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教育即教育符号的创制、释义、应用。教育与符号深切关联,符号学乃贯通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公分母。符号教育即通过充分、全面和深度挖掘符号以培养人的个性化、创造性发展的教育形态。以符号学理论为工具构建符号教育学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研究者结合自己2017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学经历,深度观察美国威斯康星州基础教育状况。并从符号学视角解析美国儿童学习成功的奥秘——符号教育。美国儿童学习中符号教育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教育符号的泛在性;符号思维的可视性;符号意义的不确定性;符号运作的开放性;符号知识的经验性;符号学习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符号教育学的理论,将符号学作为一种针对影视课程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理论教学、实例分析及作品实践三个教学环节入手,展现符号学在理论解读、师生交流及主题创作中的应用方式.强调运用符号教育对教学重心由教向学转移及学生自学习意识养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运用符号学原理,探讨符号与现代设计的关系,发掘符号特性,准确运用符号语言.并指出设计中符号具有认知性、普遍性、约束性和独特性.设计中对符号的运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阐述了对符号学的研究将帮助设计者更好地处理人-产品-环境-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认知符号学是将符号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从而研究意义的生成和理解的一种新途径。普遍存在于人类交际中的礼貌可以视为由符号代表物、对象和解释项组成的符号。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勃兴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不仅构建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而且与其它学科联姻,形成了诸多边缘学科,然而却没有一门教育符号学。教育符号学的理论构建,基于人的符号性,符号的元工具性及社会性与个性的统一特质,是教育应该把握的人的符号性的核心要素;而人的符号化,则是通过符号思维和符号行为的训练,有效地将人培养成符号人。  相似文献   

6.
符号学与词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符号学的诞生为词义问题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提供了观察词义的新角度.符号学一位很重要的学者Ch. Morris把符号学分成三个部分,符号意义学、符号关系学、符号实用学,这样,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我们就用符号为理论来解释一个词的词义,把一个词放到不同的关系中去观察,在这些关系中词就表现出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兰·巴特符号学视角下的符号意指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特的符号学注重意义的产生过程,即意指过程.为描述意义的形成过程,巴特在索绪尔和叶姆斯列夫的语言符号理论基础之上建立了符号的二级意指系统.在巴特的二级意指系统中,能指并不因为找到了所指而停止了意指活动,而是与所指一起向一个更大、更新的符号的构成因素--能指转化,使第二性符号系统能从语言结构以外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新的意义.这个系统对社会新闻、照片、广告等符号背后的社会意义解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依据巴特的符号学理论,主要从符号意指实践的理论基础、意义来源及其指导意义三方面来探究巴特视角下的符号意指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符号学领域,索绪尔的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以追溯符号学的过去,展望其未来,加深对语言符号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外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始终是教学研究的中心议题,其中对教学后的语言使用问题更是重点,基于此,从语用能力入手,提出语用失误归根结底是符号认知的失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符号认知能力。在符号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把符号认知能力分成三种能力,即语义能力、解释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并根据这种三种能力,分别提出了三种教学方法。符号能力的提高将极大地提高语言使用者的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厘清符号与符号学的基本概念,阐述符号的产生因素、功能分类及其作用与意义,解释符号性语言成为视觉艺术语言的多种原因,进一步例举分析符号性语言在现当代艺术领域的各类表达形式与风格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