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时期的关中不仅是雄视天下的"天府之国",更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与文化高地。东汉皇帝为了绍继西汉,取得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对关中西汉帝王陵墓格外重视,从开国皇帝刘秀开始,就确立了定期拜谒、祭奠关中西汉十一陵的制度。刘秀之后的东汉皇帝,大都能继承刘秀的遗风,多次亲临西京长安,祭祀关中西汉帝陵,充分显示了关中西汉十一陵在东汉政治和礼仪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南方矿产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矿冶业的重要基地。长江下游的吴越之地,在青铜冶炼和铁器制作上,很早享有盛誉。但是秦汉四百余年间,统一的封建帝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稳定在黄河中下游,原来颇有基础的南方矿冶业反而一度消沉。以冶铁业为例,据《汉书·地理志》载,西汉设铁官49县,长江以南仅置桂阳(郡治今湖南林县)1处。江南其它地区及至岭南竟无一处有置。东汉仅在西南四川、云南地区增置铁  相似文献   

3.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4.
秦汉汉中郡管辖今湖北鄂西北与陕西南部汉水上游的广大地域。秦朝为了统一南方,威慑楚地,将汉中郡的治所设在南郑(今陕西汉中市)。西汉中前期,汉中郡的治所仍在南郑,宣帝之后,郡治迁到西城(今陕西安康市)。东汉建武十二年前后(公元36年),郡治由西城迁回南郑,促进了东汉关中与蜀中文化的交流,带动了蜀道文化带的繁荣。  相似文献   

5.
秦朝统一中国、对西海有所影响,汉武帝击匈奴,打通域,西海归入汉版图,历西汉、东汉、西海地区的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民族日渐融合,农业经济占据主要地位,汉文化也传播到了青藏高原,秦汉统一政策对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有极大推动和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6.
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秦、西汉、新莽、东汉四代王朝的统治者都在河南荥阳设置了敖仓,用来屯积粮粟;并修筑仓城,派兵驻守,十分重视当地的防务。而国内起兵反抗朝廷的政治集团,也多企图袭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和敌手争夺天下。敖仓成为秦汉兵家确定战略时必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于国家的经济生活亦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东汉以  相似文献   

7.
秦皇朝统一中国后,今商洛地区属秦的“内史”地,安康、汉中员素的“汉中郡”(战国楚怀王置,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又置,以汉水而得名。治所在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市东,拍境相当今秦岭以南,湖北保康县以西,粉有河、珍珠岭以北地区)。西汉景帝时,将案的“由史”地分量为左、右内史,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l财年),又分右内史东半部署京兆尹,今商洛地区属京兆尹管辖,东汉亦然。西汉时将汉中郡治所由秦代的南郑移至西城(今安康西北),辖境如秦代,东汉皇朝时,又将汉中郡的治所移回南郑。秦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大发展的阶段,也是陕南…  相似文献   

8.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三编第三章《强盛的西汉》、第四章《东汉的统治和黄巾大起义》,简要地叙述了西汉和东汉兴衰的历史。汉,刘邦(高祖)所建,都城长安,传至孺子婴,共十四帝(包括吕后雉),194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史称西汉。公元8年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公元25年被绿林起义军推翻。这一年,刘秀(光武帝)重建汉政权,都城洛阳。传至献帝刘协,也是十四帝,凡195年(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将近四百年的汉朝的历史,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的重要篇章。在这一时期,秦朝所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封建的社会经济达到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基  相似文献   

9.
线索梳理一、线索与特征秦汉时期,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包括秦、西汉、新朝和东汉四个统一王朝,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奠基时期。1.从政治上看。(1)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创建和巩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有关地图表明黄河入海口在历史上有重大变迁。“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P_2)标明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商朝形势”(P_5)、“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P_(15))、“西汉疆域”(P_(30))等图标明从商至西汉,河水(黄河)的入海口在现今河北境内;“东汉疆域”图(P_(32))标明河水(黄河)入海口在现今山东境内,一直延续到三国、隋、唐、五代十国、北宋时期,只是其名称在隋唐时正式标明为“黄河”。“宋金对峙形势示意”图(P_(109))标明,黄河夺淮水下游入海(在今江苏境内),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前期;“太平天  相似文献   

11.
合阳地处陕西省关中地区渭北黄土台原东部,黄河中游西侧。合阳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秦语),位于关中东府,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北接陕北黄龙,属于渭北旱原地区,经济的落后使得此地的方言古语得到了较好的保存。文化上的深厚积淀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合阳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汉易学源于西汉,极具鲜明时代特色。受社会思潮、学术风向与政治气候的影响,东汉易学前期虽承西汉象数易学余绪却呈现谶纬化倾向,中期因官方与民间治易路数分野而形成双峰对峙,后期主动转型取得了较大发展空间,但不能因时而变最终陷入僵局。"局部地放大"东汉易学,对其演进规律的认识会愈加深入,其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亦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分析“东汉的兴衰”一课属于主题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的第三单元,上承本单元“秦朝与西汉大一统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二课,下启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并立与民族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处于关键地位。因此,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立意确立为:将东汉的兴衰置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发展历程中重新审视,同时通过对光武中兴的表现及东汉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豪强士族与君主关系演变的梳理,引导学生思考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谥法源于西周,秦时短暂废除,西汉恢复。西汉时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位拥有自身谥号的皇后,直至东汉,后妃有谥逐渐成为定制。西汉后妃多从帝谥,东汉后妃普遍有自身独立的谥号。东汉后妃美谥居多,但谥字所蕴含的道德内涵与生前行迹未必完全相符。由于身份地位限制,后妃谥字与皇帝多有不同。与后世相比,汉代后妃谥号用字更为质朴平实。  相似文献   

15.
【时空框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历经秦、西汉、王莽新、东汉四个朝代。 秦代直接统治的区域面积达300余万平方公里。其边界“东到海……西至临洮、关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秦始皇本纪》)。即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相似文献   

16.
狄成阳 《新高考》2006,(9):24-26
[考点引领】一、秦朝的统治性质目的!了lesesl211容变社会基础群众基础经济基础主观条件第一阶段秦灭六国第二阶段越族地区、西南地区、河套地区察一{内容秦朝的统一察举(最主要途径)皇帝征召西汉创立东汉时,选举依据东汉末,选举依据及其原因、影响l曰门|f川!、疆域、人口编户齐民意义历史角度社会角度哗质J形成)概念、特点、主要赋税{影响秦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性质政治: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秦律经济:税制、度量衡、货币、交通文化:文字、焚书坑儒、教育影响:积极、消极厂l|||J、||||!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原因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简册《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为东汉初年窦融控制河西时所颁布发放俸禄的有关规定。其规定的"以谷为俸"与西汉及东汉的俸例内容都不同,带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同时俸例标准的降低,也映射出了西汉末年割据势力并起,战火纷争使经济发展受到了阻力;再者王莽时期对吏禄制度及币制的改革,都对窦融治理河西时所颁布的政策及河西地区的经济都产生了影响,《建武三年居延都尉吏奉例》即为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汉羌时战时和,羌人不断迁徒,西汉羌人内徒主要安置在陇西、金城等沿边诸郡县,到东汉内徒羌人已安置到安定,汉阳等地,甚至迁到三辅和四川地区,羌族在秦汉时期大多已进入阶级社会,由于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社会经济已经走上了畜牧兼农耕的道路,手工业1、周边贸易等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西古代政区的发展呈现出一个明显的"W"字形状,即秦西汉是高峰期,东汉为低谷;三国两晋南北朝是高峰期,隋唐为低谷;两宋以后则是一个稳定的、连续不断的高峰期,这个高峰期一直延续到今天。两宋以来,江西地区行政区划稳定,连续不断的发展是建立在全国性政治中心东移即由隋唐时期的关中地区移到东部更近海洋的平原地区,经济中心南迁即由黄河中下游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江西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的基础之上的。两宋至清未,江西地区政区的发展既符合自然地理区划原则,也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口的地域分布相适应,因此呈现出长期稳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一、设计自主阅读任务单的必要性从2019年9月开始,上海开始使用统编历史新教材,高一年级使用《中外历史纲要(上)》,此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内容量大、叙述精炼。如第一单元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包括三目:"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西汉的强盛"、"东汉的兴衰"以及"两汉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