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时空指的是审美对象存在的时空形态,是超越自然时空和现实时空的自由领域。在审美时空中,再也没有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差别,人们能更自由地用各种方式进行审美感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的过程中也要积极构筑审美时空,让学生在更自由的时空下展开阅读,这样能让学生逐步抵达审美阅读的核心,进而更深入地读懂文字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和创造的活动 无论是认识文化、价值文化,还是审美文化,都毫无例外地要围绕学科和课程教学来展开,围绕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展开.  相似文献   

3.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逐渐引导学生对各项事物美的正确认识,提高审美能力,对各种美的正确判断、评价等。教师借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阐述、解释、引导、体验等潜移默化地引导渗透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小学语文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渗透展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4.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展开古诗词鉴赏活动。通过知人论世的分析、对比探究、审美创作和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与归宿展开教学。核心素养下的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丰盈学生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及促进学生的审美表达等方面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文围绕中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学展开论述,探讨如何在中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积累审美经验、表达审美个人情感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从音乐要素入手,促进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建立联觉体验,引导学生积累审美经验;从音乐表现入手,激发学生审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7.
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明天要远足》这首童诗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入情入境,积极展开语用训练,进行审美创造,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8.
陈小美 《考试周刊》2010,(40):54-55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文学鉴赏方法和鉴赏技巧来诱导幼儿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最好能够从事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随着家园活动密切开展,整体幼儿摇篮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必然要求相应地提高。那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然要求相应地加强和提升,这种加强和提升又必须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和有限的课程安排范围内机智灵巧地展开.细致而深入地拓宽延伸,快速而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大隐性难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幼儿教师文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审美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将其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审美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其中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引导和设计,推出更多学习鉴赏活动,通过呈现情境、深探文本、升级教法、品析人物,能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中进入崭新学习状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美术学习去感受与鉴赏美的独特性与多元性,形成健康的审美趣味,以便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能够感知、描述与评价各个审美对象。美术鉴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必经之路。以《韩熙载夜宴图》鉴赏教学为例,从引导学生展开欣赏描述、引导学生探究作品内涵、引导学生分析绘画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审美实践以及引导学生展开鉴赏反思来分析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如何通过美术鉴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功能一直以来被学生甚至老师们所忽视。因此如何发掘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功能,意义就显得非常重大。本文以此为基点展开论述,并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如何更好地发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在立美教育理念下构建了如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复习铺垫,展开审美想象——赏美墼墼创设情境,诱发审美注意——启美墼墼探究发现,丰富审美感知——求美墼墼实践应用,激发审美创造——创美墼墼回顾小结,提高审美素养——立美复习铺垫,展开审美想象——通过复习铺垫旧知,让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在欣赏美中,促进迁移。创设情境,诱发审美注意——通过创设美的学习情境,寓教于乐,诱发审美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成积极探  相似文献   

13.
王小军 《亚太教育》2020,(3):108-108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审美塑造的重要阶段。鉴于此,本文对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展开了论述,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4,(24):573-573
声乐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意识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加强审美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本文将主要围绕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从目前幼儿园教学需求来看,幼儿教师需要一定的文学审美能力,能够使用多种文学鉴赏方法和鉴赏技巧来诱导幼儿学习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最好能够从事一定水平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随着家园活动密切开展,整体幼儿摇篮教育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必然要求相应地提高.那么,对于幼师专业学生的审美教育也必然要求相应地加强和提升,这种加强和提升叉必须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和有限的课程安排范围内机智灵巧地展开,细致而深入地拓宽延伸,快速而高效地提升学生能力.所以对幼师专业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大隐性难题.本文作者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幼儿教师文学审美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任岩 《文教资料》2011,(2):92-93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加强合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围绕合唱的和谐统一性、团结合作性、审美性、叙事性、教育性五个方面对合唱的审美特征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实施九年义务素质教育的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当前环境背景下,全国各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改革,音乐教学如何结合素质教育教学指导性文件要求,以教改要求为基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创新改革,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成为了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李可燕 《文教资料》2007,(28):44-45
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音乐审美情绪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养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本文就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规定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还能培养学生智力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我们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不重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情况。本文就初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苏瑞霞 《教师》2010,(14):112-112
一、校园文化活动是高等学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和创造的活动 无论是认识文化、价值文化,还是审美文化,都毫无例外地要围绕学科和课程教学来展开,围绕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来展开。这既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也决定了校园文化活动的专业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我国长期的高等教育实践证明这些活动是学生成才所必需的。图书馆提供的各类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