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读书"三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学习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或诵,以增强记忆。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相似文献   

3.
4.
古往今来,不少名人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治学的经验。有趣的是,好多经验可归纳为”三诀”。西汉文学家刘向把读书打了三个比方: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三国时董遇读书抓“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  相似文献   

5.
三字秘诀: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诀":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三余:三国董遇善于抓"三余"时间读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相似文献   

6.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三读——清代梁启超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三视——《文心雕龙》研究专家牟世金把书视为朋友、大敌、老师。  相似文献   

7.
一目十行:《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代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二》:“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一眼看十行是不可能的,但用来形容读书速度快,夸张实在生动感人。 二分群书:人生苦短,书籍浩繁。我们只能根据自身知识积累需要不断地选读。一般将群书划分为两类:一类精读,以求其深;一类浏览,以求其博,既深且博,自当功力日进,以至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相似文献   

8.
名人读书法     
茫茫书海,择其善者而读,是每一位读者梦寐以求的事情。而了解历代名人的读书方法,大有裨益。不求甚解法这是晋代陶渊明的读书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说的是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相似文献   

9.
名人读书法     
《今日教育》2012,(4):59-59
1.鲁迅的读书法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  相似文献   

10.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茅盾在一九四二年曾总结过他的“三遍读书法”。他说,读书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就读完,这好比坐飞机鸟瞰桂林全景;第二遍要慢慢读,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归结起来,这三遍就是鸟瞰式(求得初步印象)——精读式(品味作...  相似文献   

11.
名人读书法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博(博览 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读 (熟读成诵)。 鲁迅读书有"三性":目的性、灵活 性、广泛性。 茅盾"三式"读书法:第一遍,鸟瞰 武(求得初步印象);第二遍,精读式(品 味妙处);第三遍,消化式(吸收其中的  相似文献   

12.
名人读书法     
名人读书法马克思读书有“三字秘决”:博(博览群书);记(折书角、画线、做记号以加强记忆);读(熟读成诵,以增强记忆力)。毛泽东在校读书时坚持“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琐事、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徐特立读书有“三法”:日积月累法;古今中外法;借书摘抄法。...  相似文献   

13.
培根“酿蜜法”:不应该像蜘蛛那样肚子里抽 丝,而应该像蜜蜂那样,采百花酿成蜜。 列夫.托尔斯泰“积极思维法”: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 克尼日雅尼“有无法”:要读懂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华罗庚“厚薄法”:书由厚变薄是阅读能力提高的标志。 陈善“出入法”: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得出  相似文献   

14.
古今名人读书大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而且因人各异,精妙独到,别有意味。◆为我所用读书法清代诗人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首诗:"读书数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他还说:五经,二十  相似文献   

15.
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相似文献   

16.
自学考生都觉得时间紧张,无法挤时间,其实,只要合理安排,时间总是有的。三国时期的董季植曾总结了「三余」读书法,即:「夜晚是白天之余,雨天是晴天之余,冬天是一年之余」。我在自学中也根据教师  相似文献   

17.
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者,与朋友们共赏共勉。 四当 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相似文献   

18.
古今智者无数,读书经验颇丰。今集以"四"类之说者,与朋友们共赏共勉。四当宋代诗人尤袤对书味的揣摩最丰,他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相似文献   

19.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讲究读书方略而事半功倍,这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读书方略方法方面他们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  相似文献   

20.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三读——清代梁启超认为看书一般为粗读,有价值的要细读。格言类的要精读。明代陆世仪主张要精读、细读、熟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