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教育福利政策在其福利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几番变革.经典福利国家时期推行了“国家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福利国家紧缩时期推行了“市场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市场效率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社会投资国家时期推行了“混合治理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政策伦理诉求其对于后福利时代我国教育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发挥“政府一市场一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教育福利政策价值目标;将教育福利作为破解我国儿童贫困代际传递难题的根本途径等.  相似文献   

2.
《中学教育》2018,(4):76-86
基于北京市340名流动儿童学生及家长的多段抽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动儿童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长的教育期望越高;且中高等收入群体、农民工群体的教育期望更高。关键是,流动儿童城乡户籍差异影响了家长的教育期望,并强化了家庭背景对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力。家庭背景对农民工与非农民工教育期望的影响机制不同。总之,流动儿童家庭条件的细微差别——教育程度和经济条件——导致了家长教育期望的差异,其影响力被户籍差异所放大并强化,最终导致农民工群体弱势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3.
教育期望是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因,准确识别低教育期望学生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需求。运用地理探测器和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可以分析初一年级低教育期望学生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市域内低教育期望学生空间分异明显:从绝对数量上看,除中心城区和下辖县(市)城区外,其他区域均存在较多低教育期望学生;从相对数量上看,呈现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地区逐渐增加的特点。低教育期望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学校层面的学生平均社会经济地位、教学成绩、学校空间区位、学生阶层异质性是学生低教育期望的主要影响因素;个人层面的性别、认知成绩、阅读量和家庭层面的居住地类型、家长职业及受教育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家长陪读情况以及子女数量等也对教育期望有明显影响。应对低教育期望问题,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在空间上要关注重点地区、积极为流动子女就近入学创造条件、改进学校条件和教学环境、促进学校学生异质性、推动家长与子女更多交流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期望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动机因素,为了探讨父母教育期望与孩子教育期望匹配对教育结果变量学习投入有何影响,采用教育期望问卷、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与学习投入问卷调查学生与家长群体,最后得到了3321对数据.控制学生主观社会经济地位等变量后发现,与亲子间教育期望低水平匹配相比,当亲子间教育期望在高水平匹配时,孩子的学习投入更高....  相似文献   

5.
优先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是“十三五”期间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公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上海调查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夏普里值分解法实证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偏好对学生学业成就与教育结果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控制选择性偏误和家庭背景后,互联网学习偏好对学生数学、阅读和科学素养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互联网娱乐偏好的影响则显著为负,而互联网使用时间控制在每日30分钟及以下的学生获得的学业成就显著更高;(2)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对互联网使用偏好与学生学业成就都有显著的影响,并且是扩大教育结果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3)如果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养成互联网学习偏好,则互联网可以缩小家庭背景导致的成绩差距,起到缩小教育结果不平等的作用.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上,为保障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政府和学校应引导学生正确审视和运用网络资源,确保信息技术真正用于学习者汲取新知识和技能,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探索建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  相似文献   

6.
学业成绩是衡量教育产出的重要指标,它与教育期望密切相关.教育期望理论对合理引导教师、家长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OLS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父母期望和学生自我期望对其学业成绩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父母期望子女读到大学对子女有读大学的期望会产生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对其是否有读大学的期望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考查了我国初中生教育期望的城乡差异现状,并从个人家庭与学校社会两个视角探究了差异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初中生对于获得普通高等教育的期望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户籍学生的教育期望高于农村及流动学生。这种差异受学生认知能力、家庭背景及学校环境共同影响,其中家庭背景的影响大于认知能力,学校户籍结构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研究认为,营造良好学校教育氛围、缓解学校户籍分割、增强学校融合是促进我国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解瑞佳  赵越 《林区教学》2022,(1):109-112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3—2014年基线调查的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合生涯发展理论探讨家长参与的三个维度:家庭交流、家庭监督、家长期望对子女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子女教育期望一定程度上受家长教育期望的影响,子女教育期望高于家长,相应的子女学习成绩也会越高;家长教育期望高于子女则会显著负向影响子女学习成绩。家庭交流维度上,家长同子女经常交流对子女学业成绩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监督维度上,指导功课与检查作业均对子女学业成绩呈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因素。促进教育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实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如何通过教育公平的实现,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新世纪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政策的一个重要转向。最近几年,党和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保证每一个孩子上得起学。但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教育公平在中国的实现、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本文以“择校”问题为例,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投资高等教育是提高农村家庭人力资本存量水平的重要方式,是农村家庭实现“向上流动”的根本途径.但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就业市场压力下,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投资的风险正在增大.针对农村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状,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分高中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等阶段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激励农村家庭投资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内核.教育平等是国家、市场与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基于教育平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对当代中国教育平等的变化进行考察,发现国家干预、市场冲击以及家庭文化再生产机制在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以及世纪之交以来等三个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作用于中国教育平等的变化.推进教育平等应重视政策干预、弱化市场冲击、强助弱势群体,在社会变迁中把握国家、市场与社会对教育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家庭资本会影响儿童学业,从而影响城乡教育差异以及教育公平.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库(CFPS)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方面,对家庭资本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检查孩子作业、家庭藏书量与家庭教育投入正向影响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各项家庭资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学业阶段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不同;当儿童成绩处在优和良水平上时,增加藏书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业水平,而对于成绩在中和差水平上的儿童,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家长行为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学业水平.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增加儿童学习工具投入、加强亲子沟通、塑造适当的身体化形态以及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学业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3.
教育机会有质量高低之分,学生的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也有质量分化,这对于其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乃至未来的职业获得都具有关键性影响,因而是教育公平研究的主题之一。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本研究探讨学生家庭资本与其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质量之间的关系。对江苏省B县初中后分流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对一般普高和优质普高(相较于职高)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方面,经济资本无显著作用,而社会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文化资本有正向影响但弱于社会资本;对于优质普高(相较于一般普高)的教育机会获得,只有文化资本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家庭资本的各因素中,主观性因素虽然有助于弱势阶层子女获得一般普高入学机会,但客观性因素会对其获得优质普高入学机会产生制约。因此,政府应推进"指标到校"政策,促进优质普高生源的均衡分配;弱势家庭应积极培养家庭文化资本,学校和社区也要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以弥补该群体家庭文化资本的不足,从而提升其子女高中阶段教育机会获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家庭资本会影响儿童学业,从而影响城乡教育差异以及教育公平.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数据库(CFPS)的数据,采用有序Logit模型和边际效应分析,从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以及社会资本三方面,对家庭资本对农村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检查孩子作业、家庭藏书量与家庭教育投入正向影响农村儿童的学业成绩;各项家庭资本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理位置以及不同学业阶段的农村儿童学业成绩影响不同;当儿童成绩处在优和良水平上时,增加藏书量、增加家庭教育支出以及家长主动与孩子沟通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学业水平,而对于成绩在中和差水平上的儿童,孩子成绩不理想时的家长行为更能有效地影响孩子学业水平.基于家庭资本视角,增加儿童学习工具投入、加强亲子沟通、塑造适当的身体化形态以及增加家庭教育支出等,有助于提高农村儿童学业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所收集的10~15岁青少年样本,本文考察了父母参与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青少年教育期望”这一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城乡差异.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都通过父母参与这条路径间接作用于子女对自身的教育期望.分城乡来看,本文所关注的父母参与的两个雏度——学业期待和日常关怀——有效解释了城市家庭中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而在农村家庭中,父母参与也部分解释了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对青少年教育期望的影响.本文还对父母参与在城乡样本中差异化的中介作用给出了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处境不利学生克服弱势家庭背景对学习结果影响的抗逆力是与教育公平和社会流动相关的重要问题.PISA将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处于本国靠后的位置但素养表现居于前列的学生称为抗逆学生,根据国际、国内和核心技能视角下的认知成就抗逆学生定义,又综合生活、社会和心理幸福感的社会情感抗逆学生定义,计算出抗逆学生比例,以此作为反映各国教育公平状况的重要指标.PISA还从个体及家庭、学校和国家层面分析了影响抗逆力的因素.相关学者也基于TIMSS数据开展了抗逆学生形成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于测度教育结果公平、检验教育效能理论和教育公平理论具有一定的价值,也为参测国制定促进教育结果公平的政策以及学校改进针对处境不利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自从毕业以来,不知不觉已在农村学校工作近13年,在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我认为加强改进农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我们每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我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浅谈自己的观点:一、影响农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首先是家庭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农村孩子一般都成长于农业家庭,拥有土地多的家庭忙于农业生产,家长往往缺乏家庭教育及思想上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陈武元  程章继  蔡庆丰 《教育研究》2021,42(10):122-137
教育公平托举民族未来,教育公平不仅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家庭预期教育回报率、改变家庭教育偏好、放松家庭资源约束等渠道,提升家庭教育期望,推动教育公平.利用2014-2018年共三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期望的影响及机制,发现三个特点: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标以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分指标都能够促进家庭教育期望,但数字化程度并未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性别歧视、城乡差异、收入分层、家庭教育背景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等"非自致性因素"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三是对于低社会资本、低文化资本、低外界信任、低智力水平以及不使用互联网的弱势群体,数字普惠金融未能体现教育公平效应.未来,应进一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与针对性,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推动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加强对特殊群体的针对性帮扶,提升对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普惠性;凸显教育资源配置的补偿原则,缩小禀赋差异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家长主义”与“家校合作”的双重影响下,国家的力量被弱化,市场的效应日渐凸显,家庭在子女教育中的卷入日益加深,子女的教育成就越来越取决于家庭资本的多寡与父母教育投入的程度,引发了大范围的社会焦虑和教育内卷。为了遏制这一教育乱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政策,积极开展旨在去应试化和去资本化的教育综合治理行动。通过以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的体制改革、以人才培养普职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机制突破,以及以回归教育本真的初心使命为旨归的文化重塑,使教育回归其公共属性,重构教育秩序和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20.
被称为影子教育系统的课外补习在东亚国家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 2012上海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影子教育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数学课外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正向效应;科学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叠加效应”;语言课外补习与数学课外补习存在“挤出效应”;如果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机会相等,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由此,本文建议政府和学校为家庭经济收入较低且学业成绩较低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课外补习机会,免收其补习费用;倡议大型的教育补习集团设立贫困生补习基金和奖励基金,从而形成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结果均等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