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宗庙不仅是举行祖先祭祀的场所,而且也是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由于国家宗庙与郊祀、社稷一样,在国家祀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说宗庙又是国家礼仪制度的一个重要基础.从宗庙的设置方式来看,其虽取决于祖先信仰这种宗教观念,但也受到国家的统治思想,政治与经济等现实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由此决定,不同朝代的国家宗庙必然有各  相似文献   

2.
新编职业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过秦论》一文对“一夫作难而七庙隳”的注释是:“宗庙毁灭,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宗庙与国家有什么联系呢? 原来,宗庙是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按古代宗庙制度,  相似文献   

3.
叔孙通制礼作乐大抵皆袭秦制,但自称"知时变"的他对习楚俗、乐楚声的刘邦不免会有所迁就,楚风楚俗因而大量融入了汉初礼乐制度。在汉初礼仪中可以显见楚人尚东、尚赤之习的影响,楚地旧祠的司命、东君、云中君等神祗皆被纳入了汉初的国家祭祀系统,楚声楚调也从荆蛮之地堂皇地进入了汉室正堂,与雅乐并见于汉初的宗庙乐章之中。  相似文献   

4.
试论汉代陵寝祭祀及其对宗庙祭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是祖先祭祀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陵寝祭祀方式逐渐发展成熟 ,成为与宗庙祭祀并行的又一种祖先祭祀方式。陵寝祭祀与宗庙祭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它的兴盛对宗庙祭祀产生重大影响 ,但是 ,它并不能从根本上取代宗庙祭祀在国家祀典中的固有地位  相似文献   

5.
张玉梅 《考试周刊》2011,(49):227-228
"文革"时期,《人民日报》共刊登了200篇涉及计划生育工作的文章,其内容概括如下:在我国,人口的增长是有计划地进行的,同时,是按照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的。其方法是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发动群众,自觉地实现生育计划。渠道是国家免费提供避孕药品和有关的医疗服务。而这200篇文章所包含的内容反映的是一部"文革"时期的计划生育工作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革"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阶段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古代国家”以礼为干,是“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的文明实体。“事天”突出的是人对天的依赖关系,社会组织属于“古文化”,表现为以天为王的“宇文国”。“事地”突出的是人对土地与财富的依赖关系,社会组织属于以土地为域的“方国”,表现为“社稷国”。“尊先祖”突出的是人对祖宗的依赖关系,社会组织是以祖为尊的“王国”,表现为“宗庙国”。社会组织进入“宗庙国”阶段,在礼制上就表现为宇文、社稷、宗庙三位一体的“古代国家”。  相似文献   

7.
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植根于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宗法社会。祖先崇拜观念在古代中国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祖先崇拜抽象观念的物化形式,宗庙即是古代中国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制性建筑。古代中国自早期国家形成时起,就对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作出种种规定,并逐步形成了内容庞杂、严密的宗庙礼制。周秦以后,帝王宗庙制度成为国家的重要典制之一,对中国历代历史文化发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礼是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心部分。《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社会状况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情景,保留了许多的古俗民风,与采摘活动相关的一些画面至今都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包蕴着许多原生态的古礼的内容,这些采摘习俗与婚礼、社祭、宗庙供祭、郊天之礼等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一、汉末皇家宗庙曾几迁 东汉末年,由于董卓之乱与各地的割据混战,以献帝为首的东汉中央政权曾被迫多次迁徙,而天子宗庙也随之多次被毁坏,并辗转多地。梁满仓先生在其《魏晋南北朝皇家宗庙制度述论》一文中曾简略地提及了东汉时期汉室宗庙的一些特点。今试在此基础上将汉末皇家宗庙制度变化之情况略做梳理。  相似文献   

10.
佛教素食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表现之一就是南朝时期在佛教素食观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祭祀曾发生过一些变化,在丧礼和国家宗庙天地祭祀中都出现了用蔬食祭祀的现象。这些变化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但从大的范围看,并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这恰好反映了儒家礼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地位。佛教方面的史料和正史对这些变化都有一定的记载,这些记载反映了各自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11.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  相似文献   

12.
周代社会中与宗庙相关的礼制多种多样。宗庙始成要举行落成典礼,作歌诗以纪之。祭庙的形式可谓五花八门,而且祭者的态度要十分的恭敬、严谨。诸侯有丧事了,要在宗庙吊唁,规矩也很多。此外,如天子即位,天子(或诸侯)娶妻、嫁女、出国、归国、出征、凯旋等都要在宗庙举行郑重的祭告仪式。在宗庙的守护、装饰、迁移等方面,在当时也有着严格的、不同的礼节制度要遵守。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最"萌"文物鸮卣在网上走红,成为社会上认知度最高的文物之一。山西博物院馆藏青铜鸮卣是商代晚期器,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二郎坡村。青铜器是"宗庙重器",卣作为礼器中的酒器,将其形象塑造为鸮的形象,是因为鸮是神圣女神、死亡女神和再生女神、战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祭祀作为古代国家的重典之一,和耕战一样,是国家大事。《国语·鲁语》中说:要“慎制祀以为国典”。这是说祭祀天地日月、社稷宗庙和各种神物,都要有  相似文献   

15.
被音乐拯救     
不久前,一个中学生问我:为什么我们总说谁谁"哈韩"、"哈日",可却从来听不到有谁是"哈美"的?然后他自己回答说:这是因为,我们大家都在"哈美"呀!现在几乎谁都不能否认以汽车为标志的美国文化正在渗入和统治我们的生活:私车,私房梦,美国式的空调病,广告,美国式的娱乐和奢华消费……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很清楚,美国是一个人口只有中国1/5、人均资源5倍于中国的国家,是一个靠各种手段来获取世界有限资源的国家,是一个温室气体排放排名世界第一,而不愿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国家。  相似文献   

16.
庙,进行供奉和祭祀的场所。包括以下三类:一是宗庙,即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处所。如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七庙”即天子的宗庙,《礼记·王制》中也有“天子七庙”之说。“七庙隳”即天子的宗庙被毁灭,也就是国家灭亡的意思。在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就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起一个“庙号”。如李世民的庙号为“太宗”,赵匡胤庙号“太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庙号则是“圣祖”……当然,并不只有皇室才有宗庙,其他贵族也各有自己的宗庙,称为“家庙”。所以《春秋谷梁传·僖公十五年》说:“天子至于士皆有庙。”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突出贡献,体现于他在现实主义文艺理论阈内对"总体"与"反映"两个概念的论述,"总体"是其理论的思想内核,"反映"是其现实主义的理性法则,他所理解的"总体"和"反映"又都源自于他的艺术的人道主义。这两个概念体现了卢卡奇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主要特色,也是正确理解他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声训"与"因声求义"在训诂学著作中经常被看做两个等同的概念,在训诂实践中也往往没有区别地交替使用。其实"声训"和"因声求义"在"训释词"和"训释目的"上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更反映出二者在其适用范围和求义层面上存在着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转变"差生"是"普九"的一项重要任务张建琼在农村小学,由于多种原因,"差生"占有相当的比重,"差生"一直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的一个头痛的问题。重视"差生"的转变,促使这部分学生尽可能地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不仅关系到为初中教育,为九年制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反腐文学的创作中,湖南作家王跃文和山西作家张平的作品虽风格各异却影响深远,前者以揭示官场中诸关系、规则见长,而后者重在歌颂正气、为民代言。文章通过比较《国家干部》(张平)和《国画》(王跃文)来探析二位作家在反映现实生活、挖掘腐败根源等方面的异同,认为:无论是被称为"官场小说"的《国画》,还是被称为"反腐小说"的《国家干部》,它们都立足于现实,及时反映现实问题,对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