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他不仅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而且与清王朝长期奉行的盲目排外闭关锁国政策不同,以务实的态度和作风开了了解西方情况、学习西方知识,并将之付诸行动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但说起他在保山的活动,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相似文献   

3.
4.
吴其全 《兰台世界》2007,(6X):55-56
本文对林则徐民本思想的时代特征:视野的开放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林则徐民本思想的时代特征:视野的开放性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根据文献记载林则徐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并着力于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对清代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推动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薛志清  宋国英 《兰台世界》2016,(18):116-119
五四运动以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以江苏而言,不仅是新创办的刊物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也相继建立,特别是涌现出了张闻天、杨贤江、沈泽民、杨杏佛、吴肃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坚人物。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走近工农大众,造就了一批追求进步、以改造社会为己任的进步青年,促进了青年团组织和地方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新闻天地》2011,(8):34-35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以虎门销烟、奋力抗英而闻‘名中外,成为一代名臣、民族英雄,为后人称颂。但也是因为禁烟和抗英,使林则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5年悲壮的流放生活。  相似文献   

9.
哈云青 《大观周刊》2011,(9):119-120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这一表述并不符合历史真实。通过对该体制下苏联几点具体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体制形成的根源在于权力的争夺,形成的过程在于权力的集中,而它所涉及的范围也绝不仅仅在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笔者认为,这一概念应被表述为“高度集权化体制。  相似文献   

10.
林则徐是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他的诗,生前未刊。世上流传的《云左山房诗抄》,是林则徐的家人于光绪十二年(1886)所编刻,并非完帙。郑丽生先生校笺的《林则徐诗集》(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在《诗抄》的基础上,“就今所能求得之有关资料,重新增订、校录,并加句读,作全面之厘整”,共收诗653首,为迄今收录林诗最完备者。然林则徐交游甚广,其诗文散见于他人诗文集中甚夥,求全殊为不易,偶有遗珠之憾,实也难免。笔者近日在何玉瑛的《疏影轩遗草》中觅得林则徐集外诗四首,现标点后抄录如次。 缥渺慈云隔绝纱,…  相似文献   

11.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一字少穆,晚号埃村老人,清末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近代史上闻名中外的民族英雄,同时林则徐还是一位有着深深恋书情结的藏书家.  相似文献   

12.
漕河泾位于上海县城西南十八里,是明代中叶兴起的一个市镇,“以布米渐聚成市”。进入清代,沿今漕河泾白东至西分布有东镇、中镇和西镇三部分,中镇最热闹,“巨商集于此”。漕河泾与蒲汇塘在镇中垂直相接,东通龙华港,并可进入黄浦江。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林则徐关心维吾尔族生活、妥善解决其困难、谨慎处理其官民争端并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表明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必须关注少数民族的生计等.  相似文献   

14.
胡明 《档案与建设》2011,(11):28-30
毛泽东自青年时代直至他的晚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云岁月里,曾公开或秘密地经过和视察江苏20余次。毛泽东最早一次到江苏是1920年。当时年仅27岁的毛泽东为进一步开展湖南驱逐张敬尧的斗争,并给即将赴法国勤工俭学的朋友送行,于4月11日离开北京南下上海。他沿津浦线南行,"在天津、济南、泰山、曲阜、南京等处游览一  相似文献   

15.
1913年12月,直系军阀、袁世凯麾下的大将冯国璋,被袁世凯任命为江苏都督。从此,冯国璋坐镇东南富庶地区,大力扩充了军事实力,财源亦滚滚而来。袁世凯恐他‘尾大不掉”,遂进一步对他进行拉拢,把自己的家庭教师周砥介绍给冯国璋为续弦,并任命冯为宣武上将军。此时冯国璋55岁。北洋政府省一级的军事行政长官由都督改称将军,冯国璋也将都督府改称将军府。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是中国最早与近代报刊打交道的人之一,但林却误以为近代报刊就是中国固有之“塘报”,他有关报刊的一些认识,就是由“塘报”引申而来。林则徐的译报出于现实“制夷”之需要,其意义在于“睁眼看世界”,而不在于报刊思想。相反,他的报刊观念与同时代的人并无实质区别。林之所以超出时人想到“译报”,这与他的“经世致用”的思想、一贯的务实作风及出身于沿海等特殊背景有关,也不排除受到洋人阅读“邸报”了解中国动向的直接启发。在当前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以为林是把新闻作为“情报”,因而具有“情报”纸的报刊观念;有的甚至认为林是中国近代新闻思想的一个环节。本文以为,这些说法缺乏说服力。林则徐译报的意义在于“译”,并不在于“报”。我们应该对前者加以充分肯定,但没有必要因此拔高他的报刊观念  相似文献   

17.
出版界的同志在学习了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二中全会的文件以后,正在为开创更加繁荣的出版新局面而努力工作。那么,在1984年里,图书出版工作的前景怎样?将有哪些图书同读者见面?这些即将面世的图书,有些什么特点?我们特请文化部出版局有关业务部门的同志,就如下几个门类的出书选题,作些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发展,为秦国等国家所采用,最终成为统一六国的重要思想。法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得到发展,与特定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都息息相关,可以说既是法家适应了历史也是历史造就了法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报业结构的变迁,分析了当前中国报业结构的特点。当前中国报业虽然数量规模大,但全国市场集中度低、缺乏强大的市场主体,报业区域市场集中度高,但在低水平上形成同质化竞争,报业过度竞争使报业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低集中度与泛专业化成为中国报业的典型特征。改变当前报业无序过度竞争,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报纸退出机制,并从宏观管理上尽快改变条块分割的传媒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王妤  李剑 《兰台世界》2014,(1):49-50
法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发展,为秦国等国家所采用,最终成为统一六国的重要思想.法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得到发展,与特定的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都息息相关,可以说既是法家适应了历史也是历史造就了法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