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个奇妙的东西,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气息。对于读者来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也许正是因为读书像在与作者面对面,我一直相信看到喜欢的书就是因为文字的灵气与我们有缘。相信每个人都有被一段文字打动心弦的时候,当看到《范进中举》之后,我去买了《儒林外史》。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加强读者眼务工作,健全读者服务体系”。列宁在谈到图书馆外借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时亦说:“值得公共图书馆骄傲和引以为荣的,并不在于它拥有多少珍本书,……而在于如何使图书在人民中间广泛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①笔者拟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就如何搞好图书馆的外借服务工作,更好地  相似文献   

3.
<正>[课堂实录]一、梳理文本,入乎其内(师生一起学习黑塞的《读书:目的和前提》与王佐良的《上图书馆》。落实第一个板块,有作者介绍、生字学习及“拥书万卷”“望洋兴叹”等语词解释。)师:下面,我们围绕主要问题,把握文本概要,梳理两篇课文的主要观点,思考用以支撑作者观点的读书经历或经验叙述有哪些内容,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或问题展开论述的?  相似文献   

4.
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第一部1842年发表),是俄罗斯和世界文学中的名著之一。单就作品的标题,读者就可以感受到作者批判的锋芒:从表面上看,“死魂灵”是指已死去的农奴(在俄文中,“农奴”同“魂灵”是一个词)——既然小说的内容是写乞乞科夫购买“死魂灵”(即死了的农奴的名单)的故事,当然可以用“死魂灵”作为书名;但透过作品的揭示,读者可以看到真正的“死魂灵”,却是生活在已处没落的农奴制度下的地主和官僚们。他们自认为是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天地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荷塘月色》所写的不只是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应当看到荷塘所处的位置为“地”,“月色”所代表的则是“天”,中间还有一个代表着“人”的作者。《荷塘月色》集齐了天、地、人“三才”,因此也自然具有了“合一”的意蕴。解读《荷塘月色》,就是在寻找生活和自然的美。作者心中有所期待,因此看到了荷塘月色之美;读者心中有所期待,就能看到荷塘月色之美。所有的这些美,都是“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6.
简讯     
为纪念江泽民为普陀图书馆新馆落成题词“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十周年,为迎接’96国际图书馆联合会62届会议在北京召开,由普陀区文化局主办、普陀区图书馆、少儿馆等承办的《图书馆,我们的终身学校》读书成果系列展示活动于1996年4月到9月举行。本次系列展示由“长寿杯”家庭读书成果汇展、“曹安杯”文明家庭书目推荐评选、“科普杯”图书馆,我们的终身学校“征文、  相似文献   

7.
[单元课文]《我的“长生果”》《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参考阅读)《找书的金钥匙———书目》(参考阅读)《自学的好帮手———工具书》。(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课文标题比较。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标题都富于形象性。《我》把书比喻为“长生果”;《人》把图书馆比喻为“宝库”;《找》把书目比喻为“金钥匙”;《自》把工具书比喻为“好帮手”。2.文体特征比较。《我》是回忆性散文;《人》《找》《自》是解说性说明文。3.写作对象比较。《我》主要以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为介绍对象;《人》《…  相似文献   

8.
蒋岭 《辽宁教育》2000,(8):63-64
[教学说明] 《五彩池》一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文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句,对五彩池的数量、形状、颜色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生动有趣的描写,字里行间表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喜爱和赞美。作者通过对五彩池的仔细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美好的语言,将五彩池色彩纷呈的美丽景象展现在人们眼前。设计教学时,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读书时间、  相似文献   

9.
朱熹说,读书,须是知贯通处。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如何,就要看能否迅速捕捉贯通处,也就是说是否很快地辨别和筛选提示全文内容的重要信息。整体感知课文常见的重要信息有以下两种:  一、课文的标题是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信息之一。 许多课文的标题点明了话题范围,如《济南的冬天》、《海滨仲夏夜》,时间地点非常明确,读了标题就可知其大意。有的标题直接点明作者的观点,如《热爱生命》。也有比较费解的,如《提醒幸福》的“提醒”是珍惜的意思,“幸福”指的是“心灵的感受”,需要联系全文的内容才能明白作者的特定含意。有的标题…  相似文献   

10.
两篇文章的标题都用了“大脑”这个名词,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以下简称《我》)中的“大脑”取自“我的”答话,喻指讽刺、鞭挞的对象彼得洛维奇;哲理性随笔《贫富在大脑》(以下简称《贫》)中的“大脑”属借代用法,代指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细细品读,同一个词———“大脑”会引发读者不同的感悟和思索。两篇文章的标题都用了“大脑”这个名词,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以下简称《我》)中的“大脑”取自“我的”答话,喻指讽刺、鞭挞的对象彼得洛维奇;哲理性随笔《贫富在大脑》(以下简称《贫》)中的“大脑”属借代用法,代指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细细品读,同一个词———“大脑”会引发读者不同的感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1.
远在七十多年前,革命导师列宁在《对于国民教育能够做些什么》一文中,就明确告诉我们:“……值得公共图书馆骄傲和引以为荣的,并不在它拥有多少珍本书,有多少十六世纪的版本或十世纪的手稿,而在于如何使图书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有多少图书被读者带回家去,有多少儿童来阅读图书和利用图书馆……”正因为如此,在丹麦,设立路边阅览室,对所有愿意看书的读者开放,并采购质量高的图书,以吸引过往读者;在西德、瑞典,政府规定每个公共图书馆都要为儿童服务,有的图书馆还养了小鸟,儿童到图书馆不仅可以看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捡石头的故事》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入来比喻读书,从而使读者体会到书是最贵重的珍宝。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读书经历,阐明读书的益处,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短小简单的文章。但也许正是因为它简短,有的同学读完之后不知它到底要说什么。因此,有必要谈谈如何理解这篇课文。 汉语中有个说法,叫从“字里行间”读书,英语也讲"read between the lines。”这些话归根结底是要我们读书时要用心,要细细体会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个生造词“三步曲”在报刊上频频出现,下面是随手捡来的几个例子:(1)《公文写作》课教学法三步曲(《华南师大继续教育》1999年第2期标题),(2)西部开发三步曲(《中国财经报》2000年4月26日标题),(3)重提“安乐死”这个话题,我国首例涉案医生提出“人生三步曲”(《羊城晚报》2001年4月13日A8版一引题,主标题是:优生→优育→优死),(4)新诗教学三步曲——我教《致橡树》(《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标题),(5)语段压缩三步曲(《中学语文》2000年第12期标题),(6)偷埋偷葬“三步曲”(《南方日报》2002年3月3日A4版小标题),(7)老记背运三…  相似文献   

15.
宁源声 《语文知识》2003,(11):19-20
近年来,“三步曲”在报刊上频频出现,下面是随手捡来的几个例子: ①《公文写作》课教学法三步曲(《华南师大继续教育》1999年第2期标题) ②西部开发三步曲(《中国财经报》2000年4月26日标题) ③重提“安乐死”这个话题,我国首例涉案医生提出“人生三步曲”(《羊城晚报》2001年4月13日A8版引题。主标题是:优生→优育→优死)  相似文献   

16.
文章标题不使用标点符号的居多,但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不用句号句号表示一句话完了,而标题只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所以无需用句号。(2)文章标题如果是复句,中间可用逗号。例: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邓小平文选》)(3)标题表疑问语气或感叹语气的,可用问号和叹号。例:可赞!战士独战歹徒可悲!众人俱作看客 (《健康报》)感叹号应放在哪里? (《语文月刊》)(4)标题中有停顿语气的,可用以下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修订课本第四册新课文《读书四法》,是一篇以介绍读书方法为内容的说明文。文章短小精悍,不仅语言简明准确,而且篇章结构完整严谨,对于初中生学写说明文是很好的借鉴。本文仅从其过渡方法的运用上加以分析,以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构成。过渡,古人称之为“文章筋节所在”。(唐彪语)顾言思义,是说过渡是一种“连”的艺术。“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篇成”(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而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总是要求衔接紧密的,如果在该连接处而没有连接,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这就需要过渡。《读书四法》中的过渡的应用大致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在“总——分”和“分——总”的开合关键处运用了过渡。《读书四法》是一篇阐释与介绍并用的说明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自学体会,对点线读书法、比较读书法、预测读书法、存疑读书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其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四种读书方法从而指导读书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杜甫律诗五首·咏怀古迹(其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一句,课后注释为“(画图省(xi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看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省识”这个词语,在这个注释中竟然作出了两个前后矛盾的解释:一为“略识”(“约略地看到”),一为“不识”。究竟哪种解释为对呢?这个注释把读者搞糊涂了。  相似文献   

19.
陈聪 《山东教育》2020,(11):26-27
标题,《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语文课文标题“居文之首,勾文之要”,它可能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能是文章的行文线索;可能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对文章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还可能含义深刻,意蕴悠远等等。标题不仅是作者匠心独具的思考成果,也是读者走进文章、走近作者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翻看《谷园春草》,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今天,我没读书》,于是便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原来,这篇文章写的是作者没有时间读书,却因留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生活中增长了知识,得到了许多乐趣,对此我颇有同感。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爱学习的人都喜欢读书。关于读书,我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这当然是一种很极端的说法了。我们确实不能“天天捧着古人的糟粕作书虫”,那样读书,只能叫瞎读。建议大家多看看生活这本书,从生活这本书中你真的可以学到很多。我以前算术很差,常常要在草稿纸上写半天才能算出来,还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