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尝臭豆腐     
蒋灵炜 《新作文》2014,(12):24-24
<正>今天我们去饭馆吃饭,看着一盘一盘的美味,我的口水情不自禁地直往下流。巧的是菜都是我爱吃的,除了那一盘变质的豆腐。以前老是听老爸说臭豆腐香,我一直以为是山珍海味,今儿一瞧,怎么看都是一盘变质的豆腐。我闻了闻,苍天啊!这是什么玩意,这么臭!我大喊:"厨师长竟然给我们变质的豆腐,我要告他!"这时大家都哈哈大笑。老爸说:"这是臭豆腐,可好吃了!"说着就吞了一块臭豆腐。看着老爸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忍不住夹起一块想尝一尝。可是沉重的筷子却让我迟迟  相似文献   

2.
<正>4月17日这几天,我一直处于极度忧郁之中,可惜妈妈并没有发觉。她只会拼命地工作赚钱,只会对我严厉苛刻地要求,却很少关注我的内心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一名初二的学生,像许多同龄的女孩一样,我爱玩,爱笑,喜欢时尚,紧跟潮流。可我那古板的妈妈却总是和我唱反调,这也不让那也不许。为这,我没少跟妈妈呕气。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日记     
<正>引子:没有美丽动人的女主角,没有浪漫的相遇,没有跌宕起伏的经过,没有皆大欢喜的结局——这,就是我的故事;这,才是生活。No.1天气:晴晴朗的天,一望无际,我喜欢这样的天气。望着光芒四射的太阳,我相信我的太阳将在不远处。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行为选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动机由“本我动力”与“超我动力”构成。“本我动力”会使教师产生自私和利己的行为,这需要管理制度发挥作用;“超我动力”会使教师产生无私和利他的行为,这需要化理念发挥作用。管理制度与化理念的紧密结合能使“本我动力”与“超我动力”两个方面有效控制与激发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与你心连心,荣辱与共,生死不分。 我与你一起降生在这个世界,一起张开双眼看向世间;我与你一起走过这18个年头,一起快乐一起哭泣;我与你相伴相依不弃不离。你可曾知晓,这世间有个我一直陪伴着你。  相似文献   

7.
生还 《中学生读写》2008,(10):36-46
<正>终于醒了来,因那一句话,你又不爱我。梦到他这样同我说,不是一次两次。每一次我都心虚,不知如何应对,全没有平日的伶牙俐齿。(一)我才煮好一锅红豆粥,便听到敲门声。不用看,一准是洛雅这个坏家伙。她一惯会这样子,踩着饭点上来蹭东西吃。我替她拉开门,转身进厨房。这家伙在小客厅里坐下,叫了我一声,犹犹豫豫地。我等她说话,她偏又没了声息。装神弄鬼的样子。  相似文献   

8.
<正>白皙的皮肤,洁白的衣裙,无瑕的翅膀,这是我心中的天使,她所到之处没有贫穷,没有苦难,没有悲伤……。我总希望有一天,救人于水火的天使能够来到我的身旁,解除我的烦恼,倾听我的感叹,满足我的  相似文献   

9.
正每当我对你说了"晚安",我并不是真的要去睡了,而是躺在床上连上Wi-Fi,继续刷微博。对于早睡这件事情,我实在无能为力。长夜漫漫,世界睡了,而我还神魂颠倒地醒着;每当我认识了新朋友,可以不问年龄不问学历,但是一定要问星座。我对天蝎座的人有强烈好感,同时一直致力于黑处女座。我坚信这不是迷信,更不是固执。我只是想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完善与他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纵观《齐物论》,庄子开篇用“吾丧我”引出对物我对待的反思;而后通过“彼是方生”,说明物我其实为一;最后将“彼是方生”推衍开来,与“齐物论”这一标题遥相呼应,“齐物论”指的是物与论之齐一不二。整个《齐物论》中,探讨的都是物我对待这一问题,而最后物我对待的解决之道,依然落脚到开篇的“吾丧我”之上。  相似文献   

11.
对狄金森作品的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是她的本我、自我、超我三重人格的体现。探析她作品中蕴含的这三重人格 ,便能更好地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六岁那年,有一天,我发现我的门牙摇晃起来。我很害怕,就告诉了妈妈。妈妈笑着告诉我,乳牙全部换成新牙的时候,我就长大了。这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儿,牙齿仙女也会来给我庆祝,还会送给我礼物。门牙摇晃了几天,终于掉了。  相似文献   

13.
"奥登一代"包括路易司、司班德和奥登。其中奥登的成就是最大的。《名人录》是奥登的名篇之一。人格的内在冲突是了解这首诗的主要线索。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可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受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而超我遵循的是完美原则。《名人录》的主人公在本我和超我之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所以冲突不可避免。这首诗对于现代社会有很深的启示意义。对于一个压力很大的现代人来说,只有通过自我的作用,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关系,才能达到心理的平衡,从而避免名人的悲剧,拥有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4.
嘉宝 《高中生》2015,(7):23-24
妈妈总是提醒我说,我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其他小孩都哭着叫妈妈别走,而我却在催她离开。她总是颇为自豪地向别人说起这件事,但对我说时,她欲言又止,似乎在说:“是啊,你总以为自己长大了。”我正是从妈妈那里继承了这种独立的个性。我不会轻易崩溃,她也不会;我宁愿当施助者,也不愿做受助者;她总是先替别人考虑,然后考虑自己,我也一样。看到我身上的这些特质,妈妈有时会不太好受。比如,我在12岁时独自一人去波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二十世纪语言学的转向,拉康在其背景下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与思考。以笛卡尔确定主体性的“我思故我在”为基础,拉康的“我不在我思之处”将其进一步深化,“我不在”之“我”与“我思之处”之“我”二者之间的关系,既是实在界与想象界的映象,也是思考主体与真实主体、言中主体与发言主体、真实之我与伪装之我的直接显现。拉康将不同语境下的我进行区分,是一次打破传统的突破,而这一突破也正是他这一思想提出具有价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米德自我概念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米德自我概念的分析入手,剖析了米德自我概念的视角:从米德的一系列阐述不难知道,米德始终把自我放在社会中——自我的社会生成性和社会发展性;他时刻不忘作为主我的自我和作为客我的自我之间的符号互动性;他在肯定“概化他人”的自我的作用时,对主我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给予了厚望。当然,米德的自我概念上有许多不足,这正好为后人对自我概念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看见了一只鸟。是一只鸟,但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因为这只鸟不是白的。我生活的世界中什么都是白的:我的手,我的脸,我的房子,我的头发。连天都是白的,大海也是白的。不管我走到哪儿,我所看到的东西全都是白的。所以当我看到那只鸟时,就觉得很奇怪。它乘着风飘着,谁也不管。我呢,我就坐下,坐在白色的草  相似文献   

18.
思念     
乔文艳 《山东教育》2010,(10):60-60
<正>酷暑难当,又是一个辗转反侧的夜。不过在印象里,小时候的夏天要比这炎热得多了,我确信这是心理作用,大概长大后遭受的苦楚多了,这点点的闷热也便算不得什么了。  相似文献   

19.
我能选我吗     
今天,我读了二年级上册《我选我》这篇课文。当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到很惊讶。  相似文献   

20.
两个好朋友     
<正>这是一个阿拉伯传说。两个好朋友在沙漠中旅行。旅途中,为了一点小事,他们吵架了,一个人还给了另外一个人一记耳光。被打的人觉得受辱,一言不发,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