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的教是暂时的,学生的学是长期的。我们要着力于为了不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所说:"(教师)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要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造他自己。"又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言辞启迪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  相似文献   

2.
辜寅霞 《考试周刊》2013,(51):48-48
<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这看起来好像对学生很负责任,实际上使学生不管是身心还是智力都受到很大的压抑与摧残,是严重违背教育初衷的。新形势下的教师应成为科研型、专家型的教师。他不仅"能"教,而且"会"教;不仅精通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钱梦龙先生也认为:"教师在教学时,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能越俎代庖,把自己的认知结果强加给学生。"毋庸置疑,教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更是要教会学生阅读。但是目前,很多一线教师依然习惯于讲授,课堂俨然是教师的讲坛或自身才艺的表演场,而学生不会阅读,思维得不到训练,阅读理解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就这点,本人结合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  相似文献   

4.
李康珍 《考试周刊》2013,(47):123-124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这样在老师不教时,学生仍然知道怎样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师内涵的转变:教书匠→教育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英语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采用"一刀切""齐步走"大运动量的办法"孜孜乐教",固守着一套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架空分析教材,照本宣科,成了教材的奴隶,为教而教的机器,毫无艺术性可言。这貌似对学生的关心负责,  相似文献   

6.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也说过:"读书能给人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要实现有效阅读,还需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自然就是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们要认真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方法,把它运用到实际教育中去。新学年开始,有一些同学升入了高中,初、高中的化学无论在知识结构特点还是理解思维能力方面都相差甚远,对学生的要求也进一步增强。教师不仅应为学生讲解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大学物理》课主要教学生学什么呢?按照陶先生的思想应该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大学物理》,而不是仅仅向学生灌输《大学物理》的知识。只有教学生会学习,学生才能学会。因此除了本学科的知识讲授外,还应重视两个问题:第一教给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科学方法,第二讲述物理学科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科学方法,对提高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来说,比起教授某个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指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叫学生学。”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0.
尝试教学,即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先讲后练"变成"先练后讲",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点拨,尝试的过程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过程。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要想使学生的"尝试"收到实效,教师应注重他们自学能力的培养。一、教给学生自学方法教给学生正确的自学方法是培养他们  相似文献   

11.
品读     
<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说,世界上的先生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先生只会教书,只会那一本书要学生来读它、记它,把学生作为书架子。第二种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把学生需要的知识给学生,先生仍以教为中心。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学生仍然是在"被动的地位",接受教师传授现成的知识。第三种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与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身为教师,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络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而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3.
张燕萍 《教师》2013,(13):91-9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导者,多方多法,使学生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且是教学生会学知识。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与其给学生现成的猎物,不如教给学生掌握猎枪的本领"。这就是让学生从小学会学习的方法,掌握规律,养成习惯,能够自己学会,独立发展,那么,  相似文献   

14.
教学改革深化就在于教师能否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育学、心理学都强调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掌握多少.笔者认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学知识.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中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已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根本职责和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学生一旦学会自学了,他们就会像掌握了点金术,要多少金子有多少金子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受用无穷.  相似文献   

16.
王昕 《生活教育》2011,(10):46-47
陶行知先生指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令学生积极快乐地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崔峦先生指出:"要努力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课文只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例子,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但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究竟为何而读,通过读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头脑中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只是一味地读,一篇课文学完,学生的语文能  相似文献   

18.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顾“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学科知识,还应把“教学生学”作为己任,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转化过程,教师是不可能代替也无法代替的。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致力于导。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如何教学生学?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