位、渠道多样化及社会存在感对知识寻求者的主动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应用性学习与探索性学习均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团队激励对组织学习和知识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具有干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知识协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协同是做好应急部门联动、优化应急资源配置、共享应急信息、提高应急决策水平的基础和重要支撑.结合应急管理领域知识特点,分析了应急管理知识协同的动因,并通过该视角提出了优化应急组织的知识存量、建立应急知识协同网络和构建协同交互式应急知识管理系统等应急管理对策及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绩效,减少因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科技体制改革背景下的科研管理知识协同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我国科研领域的管理分散和创新效率不高等问题,分析了科技体制改革的动向和发展科研管理知识协同的必要性,在探讨了知识协同内涵与相关特征之后,深入研究知识协同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素,并以此梳理了科研管理知识协同的概念框架、要素框架和层次关系框架,以期勾画出科研管理知识协同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9.
论知识管理的时空协同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文萍 《情报杂志》2005,24(5):107-108,111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对知识的时间性和空间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应用控制论的原理探讨了知识管理对知识体系的时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关于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研究,涉及组织声誉和环境动态性因素的研究较少。通过对浙江地区213家制造企业的调查,实证研究了组织声誉对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影响作用,以及不同程度环境动态性情景下,组织声誉对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影响效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交易公平都促进了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进行,而随着环境动态性程度的增加,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交易公平对组织间知识分享的正向作用减弱。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知识协同管理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知识协同管理是提高知识创新与运用的效率进而保持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对整个供应链的知识协同管理绩效水平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对于找出影响绩效提高的关键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供应链知识资源效能,实现供应链的高效、敏捷运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知识协同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进而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供应链知识协同管理绩效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运用一个算例验证了指标体系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R&D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研究R&D组织知识管理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及其标准问题。基于知识管理的认知模式和社会模式给出了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观和过程管理观,指出过程管理观更适合于R&D组织的有效知识管理。最后,讨论了在R&D组织中进行有效知识管理应重点克服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知识型组织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知识社会 ,核心的生产要素是知识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知识型组织的管理在人性假设、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 ,其宗旨是有效地激发知识工作者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因其特有的属性而存在特有的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模式。学术论文成果,这一科学研究工作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决定了学术期刊在科学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本文分析了学术期刊知识组织与知识管理模式,并探讨了通过有效知识组织与管理,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知识转化灰箱模型与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理论和认知学理论,对隐性和显性知识转化过程进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假隐性知识”、“假显性知识”的概念和知识转化过程的灰箱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在制定企业知识管理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内部驱动力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无疑是打造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有效工具。知识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知识管理的成功离不开来自于企业内部多方面力量的推动。本文基于对知识管理内部驱动力以及知识管理的动态能力组成要素的研究分析,构建了知识管理内部驱动力各构成要素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模型,并做了实证验证,为我国企业有效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建议和策略指导。  相似文献   

18.
高校知识管理实施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晶  聂规划 《科技与管理》2005,7(2):147-150
借鉴左美云“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构建反映高校知识管理实施体系框架的模型,建立了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模型和高校知识创新模型。为高校知识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虚拟组织作为一种跨组织的管理模式,其知识转化和学习模式与传统的组织有所不同。本文在知识转化模型—SEC I模型基础上,将其扩展建立了虚拟组织下的知识转换和学习模型,分析了在个人、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知识转换和学习模式,提出了促进知识转化和学习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合作创新企业间技术知识转移中知识破损问题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忠  黄瑞华 《科研管理》2006,27(2):95-101
知识日益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共享与知识转移是合作创新的必要过程,影响合作创新的绩效。而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技术知识经常不能完整传输和吸收,产生知识破损导致转移困难甚至失败。本文首先探讨知识破损的界定,并从其参与要素角度剖析破损成因。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针对性地探讨减少知识破损的策略与途径,从而促进合作创新中知识转移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