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形态: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大学生群体正值培养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阶段,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利益的诱惑,在诚信的生成过程中,应当以生死教育保证诚信主体,以生活教育拓宽诚信途径,以品格教育引导诚信选择。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起点在于对学生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与解读。绿色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一个生命体,学生生命兼具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三重属性。学生生命的三重属性共同决定了教育对人生命关怀的三个维度,即:基于学生生命的个体性、当下性与超越性,教育既要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又要关照学生的社会生命,更要提升学生的精神生命。三个维度的融合共生是理想教育的本真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丁钢 《现代教学》2013,(10):79-79
人的生命可以分为生物性生命、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生物性生命是人作为“自然之子”所具有的与其他生物没有差异的生理性存在,是精神性生命和价值性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精神性生命是人创造的“第二自然”,是人超越动物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价值性生命是人对生命终极目标的追问,是对“为何而活着”的无限探寻。人不能只是停留在生物性和精神性存在上,更应该追求价值的实现。只有在追寻自身价值的历程中,人的生命才能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惬意。教学是一种价值活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之一,教师通过智力劳动来实现自身价值,不仅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为自身的专业发展铺就道路。有效教学只有立足于人的生命价值,彰显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才能够从根本上体现教学“人为”的活动特征和“为人”的本质追求。  相似文献   

4.
论生命与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雪 《教育导刊》2002,(5):8-11
本文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促进生命成长和完善的过程;生命的意义体现在生命成长与完善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过程需要教育的关怀和引导.教育以"人"为研究起点,理当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完善生命.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目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自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价值吻合。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体验中,人不断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对生命的创造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体验式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设计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认知自我生命;丰富实践教育内涵,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生命;吸收借鉴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认知精神性生命是其基本方法,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生命是自我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的立体式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构建生命课堂是应对当前中学教育困境、顺应国家生命课程教育趋势的应然选择.英语生命课堂理论体系的本质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体系中的组成要素和建构原则围绕个体的人而展开.英语生命课堂实践分为"课前启化""课中内化"以及"课后转化"三个阶段,三个阶段中又包含六个环节:在"诊学情"中尊重生命,在"设语境"中呈现生命的社会性,在"活动学"中体验生命,在"特与创"中体现生命的创造性,在"多元评中"回归、彰显生命的价值,在"扬情怀"中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7.
西方艺术"生命形式"论具有严重的理论缺陷性和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艺术生命形式论把艺术和人的生命有机体联系起来,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探讨人的生命和艺术的关联,完全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生命形式论企图融合逻辑形式和生命形式,把生命形式和逻辑形式统一起来,带有机械主义的特征;把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界定为艺术的本质,认为艺术是对人的情感概念的表现,虽有新意,但有情感绝对论的倾向.对其探索有助于我们对现代艺术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因此,教育是直面人生、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我们要把珍爱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因为如果脱离了生命与安全,那其它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十二五"期间,扶余县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列为  相似文献   

9.
个体生命是一个具有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的“物体”,把握个体生命的存在方式应从物理哲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存在的长度、宽度、强度、温度和澄度。以此为基础有助于理解大学生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大学阶段是人的生命生成、生命成长、生命发展、生命成熟、生命超越的重要阶段。认识大学生生命自我敞现的维度,有助于改进大学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命是生物性生命与人文性生命的结合体,与其他动物的生命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类自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追求着高质量的生命,即追求生物性生命的安全、健康与长寿,追求生命体存活过程中的快乐与幸福,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追求生物性生命消亡之后人文性生命的传布与不朽。从生命质量的视域看,"三生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存观、生活观和生命观,是提升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生命体验视域里,主体性德育以生命个体的发展为目标,是一种理解和丰富生命意义、满足生命成长需要的生命活动。其展开路径首先是生命叙事,以对话和独白为表现形式;其次是生命省思,以反思、阅读、聆听、审美为表现形式;再者是生命践行,以合道德践行和非道德践行为表现形式。生命叙事和生命省思最终以生命践行为落脚点,三者在创造真善美过程中使道德学习主体得以生命超越而实现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生命教育与生命统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生命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出,以往的生命教育多是应对社会危机的产物,带有工具性和偶然性。生命教育应该基于生命的完整需要,致力于生命的统整,去呵护自然生命、塑造社会生命、激扬精神生命,实现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出发,讨论我国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与生命教育内涵之间的关系,探究生命教育的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的实质性意义,以引发教育工作者对此问题加以深思,进而推动生命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论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是生命教育的两大问题.人生信仰可以帮助个体珍惜身体、诗化生活和升华生命.在考虑生命教育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关切生命教育的意义本质及符合生命教育本质的活泼形式,反对"放养"式、"饲养"式和"圈养"式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生命教育是现代性生命与生活实践"问题意识"的产物。生命教育既是现代生命危机的表征,也被视为现代生命问题的解决之道。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启示之处在于它批判性地认为现代生命观的反生命性,建设性地认为生命的质量可以通过某种合乎生命原则的教育得到提升。然而生命教育对生命价值的诉求并未超越现代性。一种对生命教育的改进方案在于,生命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有生活的教育,是一种走向生活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6.
生命美学观照下的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美学的视角,文章对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的目标、生命教育的主题以及生命教育的实施进行了理性探讨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研究对象,而“生命课堂”主要探讨在学校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生成的意义。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无奖问答时间:你们有谁知道卡带随身听长什么样?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听音乐是正点的就是卡带随身听了,那会儿班上只有一个同学家里有,每每在运动会、联欢会等公众场合上,必带来供大家观赏。  相似文献   

19.
Life     
Life is a sweet flower.We enjoy it.We spend our life in peace and harmony.We learn to love life,because we love the people in our life.Life is filled with joy and happiness.We must learn to cherish  相似文献   

20.
生活     
Life isn’t always smooth,Life doesn’t always have obstacles(障碍).Life isn’t always happy,Life doesn’t always bring suffering。If sometimes life is smoo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