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洪堡特认为汉语与以拉丁语为代表的古典语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以词类划分为构筑语法的基础,在用语言包装思想的过程中不增加指明语法关系的语法形式标记。汉语只借助语法功能词和语序来帮助理解,但前的使用缺乏强制性,后的作用也有限。对汉语的理解更多的是依靠对词汇意义、语境意义和固定格式的理解。所以,汉语研究的重点应该放在语义研究上,汉语语法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发现中国人究镜靠什么来解读语言中直接连接的思想模块。  相似文献   

2.
意会是汉语的特征之一。意会实际上是指说话或创作过程中对语义、语义关系进行综合表达,以及听话者、读者进行综合理解时所运用的语言手段,以及这种手段构成的系统。这种手段,以语义为基点,在可理解的前提下进行重心嵌合,或利用语义相悖及零形式去组词、造句、谋篇。意会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层面上均有体现。意会的产生与汉语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与运用汉语表达和理解时的具体语境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汉语的特点是重意合、轻形态,以语义为主,非受事宾语就是具体体现。格语法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句法结构是从深层语义关系揭示表层句法结构关系,也是以语义为主。可见,汉语和格语法都重语义。故用格语法理论解释汉语非受事宾语与动词间的关系,具有说服力。汉语教学中,格语法适用于非受事宾语。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5.
语法意义与语法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意义是语法的内容,其实质是语义关系。语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虚词、词类、结构都能用语义关系来解释。虚词只是语义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词类不过是对词按语法意义进行的一种分类。结构是词语组合去掉词汇意义后剩下的语义关系框架。语法实质是语义关系的观点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特点,建立符合汉语实际的汉语语法学。  相似文献   

6.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即行,说话与理解都是一种言语行为。计算机是对人大脑的模拟,因此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处理也应是对人类言语行为的一种模拟。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系统大多是基于人类语言的句法、语义理论之上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自然语言处理实质上是一种言语行为,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必须从句法、语义的理论上升到语用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英语和汉语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拟声词。从英汉拟声词的模拟对象、语言结构、语法功能、语义作用及修辞手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拟声词。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汉语中,词与词按一定的语法和语义要求组成词组,词组处于语言单位的中心,无论是分析词还是分析句子,都要基于词组。对词组的理解和认识几乎成为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石。通过对目前高等学校普遍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中有关词组观点的分析。认为词组研究应该摆脱从属地位,得到语法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探讨汉语词汇双音化大多是从语音制约、语义细化、词汇化、语法化等角度着手,通过语音、语义、语法3个层面来阐释,这是可以而且必需的。然而对于语音的促成作用、语义语法模式的制约作用、语用要求与使用频度等问题关注不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考察《水经注》名物词的实际,提出汉语词汇双音化的4组制约与促成:双音化作为优势语音结构,对汉语构词产生着强力制约;汉语词汇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稳定的语义模式,大大制约着新的双音词的产生;构词语素之间的语法结构类型的反复利用,深刻影响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双音化是语用的客观选择,长期的语用反过来加速了词汇的双音化。  相似文献   

11.
张瑞 《海外英语》2012,(17):260-261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en-chapter work Ma Shi Wen Tong by Ma Jianzhong marks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grammatical rules.For ages,in a way comparable to what was done in western languages,the study of Chinese grammar tends more or less to imitate Indo-European grammar.This paper made an attempt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produced by Indo-European grammatical theories on Chinese grammar and pointed that Chinese grammatical study is bound to be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language self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12.
略论《马氏文通》的语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马建忠除了总结汉语语法规律外,还不时地表露出他对语言的看法,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规律可寻;相对于其他语言要素来说,语法的变化要缓慢得多;语言有普遍性,也有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欠佳,突出地表现在英语词汇和语法错误较为严重。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常受汉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的干扰将英语形容词误作谓语,长此以往形成僵化现象。在课堂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要利用迁移理论排除母语干扰,有意识地对英、汉形容词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重新审视语法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学生英语读写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句型教学在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句型教学主要有归纳法和演绎法,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由于汉、哈两种语言的语法上差异所致,民族学生在句型学习中常犯错误,所以,在句型教学中,重点和难点要有所侧重,讲练结合,句型教学与语法教学相结合,汉哈句型对比,从而使民族学生掌握汉语学习规律,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法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规律和研究传统,而自《马氏文通》以来,西方的语法体系却一统天下,成为语法研究的唯一标准。从语言哲学的高度看,语法并非只是词法和句法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语言的组织规律,是语言组织的方式、方法、手段和过程的总和。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英汉语法本质的异同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区别了形式语法和语义语法两种不同的语法类型,分析了其异同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关于语言起源的问题,可以从语言起源的条件和起源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前者基本上有了定论,因此现在研究汉语起源的问题关键是研究汉语起源的过程.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语言刚刚产生的时候,还不存在组词造句等方面的语法规则,因为那时的句子是独词句,所以汉语起源的问题就是汉语词的起源问题.汉语起源于为事物命名的摹声法和摹态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目标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大部分来自母语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的干扰,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造句方式、语序和习俗文化等方面差异来探讨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干扰,以帮助学习者学习准确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18.
黄薇 《丹东师专学报》2011,(6):59-61,80
古代汉语是一种具有修辞性特征的民族语言。在古代汉语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汉字形、音、义的解析以及对语言结构规律的把握上,还应该紧密结合修辞进行古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由于汉语与学习者母语之间在发音、语法、书写等方面差别很大。任何一套教材都无法“通吃”,编写区域化的汉语教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以《泰国人学汉语》为例,考察、研究教学实际可知。编写区域化的对外汉语教材应遵守交际原则,体现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一样是语言运用范畴中的一种纽带和桥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学好英语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就显得尤为必要。然而,在当前畅销的众多英语语法著作中,不少英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晦涩难懂,许多学生和老师对其望而却步。基于这种现状,笔者在大量参考国内外英语语法专著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多年从教经验以及对英语语法的体悟,对目前存在异议的几个英语语法术语的汉语译名进行商榷。同时,借此机会抛砖引玉,以期促进英语语法术语汉语译名的准确、统一,以便于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最终实现提高英语语法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