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左传》对灾异、卜筮、梦象等神秘事件的描述,既是春秋时期巫风盛行的真实反映,又融合了作者“崇礼尚德”的理性精神,体现出作者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对历史发展动因的思考.天命与道德合一的历史叙述,使《左传》呈现出“巫史交融”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2.
《左传》之预言叙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好预言,预言多为巫卜和史官以及统治集团内部的高级成员。预言分两大类:直觉的经验的预言主要是根据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来判定吉凶祸福;技术的知识的预言主要是借助专门的工具,运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包括卜筮、梦占、星占等来推测兴衰成败。预言在《左传》中最明显的功用是安排情节结构、构筑悬念以及政治伦理的训诫诱导。以此形成的预言叙述模式对后之历史叙述和虚构叙述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成熟的编年体史书,以其叙述的典范性为后世史传文学和叙事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在叙事方式上亦史亦文的特点,以及它在叙事方式中体现的思想性和兼容性,都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历史著作。文章以叙事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藉由对《左传》叙事结构、表现形式及其话语的把握,凸显它作为一部史书的浓厚文学特质。  相似文献   

4.
<正>《左传》中描述的迷信现象,历来是学者们颇为关注而又莫衷一是的一个争论焦点。作为史书,《左传》自然以记史为主,但也有人认为:“左氏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其失也巫,斯之谓欤?”(汪中《左氏春秋释疑》)清人的这一论断,是对《左传》很严厉的指摘,在研究界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左传》、《史记》描写战争中的卜筮内容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二者在描写中所体现出的相同和不同的意义,反映了司马迁进步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左传》记史以外,描述了很多迷信现象,诸如天道、鬼神、灾祥、卜筮、占梦之类。正如汪中在《述学.左氏春秋释疑》中所说:"《左传》所书,不专人事,其别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灾祥,曰卜筮,曰梦"。诸多的迷信现象构成了《左传》除人事以外的另一类内容,历来学者对这类现象褒贬不一,但否定的态度一直占据主流。如韩愈在《进学解》中说:"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清人韩?也说《左传》:"好语鬼神,易致失实"(《左传纪事本末序》);  相似文献   

7.
朱占青 《天中学刊》2004,19(4):52-55
《左传》在叙事上的成就非常突出,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叙事作品的典范之作。《左传》同时采取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两种不同的叙述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和叙述客观性的统一,《左传》又采取了叙述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鉴于一些专家学者在论述《左传》的时候,往往指谪作者迷信卜筮,违背征实的精神。本文从三个方面,即一,统治者自己的愚昧;二,统治者对封建迷信的利用;三,占卜者本身的油滑、投机和政治阴谋论述了《左传》的作者对迷信卜筮之事的记载,并不是违背了征实的精神,而恰恰是征实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前人对《易经》的注释仅仅重视文本意义,而忽略了圣人伏羲所设的卦的预言功能。朱熹著书《易学启蒙》阐述他的卜筮理论,其可贵之处在于把卜筮作为一种实验性的实践方法。在朱熹看来,卜筮与修身休戚相关,但卜筮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朱熹将卜筮“理性化”和“神圣化”,从而为文化传统的体系化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左传》有很多关于卜筮的记载,春秋时期许多事情都需要通过卜筮来做出决定,所以其分类非常繁复。虽然卜筮在这一时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伴随着理性观念及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卜筮有其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左传》里记录了大量的龟卜和筮占的例子,然而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人再也不像商周时期的人们那样对卜筮崇信和依赖,它们在“国之大事”和日常琐事中失去了往日的决定性作用,于是本试从“卜先筮后”、卜贵筮轻、卜筮的衰败和衰败的缘由进行论述,并试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叙事照应方法缘于其继承了《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典籍的内容和叙事方法。他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运用人物对话的照应叙写重大事件,将人物对话照应与叙事相结合,三组人物对话照应形成了刘邦韬光养晦的策略,环环相扣的许诺人物对话照应导致了项羽“击破沛公军”失败;他运用类似事件的前后照应,塑造人物形象,如项羽、项伯、项梁等,从而使整个叙事文字前后衔接,故事完整,天衣无缝,并增强了人物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左传》开创的梦叙述范型在保有殷周巫史记梦传统的基础上着重权力叙述之开拓 ,揭示梦及释梦成为权力拥有者垄断产品的真正原因乃在于梦能使他们的隐秘需求转化为现实并可藉口释梦牢牢地控制住社会政治斗争的主动权 ,以便狙击敌手获信民众。为此 ,《左传》把梦变成了书写预言的工具 ,并以多样化的预言性叙述方式 ,通过史实或经验告诉人们梦作为预言的准确性 ;其释梦的方法则以象征性叙述为主 ,把梦中出现的各种视象置换成其所象征的内涵 ,表现出单一对应和复杂交叉之关系。自春秋以降 ,梦的权力叙述更多地是在历史叙事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而梦的预言性象征性叙述却在虚构叙事里获得了大显身手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林纾不仅是古文家和翻译家,他也是史学家。林纾具有丰富的传记文学创作成就和具体的历史科学研究思想。林纾深谙中国史学的真谛。林纾的自传,以别号寓历史意识,巧构心灵史,记事与记言相统一。在林纾的一生中,他对《左传》用功最多,并著有该领域专书两种。《左传》是林纾史学研究的基本点,其传记文学由之而生长,其历史思想由之而发展。林纾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历史著作主要应采用叙事性的文体,而哲学著作主要应采用议论性的文体。第二,历史著作必须真实地记录已经发生的事件和已经发出的言论,而文学的诸多体裁则侧重于虚构。第三,研读历史著作方法主要应是个案性的解剖与深入。  相似文献   

15.
拓跋鲜卑政权受原始社会遗俗影响,对巫筮及其有类似功能的其他方术如阴阳、图谶等都有很大的兴趣.这为明悉阴阳易筮、图谶的汉族士大夫的大批参政、地位的上升创造了契机.在拓跋鲜卑政权内部,统治者利用巫筮图谶等作为工具,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斗争先有刘洁、拓跋丕的图谶案,后有拓跋焘与拓跋晃两党围绕巫筮展开的较量等.  相似文献   

16.
预言是人类凭借自身的经验与已有的认识能力,对将要出现的现象和将要发生的事件做出合理的预计、判断,是基于一定的认识能力上的思维活动。《左传》一书记载了大量人事预言材料,可以分为:行为预言、言语预言和神态预言三类。《左传》中的人事预言体现出了独特的预言依据和思维逻辑,包含了许多历史和人生经验的总结。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左传》人事预言的内容、特点是由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所决定,在人类思维发展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巴人是一个巫风烈烈的民族,巴人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根据民族、地域、物产等特点,创造了丰富的占卜文化,占卜历史悠久,占卜文化发达,占卜形式殊多,占卜选材广泛,就是在中国占卜史上亦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左传》记录的文本之梦进行分析,认为潜存的巫史文化传统是其释梦的土壤。另一方面,《左传》对梦的阐释就是按照某种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结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体验进行再加工,从而展现出人物潜在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性格。《左传》这种梦叙述的文学手法是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黄正建 《家教指南》2016,(6):102-108
大谷文书中有数十件占卜文书,但《大谷文书集成》对其定名多不准确。本文以敦煌占卜文书为参照,为其中的6件占卜文书予以定名,认为大谷占卜文书反映出来的占卜类型和方法与敦煌占卜文书大体相同,不同的只是用词与繁简。大谷占卜文书中的某些用词不同于敦煌占卜文书,却与中原典籍相同,或许反映了唐前期吐鲁番地区保存的典籍更多地来自中原。大谷占卜文书中有1件既不见于敦煌占卜文书,也不见于传世唐代典籍,是研究唐五代占卜史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