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有氧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我国235名青少年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测定结果。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的绝对值都有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子高于女子;耐力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都非常显著地高于少年运动员;无氧阈如用相对值(%Vo_2max或%Wmax)表示时,则性别差异消失。提示:在运动中女子有氧能力的百分利用率与男子相近。把无氧阈和最大吸氧量相结合,对运动员的可训练性和易训练性进行评价,在耐力性项目选材中可能更为有效。本文提供了我国男、女少年运动员无氧阈的正常值,可供科学选材及运动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2.
划船运动主要是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项目。最大吸氧量(VO_2max)被公认为是决定运动员有氧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和耐力成绩呈显著相关。研究表明,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为高。但由于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耐力运动员所具有的较高的最大吸氧量主要是由于运动员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的结果而不是训练的结果。近年来进一步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的成绩与无氧阈的相关比最大吸氧量更为密切。研究还表明,无氧阈可通过耐力运动训练得到提高。所以测定耐力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无氧阀尤为必要,无氧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无氧阈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评定。实践表明,采用无氧阈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最大吸氧量更为敏感、准确;耐力训练可明显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水平;无氧阈可用作评价心功能好坏的指标之一;心血管功能是限制最大吸氧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测定了34名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在不同工作负荷时的通气量、吸氧量、心率、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氧脉搏曲线和呼吸当量曲线,确定了最大氧脉搏和最佳呼吸效率点及生理参数。探讨了最大氧脉搏、无氧阈、最佳呼吸效率点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为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水平,可以采用测定运动员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的方法加以评价。1 最大摄氧量及其应用最大摄氧量(VO2max)是指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群参加的有力竭性运动中,当氧运输系统各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不同训练水平的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糖酵解代谢能力,探讨其无氧耐力的特征。方法:对27名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进行30s和60s的无氧功测试,记录相关功率指标及运动后的血乳酸。结果:(1)糖酵解代谢供能能力有明显性别差异,男子30s和60s的最大功率、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均明显高于女子,但男、女运动员的血乳酸无明显差异;(2)男子优秀组运动员30s和60s的最大功率和平均功率明显高于普通组,但优秀组和普通组间相对最大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无明显差异。女子优秀组30s和60s的最大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但相对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相对平均功率和疲劳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与散打相比,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表现出较强的无氧耐力,但与自行车、举重和体操项目相比其无氧耐力较差。结论:(1)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具有较强的无氧耐力,且男子明显高于女子;(2)不同水平男、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具有明显差异,优秀组明显高于普通组;(3)结合血乳酸指标可以更客观地评价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4)30s和60s无氧功测试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反映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的无氧耐力。  相似文献   

7.
手球     
G844.142 9902828手球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无氧阈及主观感觉的探讨=Research on the maximal oxygenconsumption,anaerobic threshhold andthe rating perceived exertion Of handballplayers[刊,中,I]/肖国强,马冀平,梁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82图2表3参18(BJ)手球∥最大吸氧量∥无氧阈∥耐力∥研究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  相似文献   

8.
耐力训练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和心输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纵向观察了10名优秀游泳运动员耐力训练对无氧阈(AT)、最大吸氧量(VO_2max)和心输出量(Q)的影响,并探讨训练引起的AT变化与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游泳运动员经11周耐力训练后,AT时的吸氧量和功率显著提高(p<0.01,P<0.001);AT时的心输出量和每搏量明显增加,且递增负荷运动试验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密切相关(r=0.88,P<0.01),显示无氧阈不仅反映骨骼肌代谢能力,且与心功能也有很密切的关系。耐力训练后VO_2max无明显改善,提示,用AT评价耐力训练效果较VO_2max更为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训练场以及比赛的一系列实验中研究了排球运动的耐力要求,实验室和训练场测验的受试者是10名芬兰国家队队员和10名芬兰排球俱乐部的队员。作者还对美国和苏联国家队的比赛录像进步分析研究。测试的结果表明二十名芬兰队运动员的平均最大吸氧为56.7毫升/公斤/分,有氧阈(Aert)为36.6毫升/公斤/分,无氧阈(Ant)为44.7毫升/公斤/分。在排球比赛时,心率是低于整个比赛时间中Aert的81.6%血乳酸的平均值为Ant水平或者更低的水平。本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排球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高的非乳酸性的无氧代谢能力。因此,由于具有高的非乳酸无氧代谢,所以,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具备很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以减少乳酸的生成以及在比赛中和比赛之间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进行了评价。表明,能敏感地反映耐力素质是无氧阈时的吸氧量绝对值,而不是无氧阈的相对值和无氧阈时的功率。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当运动到无氧阈功率左右时,运动员的每搏量开始稳定,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各自的无氧阈一致,两者间呈高度相关,无氧阈与心功能之间有密切关系,无氧阈不仅反映外周骨骼肌的代谢功能,而且也能反映心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很多运动生理学研究都证明,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及运动员的耐力性运动成绩,和无氧阈(即在运动中血乳酸浓度发生急剧增加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吸氧量的利用率)有很高的相关性。由于这一特性在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领域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很多医学者对无氧阈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些研究工作者对无氧阈的发生机制提出了五种不同的假设;有些学者还对无氧阈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无氧阈进行了评价。本文认为:采用气体交换参数变化确定无氧阈值来评价耐力和个体差异时,较敏感的指标是吸氧量的绝对值。男子游泳运动员在其诸多方面优于女子。实验结果显示,无氧阈与心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功率自行车渐增负荷的运动方式测定了81名不同项目耐力运动员的无氧阈,结果表明:用最大负荷百分比表示的无氧阈值,马拉松与自行车项目运动员显著高于竞走及中长跑运动员,并且各专项组男女运动员之间均无显著性别差异。本文报告的不同项目耐力运动员的无氧阈值,可为训练中评定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和安排训练强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指出,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均与耐力运动成绩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些研究的对象大多是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与赛艇运动的成绩相关如何,至今未见报导。为了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科学地安排训练,我们测定了浙江省男子赛艇队全体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并由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依次排列名次,用统计方法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逐级递增负荷的方法测定了15名运动员(年龄21.6±2.4岁;身高186.9±3.6厘米;体重77.8±5.5公斤)的最大吸氧量和无氧阈值。受试省坐在自行车功率计上(Jaeger45型),静息片刻后测定下列指标的安静值:呼吸频率(BF)、每分通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报告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通气无氧阈及相关生理参数。从数学、最大吸氧量百分利用率、绝对和相对有氧代谢能力三个指标探讨了男、女间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指标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功率自行车上测得的中国皮划艇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与在皮划艇测功仪上测得的最大吸氧量基本相同.男子皮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41L/min和55.59mL/min/kg,男子划艇运动员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4.50L/min和56.62mL/min/kg,女子皮艇运功员的最大吸氧量平均值为3.15L/min和45.60mL/min/kg.同其他周期性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最大氧吸量相比,皮划艇运动员每分吸氧量较高,而以体重计算的最大吸氧量是最低的.  相似文献   

17.
耐力训练应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参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如何进行耐力训练进行了分析。认为教练员在训练中长跑运动员时,应充分考虑每名运动员的有氧阈速度,无氧阈速度和最大摄氧量速度以及跑的经济性这些重要指标,并对如何测验运动员的耐力水平提供了一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跑和长跑运动员各6名,短跑运动员4名进行渐增负荷运动和稳态运动。我们对三组受试者的无氧阈(AT)在无氧阈时的氧亏(AT—O_(2df))以及吸氧量的时程(T)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三个参数间的关系,其结果如下: 1、无氧阈时的吸氧量值以长跑运动员最高。其次为中跑运动员,短跑选手最低。除以公斤体重后以及用%Vo_(2max)表示时,其值的大小顺序亦是如此。2、长跑运动员单位体重的AT—O_(2df)与中跑运动员相同,二者均显著性地大于短跑运  相似文献   

19.
邱俊  陈文鹤 《体育科研》2009,30(1):57-61
有氧耐力是人体从事耐力性运动的重要能力一,最大摄氧量是客观评价人体心肺功能的一项综合生理指标。本文对有氧耐力的重要测试指标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在有氧耐力评价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梳理了有氧耐力训练的新方法。耐力性项目的连动成绩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紧密,而无氧阀在评定有氧耐力水平、制订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等许多方面亦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有氧耐力训练在很多项目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科学的有氧耐力训练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水平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动时刚引起体内乳酸堆积的最大摄氧量利用率称为无氧阈(Anaerobic Thresbold,简称AT),AT在运动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由于AT是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换点,故在运动训练中,可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比例特点,根据AT理论来选择最佳训练强度,从而获得最佳训练效果。特别是在发展有氧耐力时,若以AT强度进行训练,既能使呼吸、循环系统和心输出量达到或接近其极限水平,又能在能量代谢上使无氧代谢比例减小到最低程度,保证了训练效应的最优化。其次,由于AT是有氧耐力效率的标志,代表长时间运动的吸氧水平,与运动员的耐力水平和耐力运动成绩密切相关,所以,迄今为止,它被认为是评定运动员的耐力运动水平和预测耐力运动成绩的最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