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目以“绿”为中心来拟题,写一篇作文。参考题目:1.我心中的绿色世界2.绿,生命的色彩3.我流连那片绿色(苏教版)提示:要写好该题目,一定要先弄懂“绿”的含义——绿代表什么?绿,可以是一种颜色,被调进画家的笔墨;绿,可以代表环保,引起我们对环境问题的联想和思考;绿,也可以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我们的理想与追求,象征着生命,象征着和平,等等。在我们确定绿的含义之后,才可以选择自己写作的方向。要写好这个题目,同学们需注意:文章可以由本意切入,但一定要用象征意对主题升华;文章可以直接应用象征意写作,但一定要联系本意自然导出象征意;此文比…  相似文献   

2.
“荷塘月色”、“绿”篇散文同是写景,却各有特点,“荷塘月色”素谈朦胧,情调委婉含蓄,“绿”浓丽明亮、情调明朗奔放.一、抓住景物特点描绘景物两篇散文都能抓住景物特点来描绘景物.“荷塘月色”处处抓住荷塘月色素淡朦胧的特点来写,文中作者不仅写出月光是“淡淡”的,月光不是“朗照”,而且对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月色、树影、远山等的描写,使读者处处能看出这个特点.而“绿”则抓住了梅雨潭水的特点——绿来写,从不同的侧面铺写了“绿”的奇异、可爱还设置了瀑布梅雨亭.  相似文献   

3.
一范爱农认真阅课文,简要地回答以下问题: ①本文以作者和范爱农的交往为线索,写了范爱农的几个生活片断,而这几个生活片断均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政治事件作背景,这样写,对深化文章主题、表现人物性格是必须的,为什么? ②本文有四处直接写范爱农的眼睛,四处写范爱农的喝酒,请具体分析这些描写对表现范爱农思想、感情、个性、品质的作用。二爱国学者顾炎武本文是评传性质的文章。“传”要引证史料力求完整地叙述人物生平;“评”要在“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地论述人物的思想品质。课文第五小节很好地体现了“传”和“评”的关系。认真阅读《藤野先生》、《〈呐喊〉自序》、《鲁迅精神》等文章,参照本文第五小节的写法,试写一篇八百到一千字的鲁迅评传,内容可有所侧重,题目自拟。要求:“评”、“传”结合;材料要翔实,评论要以确切的材料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三篇讲读课,一篇自读课,各课的学习重点各有侧重。但无论怎样,写小说,重在写好人物;读小说,自然就要体会作者怎样刻画人物。单元教学要求指出了两点:“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但环境是为写人服务的,人物离开了环境,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性格形成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因此,我认为两个问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一个问题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即“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一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即”与“既”、“圆”与“园”,有些同学总易混淆,请你选字填充,分辩这两组字。 1、即既①席②然③使④当⑤得权利⑥成事实⑦一触发⑧来之,则安之⑨而⑩立 2、圆园①团②花③圈④满⑤方⑥心⑧林⑨珠笔⑩明二天上的街市这首诗具有节奏鲜明的音乐美,请按例句要求给诗中加上停顿记号,朗读时有助于你把握句子的节奏(例:“远远的|街灯|明了”) 三一件珍贵的衬衫著名作家苏叔阳写的《小刘的衬衫》记叙内容与课文基本相同,但它是以第三人称写的。读读下文,然后说说用第一人称写,与用第三人称写各有什么优点。  相似文献   

6.
语文第8册第1、2组共安排了8篇课文、两个《基础训练》和一篇读写例话。8篇课文中,有的侧重于描写景物,寄寓作者的情怀;有的侧重于表现人物,展示人物的优秀品质。《中国石》是一篇讲读课文,写了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和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作者以此来抒发边防战士热爱祖国的情怀。《旅行家树》是一篇阅读课文,是借物抒情的好文章。作者借“旅行家树”在不同环境中的具体事例来赞美其为人类造福的崇高品质。写人的文章,作者围绕一件件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来赞扬热心助人、默  相似文献   

7.
体验作者激情学会表达方法江苏张勇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饱蘸激情的散文。作者以细腻深情的笔调,描绘了梅雨潭美丽醉人的景色──绿,抒发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如果说写梅雨亭、梅雨瀑等陪衬物是作者淡淡的一笔的话,那么在第三段作者对“绿”的正面描写则是...  相似文献   

8.
提起朱自清的散文,读者自然会想起《背影》。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总是给人带来阅读上的美感,《绿》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绿》写的是游温州仙岩的所见所闻,朱自清对梅雨潭的评价是:“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而人们读罢本文也会由衷地惊诧于朱自清的《绿》来。朱自清的《绿》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呢?不妨探讨一下本文的艺术特色。《绿》在写作上分两个层次:一是写梅雨潭的瀑布;二是写梅雨潭的绿。作者开门见山地写他第二次到仙岩,使他惊诧的是她的“绿”。这是全篇的“眼”,也是全篇的点题。《绿》的第一层次…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 本单元有一类课文两篇,二、三类课文各一篇,“读写例话”一篇。训练重点项目“详写和略写”,侧重于写的训练。《狼牙山五壮士》训练“详写人物的言行来突出中心”;《抢险》则增加了“详细记叙事情的经过”的训练;《半夜鸡叫》要求对上述基本功以巩固和运用,然后通过“读写例话”的教学,上升为理性认识。其后的《基础训练4》,则进一步训练运用“详写和略写”这一基本功的技能技巧。 本单元训练,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项目之一。训练得好,学生写出的文章有中心,内容具体。同时,它与前后单元的训练重点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本册教材中,它紧接“中心要明确,段落要分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简析这个单元由五篇散文,一次作文和应用文训练与一篇知识短文组成。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五篇散文可分为两类,其中《白杨礼赞》、《井冈翠竹》、《松树的风格》、《茶花赋》为抒情散文。这几篇散文都抓住某些景物的特征,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表现某种道理、风格、精神或品质,写得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温馨的风》为叙事散文。《白杨礼赞》采用象征手法,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颂的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五册安排了四课看图学文。写人与写景各两篇。教学时应根据这四篇课文的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八角楼上》生动地描绘了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撰写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的情景。这一课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理解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学习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六单元是以“绿”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囚绿记》是我国现代作家、翻译家陆蠡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写成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课文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的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的生存状况和真挚心愿,含蓄地揭示了华北地区人民面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苦难命运,象征着作者和广大人民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整体设想 1.教学目标本单元共五篇文章。组成散文单元。它分别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出发,从不同的选材角度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丰富多姿地反映了散文体裁的共同点——形散而神不散的写作特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基本方法,并进而初步地学习散文的写作方法,逐步做到会读散文,理解散文象征的写作手法,学写这类散文。 2.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五篇散文的学习,弄懂什么是“形散”?什么是“神聚”?为什么要“形散神聚”?怎样做到“形散神聚”。使学生弄清,“形”指的是取材与剪裁,“神”指的是中心,是立意。“形”与“神”是紧密联系的。“形”是体现内容的珠宝、“神”是贯穿文章的红线、“形”由“神”穿成一串熠熠闪光的项链,光亮照人。除此之外,散文重要的表达手法之一是,作者多采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中心思想,本单元各篇均采用了这种手法,这一手法亦是本单  相似文献   

14.
《爱莲说》和《陋室铭》是两篇脍炙人口的文言作品,两文在内容和形式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情态各异。因此,比较两文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对理解、把握课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同中之异从主题上看,两文表述的都是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但《爱莲说》的作者表达的不是隐逸,而是在污浊的尘世间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陋室名》流露的则是作者消极遁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从立意方式看,两文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但《爱莲说》是通过正面赞美莲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陋室铭》则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写“陋…  相似文献   

15.
五年制小语六册第六单元是由两篇看图学文和两篇参观记组成。根据这组课文的特点,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课文的“顺序”入手,理清文路,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组材的方法不同,但都体现了“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特点。《送水》是按由近及近的顺序写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划出各自然段中的首句,即“蓝天下面的麦地里”、“村边路旁的几块麦地里”、“在割过的麦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六篇文章,其中一篇讲读课文是《人类的语言》;两篇课内自读课文是《晋祠》和《从宜宾到重庆》;另外两篇课文三篇文章则是课外自读:《说明文二篇》中的《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美洲“彩蝶王”》及《听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课文写旧北京春天的大风,把无形的风写得如此生动、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完全得力于作者深入、细致的观察。板书设计按课文的层次结构,分列了作者对风的“总写”、“分写”和“反写”三部分。课文开头,作者简略地总写了旧北京春天大风的起因和气势。接着,在主体部分,作者又细致地分写了狂风肆虐的各方面。这里,作者仿佛是信手拈来,姿意写去,其实层次井然,结构缜密。板书设计在这方面点明是必要的:先写“铺外的风”,是从“物”写到“人”;再写“屋内的风”,是从“人”  相似文献   

18.
叶永烈从自己的成长中,深感学好语文课,对将来的写作大有益处。他以为,学语文有几点“窃门”:一是背诵──课文中的名句,必须背诵。背熟了,受用无穷;二是分析──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谋篇,这样布局。要“站”在语文课本上,别‘孤”在语文课本上。“站”着,看得远,看得清;“趴”着,只看到片言只语,看不见全局,就不会作全面分析。三是比较——不只是读一篇算一篇。要把这篇课文跟那篇课文相比较,比较不同作者的不同风格。比较各种体裁的特点。所以,学习语文,千万别只是死记硬背(虽说必要的地方还是要背),要开动…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来寄托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特点。进一步明确象征体和本体的关系,正确运用象征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感染力。 2、学习本文优美、细腻、饱含激情的语言,了解这种诗化语言所特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背景材料《灯》这篇散文,选自巴金散文集《废园外》(1942年出版)。作者在这本集子里,写了一篇“后记”,对我们了解这篇散文的主题是有一定帮助的。现节录如下: 这些天里,笼罩在太平洋上的暗云紧紧地压住  相似文献   

20.
一、本单元作文训练基本要求本单元作文的范围是“写物寄意”类的散文写作,要求是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写物寄意”,“写物”是方式、手段。它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是描写具体事物。“寓意”是寄寓作者要抒发的文旨。它是写作之目的。借某种能寄寓作者的思想、观点,表明作者的感情倾向性的事物的描绘来表述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旨。要达到上述的“要旨”、“单元训练”要求做到“抓住景物特征”,“恰当类比”。这两条是评价本次作文是否达到要求的两个重要标准。向学生布置本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时,宜明确列出这两条。二、本单元作文技法指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