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泉根 《寻根》2003,(5):115-117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志,又是一种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华民族精神重视历史传统与来龙去脉。中国人的姓氏文化正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任何一个中国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甚至三皇五帝。就世界姓氏文化而言,中国人的姓氏独具特色:一是中国人人人皆有姓(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与民族只有名,没有姓);二是姓氏起源的历史悠  相似文献   

2.
李一曼 《寻根》2006,(2):68-70
九朝古都洛阳处于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带,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和客家人的祖籍地之一。近年来,许多海外华人,特别是客家人寻根中原,并希望在姓氏文化的发源地——洛阳建立中华姓氏总祠,了却魂系中原、根在河洛的心愿。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到洛阳寻根祭祖,经各方努力,洛阳将在邙山筹建寻根祭祖圣地——中华姓氏文化园(百家姓祠)。该文化园计划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碑刻面积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3.
刘丁辉 《寻根》2023,(1):72-80
<正>河南地处华夏腹地,有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上,河南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长期处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尤其是在中国青铜时代最为辉煌的两周时期,河南地区作为周王室的定都之地,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4.
豫闽台姓氏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南 《寻根》2009,(1):8-15
地处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从夏商至唐宋时期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每次改朝换代,这里都有战事发生,致使中原大地屡遭洗劫,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为避战祸,中原百姓曾多次被迫向四周迁徙,主要是向南方长江流域移徙。其中规模较大的迁徙活动有6次,其他因天灾、戍边以及避仇、贬官、流放等原因而流落他乡者更是不计其数。由于中原地区是中华姓氏的主要发源地,中原百姓的不断外迁,也造成了华夏姓氏的大播迁。  相似文献   

5.
姚智远  徐婵菲 《寻根》2005,(5):93-95
姚姓是中华姓氏中最为古老的姓氏之一。自始祖舜帝肇始至今,巳传至130余世。据2004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百家姓中最为显赫的姓氏之一。  相似文献   

6.
汉晋时期,祖源的“记忆—叙事—书写”演进构成华夏与西南夷族群产生文化认同的重要前提。滇、夜郎、哀牢族群的祖源书写在形式上体现出由“神话”到“史传”的历时演进,在内容上体现出由“我者”到“他者”的认知转移。其中,滇人祖源书写以“史传”的形式展开,主要体现华夏“他者”认知;夜郎祖源书写以“神话+史传”的形式展开,分别对应夜郎“我者”认知与华夏“他者”认知的演进;哀牢祖源书写主要以“神话”的形式展开,对应哀牢“我者”认知与华夏“他者”认知的演进。若将西南夷祖源叙事纳入汉晋以来的知识建构背景考量,则从叙事母体、叙事图腾、叙事要素三方面显示出融合泛化的迹象。西南夷祖源书写的文化认同导致的角色反差,体现了汉晋时期“以夏变夷”与“夷夏之防”的观念调适,是华夏“大传统”对西南夷“小传统”的打破,也是西南夷“小传统”对华夏“大传统”的内化调适,共同构成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西南语境。  相似文献   

7.
宋全忠 《寻根》2012,(6):4-9
中华姓氏文化历史悠久,它是中华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姓氏根源、姓氏尊崇、寻根追祖、祖先崇拜,也包含家族生息、繁衍、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等,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大众性、连续性、广泛性、世界性.由三皇五帝等中华祖先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无时无刻不赋予华夏人智慧与灵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姓氏传承像中国这样完整且有内涵.  相似文献   

8.
邓章应 《寻根》2006,(6):108-110
姓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用其他方法来指称姓氏和用姓氏表示其他意义,我们且称之为姓氏的别称和姓氏的别义。  相似文献   

9.
晏慎钧 《寻根》2009,(5):132-133
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是炎黄子孙的重要发祥地,汉族的姓氏大多源于中原。 经过数千年的变迁,尤其朝代更替、天灾人祸等因素,中原人不断向全国各地播迁。特别是自秦汉到唐宋时期,河南人曾多次大规模南迁。过去民间有句古话:“宁肯往南迁一千里,不愿向北挪一砖地。”其中影响深远的两次人口大迁移均在唐朝。  相似文献   

10.
陈宁骏 《寻根》2007,(6):79-83
祠堂是中国传统的纪念性建筑,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祖先而立,称为家祠。其建筑规模的大小,根据族人繁衍人口及权势、财力大小来决定。另一类是经官方批准,由民众集资修建的,称官祠,用以纪念出生于当地或在当地为官并有建树的人物,本文主要讲述的是这些官祠。  相似文献   

11.
巴蜀土姓氏上承古代,累世繁衍,至今不绝。今川人虽多外迁入蜀的后裔,但历代外迁入蜀中,却颇多最初由蜀迁出的后裔,其中湖广籍的川人数量尤多。本对巴蜀土姓氏进行清理,不但可以从姓氏角度寻根,亦可由此了解古代巴蜀通过接受、采用汉姓、汉化以至逐步汉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改姓趣闻     
姬传东 《寻根》2008,(6):122-123
更改姓氏是姓氏的30多种来源之一。改姓使得姓氏复杂化、起源多种化、根源神秘化。改姓的原因多种多样,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3,(4):F0003-F0003
新中原者,非中原也。中原者,无论空间之广狭,还是时叫之移动,抑或文化、政治之意涵,均对应于四周;换言之,无四周,亦无中原。新中原者,特指晋冀鲁豫皖5省30市2县28.9万平方公里的地域空间以及形成于该地区的华夏人文始祖、华夏姓氏之根、华夏文化之源及其精神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无广狭之圳和时空移动;新中原另一独特意义,则是怍为协同创新中心独立存任的标示或符寸。  相似文献   

1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由此而孕育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作为黄河中上游的最大支流渭水,自然亦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由此而孕育的渭水文化亦无疑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龚姓溯源     
田冰 《寻根》2007,(5):107-110
龚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姓氏,在当今中国百家姓排行榜上,位列第99位,总人口约有220多万。龚姓源头龚姓源头较多,按符合中国汉字渊源的传统说法,龚姓源于共,后共姓人为避难而改为龚,可以说共姓源头就是龚姓源头。据《元和姓纂》、《姓氏考略》、《通志·氏族略》等史料所载,共姓源头有六:  相似文献   

16.
赵建之 《寻根》2004,(5):114-118
赵姓是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也是在全国分布较广的姓氏。赵姓在《百家姓》中居第一位,按人口比例,赵姓为中国的第七大姓。  相似文献   

17.
孙张杰 《寻根》2005,(2):123-125
颛孙氏,现在是罕见复姓,在我国姓氏普查中位列第241位,主要分布于辽宁沈阳、江苏徐州、安徽萧县、全椒以及河南、山东等地。  相似文献   

18.
池氏概述     
池国富 《寻根》2007,(1):123-123
池氏为我国开姓较早的姓氏之一。从全国而言,其起源主要有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典名著《水讲传》开卷第一回,用全部篇幅绘声绘色、唯妙唯肖描绘的中国道教名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离市中心不足20公里。被誉为“华夏仙都”的龙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区。史书记载:东汉中叶的“入太学,博通五经”的巴郡江洲令张陵,因不满朝政腐败,又无力拯救苦难黎民,便辞官归道,追寻托梦成仙之路。他云游四海,历尽艰辛,最终选定在丹崖似火、碧水湛蓝,翘首远眺若仙境,沉思品味胜画屏的龙虎山炼丹创道、祈祷民安。其后裔世代承袭张天师法号传道兴教,至今已延至第63代。1900多年来,…  相似文献   

20.
唐金培 《寻根》2008,(5):48-52
作为中国民俗文化重要发祥地的中原农村社会,其传统婚姻礼俗世代相袭,传承久远。但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急剧变革和中西文化猛烈碰撞,中原农村的传统婚姻在观念、制度、仪式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其变化虽不及城市特别是沿海开放城市那样迅速而显著,但也初步呈现出中西杂糅、新旧并陈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